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8年的春天,张继科刚满20岁,在前不久的科威特和卡塔尔公开赛上,他苏醒了。两个双打亚军和一个单打4强,“张继科”这个名字再次引了人们的注意。 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几年前的张继科和马龙一样,都是队里的重点,但后来他走了两年弯路,脚步慢了下来,现在的张继科正在加紧“赶路”。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4,(12):36-37
亚运会没有派张继科和马龙参加单打,并不是不信任他们,他们应该能理解队伍的战略。如果许昕或者樊振东在亚运会中打好了,对张继科和马龙来说就是一个触动,让他们感觉有人顶在他们身后,让他们有压力,不敢掉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4个人都在往前走,在不同的水平上努力和进步,中国男队就会水涨船高,基础更结实。  相似文献   

3.
阎密 《乒乓世界》2014,(7):50-53
6月4—8日,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中国站的比赛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继1992年后,辩B第二次举办中国乒乓球公开赛。本站赛事是国际乒联6站超级巡回赛之一,成都也是今年唯一一个举办国际乒联分站赛的中国城市。 张继科都OUT了! 球迷见面会正式开始之前,国乒队员三三俩俩围坐在一起。除了一部分侃大山的队员,其余的人基本都在跟手机较劲。朱雨玲、陈梦这对小姐妹时而自拍,时而对着手机傻乐。相比之下,男孩这边的活动要简单得多。樊振东玩着“对对碰”之类的益智游戏,还不时跟周围人碎碎念几句,而小胖身边的张继科则显得专心很多,玩着“酷跑”的他已完全进入忘我状态,以至于周围的球迷拿他当背景照相,他都没有察觉。坐在张继科后面的记者,看样子也是“酷跑达人”,边偷看大满贯打游戏边小声嘀咕,“现在还用魔女娜娜加闪电豹,这装备也不行啊!张继科都0UT啦!”  相似文献   

4.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战胜王皓夺冠后撕开球衣怒吼的场景,被球迷评为张继科“十大经典瞬间”之首,这是他个性中血性部分的爆发,也是他压抑多年之后的释放。6个月后,巴黎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张继科逆转战胜王皓,高举双手,环顾球场,一年内,他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大满贯”中的两冠。  相似文献   

5.
王者对话     
张矣韵 《新体育》2011,(8):68-69
一场无关国家荣誉、无关奥运金牌的“直横大战”的硝烟在沈阳散去,两大技术流派的顶尖高手为球迷奉献了一场耐人回味的大战。一边是直拍打法的三大巨头:马琳、王皓和柳承敏,一边是虎视眈眈不服气的波尔、张继科和马龙。五盘对决,采用横拍打法的虎将连续第二年战胜对手。  相似文献   

6.
经典战例     
《乒乓世界》2013,(6):88-97
第一局 6:3—7:3》》》王皓反手连续拉,张继科反手防守得分 在半决赛中,如果王皓这么连续进攻马龙,马龙可能会选择强行侧身,那正手的空当就会露出来。但是张继科的反手能扛住,敢于和王皓强强对抗。王皓进攻时他可以防守,王皓稍微弱一些,他就可以转攻。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刚出道的小肇,当职业球员挣那么多钱,感觉是不是特好,他回答说:“钱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时并不是好东西,把握不好会毁了自己!” 有人在聚会上劝小肇喝两杯酒,他婉言谢绝:“我还是来点儿饮料吧!我们当运动员的喝酒,现在看不出什么,30岁以后就跑不动了!” 有人问19岁的小肇有没有女朋友,他脸一下子红了,回答人家说:“哎呀!我才多大呀,哪能考虑那问题;再说,等我把球踢好了,那事儿还愁吗!”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3,(10):26-27
我一直说马龙和许听在心智上还不够强大,尤其跟王皓、张继科、王励勤和马琳相比。这次的比赛对马龙来说算是过了一关。在男单比赛中,我很期待看到第七局,因为第七局胜出的这个队员,他心里一定是过硬的,马龙是能够做到在最后时刻先下手,能够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样的洗礼无论对于马龙还是樊振东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横拍打法是男子乒坛的主流打法,在乒乓球发展中起着重要地位。以全台反手为主的张继科和以强大正手为主的马龙是优秀的男子乒乓球横拍打法代表。在第52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中,张继科输给了同为横拍打法的欧洲选手奥恰洛夫,而马龙战胜了奥恰洛夫。通过对这两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总结张继科和马龙技战术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建议,为横拍运动员的培养训练和提高横拍打法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2012年乒乓球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与马龙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得分率均高于马龙,而马龙在发球直接得分上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11.
明星茶座     
这期的茶座星光闪耀,一向被我们开玩笑称作“大腕”的马林来作客,小师弟马龙则在一边饶有兴趣地观看,二马被球迷提出的很多搞笑问题逗得乐不可支。马龙更被我们称为“可怜鬼”,老大哥的答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矛头指向了他。马龙则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大男孩,兴奋地一边听问题一边问:“真有意思, 怎么什么问题都有啊?!”我们连忙“恶狠狠”地提醒他:“这次就是带你上上课,观摩一下。下次就要轮到你了。”  相似文献   

12.
NBA千百态     
和马龙神聊卡尔·马龙享有“邮差”的美誉。如今,马龙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球迷们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又有了新绰号─—“电子邮差”。这里汇集了近期马龙的一些回答,让我们一起走进马龙的世界。新的一年的心愿: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做个好丈夫、...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0,(9):42-42
在鲁能俱乐部的训练馆见到张继科时。本想问问他上一轮联赛怎么就输给了尚坤。可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地兴高采烈跟我说:“我居然找到那只盘子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乒乓球"三段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张继科与马龙的决赛技战术特点,从发球效果、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在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高于马龙,而马龙的发球效果和发球抢攻段以及整场比赛的前三板得分率高于张继科。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对东道主德国,张继科3比2战胜波尔,马龙3比0完胜奥恰洛夫。第三场王皓与鲍姆比赛时,马龙走出赛场,盘腿坐在通往新闻工作间的楼梯下,秦志戬站在他对面,两个人都没出声。新闻工作间此刻没有人,记者们都在球馆里看比赛,这里正是马龙所渴望的赛前的安静环境。如果需要马龙再次出场,他的对手将是两年前自己输过的波尔。虽然比赛最终没有打到第四场,但秦志戬说,马龙还是收获了很多备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年度赛事     
《乒乓世界》2014,(12):38-51
男子世界杯单打决赛 张继科4比3马龙 -8,4,11,-7,-2,5,10 张继科和马龙是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两大绝对主力,但阴差阳错,两人却从来没有在三大赛的决赛场上碰过面。2014年10月,恰逢国际乒联将新材料球首次引入世界大赛,两人也终于一同出现在了争夺新球时代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的决赛场上。10月26日晚,“科龙大战”果然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2,(3):40-40
今年春节前后我们队伍参加了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公开赛,比赛成绩还可以,但运动员的发挥只能说—般。这两站比赛欧洲好手基本上都没有参赛,我们的主要对手里只有韩国的朱世赫去了,他在第一站的比赛中给我们制造来了很大的障碍,4比0赢了张继科,在决赛中也给马龙制造了不少麻烦,马龙也是打到最后一局才4比3险胜的。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在聊正题之前,说个题外话,听说你是张继科铁杆粉丝? 李嘉宜:是,特别喜欢张继科哥哥,我应该算是他的迷妹一枚吧。 乒乓世界:如果见到他,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李嘉宜:我可能不会说出一些特别有深度的话,如果见面时间比较短的话,我可能就会跟他说:“可以和你合照吗?”,哈哈哈是不是特别丢人?  相似文献   

19.
茫茫荒漠之中,枪手决斗的胜利者往往是动作最简练有效的,他们都深知危险中的生存之道,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一击中的。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都可能留下无穷祸患。 马龙是一条老枪。他也曾年轻,凭借过人的身体素质,叱咤赛场,无人能与之对抗.呵岁月的磨炼教会他比赛的真呼——简单有效是技战术稳定发挥的最有力保证。自此以后,马龙成熟了,技战术运用极为合理,发挥出奇的稳定、犹他爵士队也因此跻身一流强队之列一 有人说:“马龙就几招,能有今天,是因为运气好、”偶有佳作人人都会,可将一个简单的动作准确无误地重…  相似文献   

20.
张继科刚进国家二队的时候,肖战正是二队主教练,两人的缘份似乎从那时候就注定了。2003年,他亲手把张继科、马龙、邱贻可等五个具有潜力的小队员送进了一队。肖战再次成为张继科的教练已经是2009年的年初,张继科还和主力二字不沾边,更不用提奥运会这个极为遥远而模糊的概念了。那之前的6年,张继科最出名的事件是被退回省,和临场不听教练指挥拒绝下场而被主教练当众批评。这样的孩子,肖战带的不是第一个,之前的陈圮、邱贻可哪个也不是乖乖仔,一个比一个有个性。事实上,回过头来想想,这对于肖战和张继科来说,或许都算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