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惜痛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达如下观点:"《焦点访谈》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栏目,我们这一行就是为了让人保持痛感,保持对社会肌体是不是健康的警觉。"读了这段话,我顿时眼前一亮,心头收紧,大有久违之感。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之中,人们似乎没有了"痛感",或者说是有点麻木不仁了。人们似乎认为人世间再也没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一切向钱看者大有人在。而这里的主  相似文献   

2.
美国镀金时代晚期,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滋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美国知识分子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认为镀金时代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及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社会调节职能,由政府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重构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保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美国镀金时代晚期知识分子的主张,标志着美国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产生。美国镀金时代晚期国家干预主义思潮还处于萌动期,有其理想化和不成熟的一面,但它为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崛起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日,《羊城晚手艮》刊登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明显,社会风气面临诸多问题。报告提醒,这种挑战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赵洪 《德育信息》2002,(10):75-75
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了造成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失衡,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二是市场经济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社会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权钱交易”现象严重,助长了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等不良社会风气,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三是音像、书刊、“四室两厅”等社会生活和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物质上对子女大量投资,而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这种相对畸形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产生了矛盾,造成了德育和智育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拜金主义在大学生人群,尤其是高年级和女性大学生以及家庭环境复杂的大学生人群中迅速滋生、蔓延,导致部分大学生一切向钱看,人际交往金钱化、庸俗化,甚至诱发部分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认为在这种状况下,家庭、学校、社会应相互配合,积极行动起来,改变部分大学生的错误观念,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钱,钱,钱     
《海外英语》2012,(12):38-39,59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解放了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如今,有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范围似乎在不断扩大,以致形成了一个“市场社会”,即一切向钱看齐,没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然而,这真是一件好事吗?  相似文献   

7.
从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的几十年是美国的镀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在思想上奉行个人主义传统和自由平等理念,在国内经济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无为”治国。资产阶级价值观、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美国镀金时代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渊源。这些思想理论一方面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施教者的教育观念影响实效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毛主席不摸钱”的反响和《泰坦尼克号》的效应举个例子在对中学生进行“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思想教育时,有两位教师分别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事例,其效果大相径庭。一位教师在讲这内容时,把调子定得很高,拿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很“革命化”,极力回避像“为金钱出卖感情”、“一切向钱看”等社会现象,而用“毛泽东主席不摸钱”来说明毛主席人格崇高,视金钱如粪土,“…  相似文献   

9.
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本质利益原则,然而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忽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推行“金钱动力”、“一切向钱看”。因此,继续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钱是社会人在为生存需要而进行的社会交往中创造出来的用于交换生活需要品的工具。金钱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衍生物,金钱的属性表现在人的社会属性之中。金钱的首要特征是它的价值一般性。金钱的另一个重要属性是集体意向性,这种集体意向性表现在交换关系中,则是金钱的信用特征。对处于同一货币体系之中的人们来说。金钱是个只有量性而无质性的东西;从金钱的功用上看,金钱的质与量的矛盾又表现为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作品只有放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来解读,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凸显.如果把法国作家莫泊桑写于1883年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放到产生它的社会背景下审视,那么作品反映的不仅仅是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的个人悲剧,而且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人生悲剧:人们诚实、勤劳、善良的美德,因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支配而丧失,虚荣、势利、麻木的精神品质受一切金钱为中心的影响而膨胀;在金钱面前人们丧失了基本的尊严,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人们的思想行为为金钱所左右,被金钱所主宰;人们幻想通过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幻想却被击得粉碎.  相似文献   

12.
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从当时英国最严重的盗窃问题入手,切入到英国社会更深层次的"羊吃人"现象的批判,由此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国家统治者。最后,莫尔将社会不公正和贫穷的原因归之于私有制,而私有制得以存在的条件是金钱;他通过构想一个没有私有财产、废除金钱的社会,对私有制和金钱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莫尔的批判在许多方面对我们仍然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镀金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流行,权力分立制衡的体制等因素,使亚当·斯密思想对美国政府施政行为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种施政行为,一方面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带来一系列社会丑恶现象,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最终为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14.
镀金时代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对镀金时代的报业发展、运作、影响进行分析,是从一个的视角观察美国社会,可以通揽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化思想等社会状况,有助于加深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认识,对正确理解现代工业社会的内部运作不远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文是对消费社会的叙事和想象的近距离观察,消费社会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叙述,也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想象,消费主义、金钱的拥有和性欲的泛滥正在成功地漫进生活世界和叙述世界。文章试图通过对文学叙事场景中的核心要素金钱想象、身体诱惑和数字真理进行细致解读以得出当下叙事的困境和我们时代的精神弊病。  相似文献   

16.
“镀金时代”的美国社会问题涌现。为维护社会公正,以斯克里普斯和普利策为首的报业主积极鼓励“黑幕揭发”,全方位地揭露美国社会阴暗面,为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相约星期二》中老教授莫里为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谈论所涉及的内容也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金钱、需求、欲望……说到金钱,我想起了那句熟语:"钱钱钱,命相连。"的确,几乎每个人都在为钱奔波着,仿佛拥有了钱就拥有了一切。时下,男人要是没车、没房,结婚都难。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和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生动细致地刻画了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情形,展现了当时繁荣喧嚣的表象下隐藏的种种荒唐怪诞的社会景象。马克·吐温以其细致入微的叙述和辛辣幽默的笔调描绘出了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镀金时代"中的众生相,使得这部小说既像是一出逗人发笑的滑稽剧,更像是一部永不过时的警世恒言。  相似文献   

19.
苏童的《黄雀记》围绕着保润、柳生和仙女之间的一场强奸案,叙述了冤假错案之后的个人和隐藏其后的社会悲剧。小说鲜明地凸显了两条线路,其一是比较明朗的由强奸案引发的主要人物的人生悲剧;其二则是隐藏在人物背后的转型期社会的残酷变迁。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说中,笔者不仅看到个人欲望的膨胀和人性的丧失;还看到转型时期金钱崇拜的国民精神的紊乱。在这段故事中,或明或暗地折射出时代和社会惨痛变迁,深藏着苏童对个人和社会的人文关怀,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不知何时 ,“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 ,所谓的“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成了人们对金钱“无悔”追求的座右铭。但是 ,金钱不是最高最好的 ,人最高级的幸福是向前披荆斩棘 ,在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