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每逢节假日,父母不是让孩子成天在家做作业,就是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却不给他们留下一点休息时间。可这样做真的对孩子们有益吗?请看《难题》这幅漫画:空荡荡的屋子里挂着一幅日历,上面清晰地印着“星期日”。对间里,没有自由,没有欢乐,要独自完成《快乐的星期天》这篇作文,真难啊!这的确是一个难题,那个孩子从没享受过快乐的星期天,他怎能写出《快乐的星期天》呢?漫画所揭示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漫画中孩子的生活确实令人深思。就拿我来说吧,每个星期天,刚想看一会儿电视,只听“啪”的一声,电视机被关…  相似文献   

2.
1[病文入院]星期天,我在《小学科技》上看到一篇《绳子锯瓶口》的文章,便要亲手试一试。我找来绳子、小瓶等,按书上的方法开始实验。我用火烧了小瓶,然后把它扔进水里。但瓶子总是浮在水面上,瓶口没被“锯掉”。我重新做了一遍,终于成功了。  相似文献   

3.
还书     
星期天吃过早饭,妻子见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青春之歌》,就笑我:“都多大岁数了,怎么又想起看《青春之歌》了?”我说:“我不是要看,而是要把这书给人家还回去。”妻子仍笑着说:“这么老的书了,你还给谁?”我把书打开后,指着扉页上:“赠树人同学:愿你早日成为文学家。同学晓林于1965年7月20日”的字对妻子说:“你看看,我就是要把这书还给这个赠给我的人。”我从懂事起就喜欢看书,但因为家里生活艰难,一直到中学时代,从来也没有买过书。1965年3月的一天,正在初中三年级读书的我向同学晓林借了一本《青春之歌》,并答应只看三天就还回去。可是快…  相似文献   

4.
女儿琴琴以前可是个“小浪费”。一家人逛超市,她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接二连三地往推车里扔;给她的零花钱,往往一天下来就不见了踪影。这样下去可不行,孩子从小不学会理财,长大了如何才能自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教子之道,不可不察。”我决定从零用钱这个“小问题”上着手,采用“选择题”战术,让女儿学会有计划、有节制地对待金钱。第一道选择题解决女儿嘴馋与节约两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星期天,上公园时我便给她出了这道选择题:来去如果坐全程车,则扣除全天的零食钱;如果只坐一个单程,第二天早上则用节约下来的钱买给她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5.
高崎 《家长》2013,(7):32-33
星期天,多数家长都在家休息。孩子通常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希望爸爸妈妈把曾许诺的计划落实。怎样才能让孩子愉快地度过星期天呢?要使星期天成为孩子和父母的共同“节日”,首先,在每个星期天安排一两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写完作业在<家长必读>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星期天是孩子的>.文章的意思是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把星期天给孩子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午间谈话     
这是一幅热闹的星期天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这两天补课没有语文课,好安逸呀!一上语文课,人总是摇摇欲坠,我被吹得昏昏入睡。”大家深  相似文献   

8.
一天清晨,左左的奶奶向我反映,星期天孩子在家把养在鱼缸里的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奶奶气愤地说:“这孩子怎么了,一点爱心都没有,这么残忍。”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禁疑问:会是这样吗?左左为什么要把可爱的小鱼晒死呢?晨问活动时,我悄悄走到孩子身边,轻轻拉起左左的小手来到了自然科学区——“绿色氧吧”的鱼缸旁,试图进行一番说理教育。可这时,  相似文献   

9.
下边是1994年高考广西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 尝试 我从出生到16岁,做了16年的孩子。非常想做一回家长,尝试一下做家长是什么滋味。 一次周末,吃过晚饭后,我向妈妈提出要跟他们调换角色,星期天让我做一天家长,他们做孩子。爸爸和妈妈交换了一下眼色,爽快地答应了。我高兴地蹦了起来,满怀信心,准备明天当好一天的家长。 “铃……”铃声响了,我睡眼朦胧地抓过钟一看。哇! 才五点半,这么早。刚想躺下,突然记起我今天是家长。我急忙从床上跳起来,开始扫地,拖地板,洗衣服。起初还做得颇有兴趣,一会儿之后便厌烦了。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抬头看见墙上的钟已经七点了。怎么爸妈还不起床?我一把推开爸妈的房门,大声嚷嚷道:“快起床,快起床,七点半了。”爸爸从被子里探出个脑袋说:“你不要忘了,我们今天调换角色,我们扮演的是星期天的你。”我无可奈何地走了出来,因为在星期天我不到九点是不会起床的。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的伙食是由懂得儿童营养知识的老师负责安排的,既好吃又有营养。可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好。星期天,一天三餐,让孩子吃得很多,外加许多零食,造成孩子的胃负担过重,肚子不舒服,甚至拉肚子。星期一回园,总有不少孩子喊:“老师,我肚子不舒服。”“老师,我要睡觉。”这一天的午饭自然吃不下了,还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今年教六年级。一天,在下课回办公室的途中,一名女生追上了我,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您。”“哦,什么问题?”我停下脚步。女生激动地说:“我觉得今天您讲的这篇文章有问题。”女孩儿的话让我一怔,今天我讲的课文是《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节选自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主要写了“母亲”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儿,可是“母亲”因忙于家务,不断推托、延迟而最终没有成行的事。  相似文献   

13.
李思 《中华家教》2013,(Z1):78-79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领域的宣讲和咨询工作者,我经常会接到各地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类就是"孩子提的要求总是莫名其妙!他们为什么会提那些让人生气的要求?该怎么办?"这个月初在河北某县,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找到我,问的正是这个问题。"这孩子刚上初二,这两个星期天说不想上学了,要去打工。我怎么可能同意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荆军鲁是 2000年 9月才从陕西渭南转入滨州市实验小学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孩子身上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孩子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是一个爱书的人,家中购置的图书很多,但从未见孩子主动去找书看。每天写呀写,好像学习就是完成作业。可就在转入实小不久的一天,孩子一进门就问我家里有没有鲁迅的《故乡》。我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他们要学习《少年闰土》了。我把那本《故乡》递给她。她钻进自己的小天地,如饥似渴地读。事后,她在笔记中这样写到:“多么黑暗的社会,竟把一个活泼的少年变成一…  相似文献   

15.
看了第一期下半月刊登的《棍棒与糖果》一文,我非常赞同文章的观点: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这一点,我感受颇深。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写的作文《放风筝》时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赵佳杰写得不好,但我给他的评语是:“称能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完整,很了不起;老师认为如果你能把‘风筝是怎么放起来的’这一部分再写得具体些,那么,文章会更生动。建议你再去放一次风筝,细细体验,你一定行!”到了第二周,他拿了一篇作文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这是我在星期天第二次放完风筝后写的作  相似文献   

16.
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妈妈喜欢吃鱼头》:我小时候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但每次吃鱼,妈妈总会先把鱼头夹到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仔细挑去刺,再放到我碗里。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初为人母的我,也继承着博大的母爱精神,迅速进入“吃鱼头”行列。餐桌上最大的虾、最肥的蟹是儿子的;面对价格不菲的童装总是出手大方;看电视时义无反顾地锁定儿童节目;星期天为了陪儿子上公园,常常放弃与朋友的聚会……当这一切换来儿子甜甜的一声“妈妈,你真好”时,我回以微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欣慰。如果没有那…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在公园门口,我看见一位母亲满面怒容朝前走,一个孩子哭喊着追妈妈。妈妈训道:“我喊你为什么不理?不要你了,就把你扔在这儿!”孩子湿漉漉的头发贴在额上,可怜巴巴地说不出话来。不难判断,妈妈是趁星期天休息带儿子游玩的,玩过了,  相似文献   

18.
爱是用心     
偶读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现摘录于下: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是说:“今天表现很好啊……”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接你时,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还有带着哭腔的“妈妈来接我了”!难道,等待接你回家,是你一天最大的期盼和快乐?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地恋她。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你能让他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因为,爱或不爱,孩子的感受最真实,孩子的回报绝不会虚假。不知为什么,当…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14,(2):1-1
现在家长都知道给孩子看绘本,其中很流行的一本是《大卫,不可以》。这差不多是我女儿喜欢上的第一本书,她从一岁开始就反复翻看。它讲的是一个叫大卫的孩子,总是调皮捣蛋,爬翻凳子,打破鱼缸,在地毯上踩满泥巴,敲打锅碗瓢盆。在墙上乱涂乱画,光着屁股往外跑……妈妈总是叉着腰喊:“大卫,不可以!”  相似文献   

20.
翘竹窝     
一天,政教处吕主任跟我说,我班上有一个宿舍的同学把衣服拿给附近村庄的居民洗,每桶衣服的工钱是十块钱,他要我去查一查。《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都明确要求中学生要热爱劳动,平日这方面的教育也不少,这些孩子竟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