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46):34-35
安阳方言在语气词方面有一些是和普通话的用法相同的,如:"啊""吧""吗"和"呢"。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有一些语气词如:"昂""唻""嘞"和"不咋"等的使用,则有安阳方言自己的特色且使用频率较高。文章运用文献研究、观察法和调查法看这四个安阳方言特殊表达的外在形式标记,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中传达不同的意义。对这四个高频率特色语气词的描写对我们认识安阳方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城方言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其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比如“可”“瞎”“险险”等使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语音、语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知其由来,故从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晋城方言中常用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字源和字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考释,同时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晋城方言程度副词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历史比较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晋城方言百年来入声韵的演变作了分析,可以看出晋城方言入声韵顺应着入声舒化这一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总趋势.经过百年的演变,有一些入声字读为舒声或舒入两读.但是最终的舒化,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南大郭村方言疑问句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分析,该方言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和其他等五种类型。方言中特有的疑问语气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兰"、"唻"、"呗"、"昂"、"唉"、"唠"七个,双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唉""嘞吧""昂唉""啊嘞"等四个。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写了阳高方言中"去"和"往"两个词的读音、语法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等复杂情况.通过对比它与普通话中"去"和"往"的读音及语法功能,并立足于阳高方言存有内部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归纳了"去"和"往"两个词在阳高方言中的读音及语法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7.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相似文献   

8.
新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新密方言中除了有与普通话相同的"啊、哇、呐、呀、喽、吧、嘞、呗"等常见语气词外,还存在一些特有语气词,如"央、些、好、哎、话儿"等。根据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离核心词的远近,我们把该方言的语气词分为三个层次,并逐层逐个对其功能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S)ε44]和唦2[(S)ε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有-无"句在闽南方言口语中很常用。"有"和"无"分别作为助词、形容词和语气词,在不同句型中体现出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同时它与古汉语之间存在着历史联系,这种联系在作为语言活化石的闽南方言中保留得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1.
"真"在余干方言中既可以作形容词使用,也可以作副词使用.无论在作形容词使用还是副词使用,其基本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和普通话中的"真"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从运用范围、语法功能、语法表现形式、句子语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廓清"真"在余干方言中的基本用法,以求为方言语法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2.
微山方言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出一些表现"体"范畴的形式,而且这些形式仍在演变过程中.从共时看,微山方言有些实词的词义基本消失,其功能主要表达"体"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方言里,在表达到达或靠近一个地点的时候,人们说"拢+地点名词".有人认为这只是四川方言中的"土话",而在普通话里也有这样的说法,且四川方言中的"拢"就是普通话中的"拢"字,只是在用法和使用范围上有所不同.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样本分析,并指出这是方言词的引中与分化,提请人们注意辨析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临猗方言含有丰富的"子"尾词,它的读音、构词形式、语法意义都很独特.本文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及它的发展趋势来阐析临猗方言的"子"尾,以此进一步理解河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子"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唐山方言中,"一个"除了作为数量短语之外,还可以用作连词,出现于推论因果句、说明因果句和转折句,起连接和强调作用.它与普通话连词"既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阳谷方言中有一个分布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揭示了怂"哩"作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固定格式的功能,以此说明它和普通话中的语法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Hello"一词,从美国地方言的角度,从美国几个不同地方对"Hello"一词的不同说法.从这些地方问候语的方言中,简单谈了一些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大量的方言材料说明“入声”是否是声调要从它在特定语言和方言中所具有的语音特征来看。在有些方言中“入声”是声调.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则不是声调。  相似文献   

19.
阳城方言属于晋语区山西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地点方言,同普通话相比,阳城方言有不少自己的特色,文章试图对阳城方言中一个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圪"进行描写和研究,以期说明阳城方言中"圪"的特点."圪"是个入声字,基本用法是作词头或词嵌;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  相似文献   

20.
释"谩詑"     
东汉扬雄<方言>中有"谩詑"一词,义为欺诈.其组成语素"谩"和"詑"均为"欺诈"义.<方言笺疏>中记载的"訑谩、谩訑、譠谩、诞谩、谩佗、谩他、忚"等,都是与谩詑有关的一系列合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