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与学"的过程离不开思维的对接,教师想的和学生想的不一样,沟通就不会畅通.教师表达的内容学生就不能理解,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就讲不明白.怎么办?全班有一半学生已经听懂,还有另一半不明白,就是再讲一遍,还会有一部分不懂,而此时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究竟哪个地方不懂,怎么办?"继续讲"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浪费,"不讲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损失.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对学"这种方法."对学"顾名思义,一对一的学习,明白的给不明白的讲,或者两个不明白的相互讨论.由于是两个人,面较窄,不能做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一个问题部分教师仍然迷惑不解,那就是新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讲”。这里有两种人:一种是担忧型,表现为对学生的极度不相信、不放心,总觉得学生讲得不到位、不透彻。结果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空话,其实仍是教师霸占着课堂,教学进度比原来更慢,效果也不见得比原来好。另一种是迷茫型,表现为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讲,该讲多少,该什么时候讲,有时想讲却又不敢讲,有的干脆一堂课一句话都不讲。结果学生乱吵吵,课堂一团糟,因为学生比教师更迷茫。  相似文献   

3.
王姝 《地理教育》2012,(Z1):74-75
存在问题一: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主干知识点是高考常考及必考的,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教师精心备课,想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情况往往是这样的,跟着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好像听懂了,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这时,教师特有成就感。可是,当做到题目时,就遇到问题了,讲过的东西也不会用。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不少人认为教师为学生解惑是天经地义的.对此,笔者也认为"师者解惑"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如何发现疑惑、何时为之解惑、如何解惑,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开学初,市教育局、教研室来我校视导督查,在推门听课环节中,同备课组的于老师执教的随堂课"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受到了听课领导的好评.这节"不起眼"的随堂课处处  相似文献   

5.
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好."备课"就是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教师除了要备上课的内容,还要"备学生".但学生是活灵活现的个体,很难在课前预设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插嘴"就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对于闪烁着智慧的"插嘴",我们要给予关注,给学生展示智慧的机会,为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常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的疑惑:讲完课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都答:"听懂了!"但解题时却是"我不会."特别是考试时看到题目似曾相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考试结束后感慨"数学难学!"那么,为什么听懂的知识自己独立解题时却不会应用呢?这其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讲的"n遍"是越俎代庖的、强加于人的,少了循循善诱,缺乏心智启迪,学生自己没有豁然开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童稚,培养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习惯 1.利用好奇,让学生想说.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仅靠强迫维持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数学口头语言训练也是如此.课堂上不少学生嘴巴"紧闭",不愿说话、不敢发表意见,究其原因,一是胆怯,怕说错;二是长期以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  相似文献   

8.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本人和大多数教师一样,都善于或说习惯于讲一题多解或一例多变的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但通过自己的实践及听课体会,发现不少问题.在讲这些课时,有时教师滔滔不绝,缺少学生的参与;有时教师干脆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最后解法"一锅端",全部呈现在黑板上,却缺乏总结梳理;有时一例多变是教师在表演,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泼,但在课堂"繁荣"的背后,却是少数思维活泼的学生统治课堂的氛围,部分思维较"迟钝"的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偶尔能引出思维的共鸣,却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说不上去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能力了.我想这也许是效果不理想及学生厌学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9.
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很多,比如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建设等等,但教师的反思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反思理论的兴起,是对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有研究者指出:"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反思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反思的内容范围很广泛,既可以是课堂内的教学问题和困惑,也可以关注制度和文化等课堂外的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真正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他们的学习能力才会真正提高.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由教师扮演"主角",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被动地学习和吸收."翻转课堂"不但要打破这个传统,更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工作,课堂则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探究问题的平台.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突出初中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还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方便教师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且,长期实施还能降低初中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自主解  相似文献   

11.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火把点燃,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所教的知识,使其成为主动学习的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的主动权,合理利用"五放"策略,优化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有机统一.所谓"五放",就是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看、想、讲、议、练,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会学习.那么,历史教师要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利用好"五放策略",让出课堂主动权呢?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课后,上课的教师几乎哭着说:"他们怎么能这样!这样还要我老师干吗."原来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参考书.其实,听课的教师也有同感,好多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教师没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只能以"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齐读这一内容"应付.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设计,以学生为"本"我们都知道,教师备课不光要备上课的内容,更要备学生,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把问题提得很大,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无法回答,往往使课堂处于一片沉静。我们不可轻视我们的学生,但也不能太高估了他们,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懂得备学生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若能巧妙地"留白",必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想象力得到发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5.
范进中举后疯了,学生听讲后哭了。范进疯了,是因为他太兴奋了;学生听讲后哭了,是因为他们太伤心了。乍一看到老师讲《范进中举》而学生偷偷哭泣的报道时,甚为、疑惑:是哪住老师课讲得如此之好,竟然能让学生听后落泪?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到处恶搞、全民愚乐的年代,要把一篇课文讲到让人流泪的程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6.
课改实施至今,各级各类的课改培训、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们没少参加,可是一回到自己的课堂,很多教师却还是云里雾里:培训讲的东西好像太抽象了,不知道从哪儿着手;观摩课上得似乎又太有"难度"了,自己模仿不了。新课程的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我想,就普通教师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唯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在课堂上把知识点分解成很多小知识点进行提问、讲解和说明,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课堂.这种课堂教师站位过高,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变成了枯燥的叙述和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得不到启发,收效甚微."大问题"是相对于上述的小问题而言的,"大问题"不是简单地将数学问题粗线条放大,它的"大"体现在恰当、精准,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大问题"下,要随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启发,在互动交往中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个过程是开放的、真实的、灵活的、有效的."大问题"在打开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更能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更能激发学生形成深层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将封闭的"小问题"转化为开放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的阵地.课堂上,教师就是法官,主持着整个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自身感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去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没用.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了教师普遍所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我大声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我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学习、推广。但在学习、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以为"高效课堂就是少讲,甚至于不讲"。于是有的教师常采用"课堂讨论法"或"课堂交流法"进行课堂教学,他们常常给学生一个问题,不管难还是易都让学生探讨,所以有的学生一看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就在讨论时混水摸鱼,自由聊天,如果问题难,学生无从下手,小组长也不知道如何  相似文献   

20.
龚正云 《中学教研》2014,(5):48-48,F0003,F0004
正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当前建设高效课堂的目的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有针对性地创设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灵光一现的思路、油然而生的方法都予以充分的展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