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的标准作过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人不最简单的、独立的,也不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进行的特定代谢过程的生物有机体,而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神的和身体的复合体。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必须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对所感到的环境刺激,有选择地相应地作出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反应。人类疾病是有机体在与自然环…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状态。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指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谢培松 《湖南教育》2002,(10):19-1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和日益重视。所谓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且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们无法观测到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所以,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标准。陈永胜先生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我们认为,这些标准是比较全面的,也是切合实际的。这十条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人们在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余,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健康往往被人们所误解。健康是一个涵盖了多方面的概念。1989年WHO对健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标准,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由此可见,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的侵扰,更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在此四个标准之内,心理健康往往是最突出且易被忽略的问题。日前,高校各种自杀、他杀、道德低下等类似事件的频发,让我们不得不重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让我们思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下面,将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珊 《山东教育》2005,(15):61-61
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今天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包括“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指没有冷热病或虚弱的现象存在,进而还指每个人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她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东生 《吉林教育》2005,(11):21-22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仪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宪章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这就是说,我们过去对于健康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至少是狭隘的。为此,我们用科学标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整个素质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向学校和教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而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良才。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达到一个完满的状态,并强调: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对人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是对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一种调节功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14.
斯宾诺莎说过: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且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我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健康幸福的生活。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给所有的教师和家长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而不容乐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观点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生理健康是指体格健全,身体各部位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没有缺陷;心理健康是指能自我控制感情,用意志去克服、抑制自己的愿望,有稳定的性格,智力正常;社会健康是指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47年,世界健康组织曾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精神和社交各方面都有完善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在1968年杜波斯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健康是人对环境适应以后达到的一种生命质量,包括社交、感情、精神、心灵以及生物学各方面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8.
常淑敏 《现代教育》2004,(11):55-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下的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其中,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层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降低其心理障碍疾患率是当前中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后,不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且使人在困境中难以逾越,并且达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学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其中必须包括对健全中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以及指导他们预防与纠正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