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马克思说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联合的社会的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者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联合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这三者的相继更替,是按照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完成的过程;恩格斯对个人所有制的解释与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对于认识全民所有制的实质,正确进行国有制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不同意将重建个人所有制解释为重建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也否定了“国有财产个人化”的错误主张。  相似文献   

2.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解释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它的内涵只能是生活资料,而不可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或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这样的同义反复,也不可能是私有制,因为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分离、更高形式的结合上可以解开所谓的“辩证法之迷”。即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致性。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平等权利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著述中多次提到要“重建个人所有制”,杜林称之为“深奥的辩证法之谜”,我国理论界也讨论了多年,但人们仍是众说纷纭,难以达成一致。联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的他称之为“历史之谜”的“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贬损的同行并存的事实”,或可得出一条求解的新思路:“辩证法之迷”正是对“历史之迷”的破解,要克服异化,就必须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不是要恢复私有制。之所以要重建"个人"所有制,其根本目的在于恢复个人对自身自由劳动权利的占有与支配,而这只能在共同体即"联合起来的个体"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重建个人私有制的精神实质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最终消灭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从马克思本人所提供的论据来看,重建"个人所有制"既不是重建"生活资料所有制",也不是重建"生产资料所有制";既不是重建"劳动力所有制",也不是重建"社会所有制";既不是重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更不是重建资本主义私有制。它是要重建新型的更高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即集体公有制,而重建集体所有制恰恰应当成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公有制走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从所有制角度研究、认识历史,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所有制的两次大转变,即两次否定问题。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包括奴隶制、封建制)的过渡,即实现、完成了第一次否定;从资本私有制这个私有制最高形式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则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否定。由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更高级的共产主义公有制,人类完成两次否定过程,达到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实现人类社会一个圆满的结局,即黑格尔所谓的“圆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一方面是要弄清楚第一次否定过程,另一方面要为第二次否定寻找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并不能理解为重建私有制,也不能对恩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指的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包括产品即消费品“一话作机械片面理解,认为个人所有制只包括消费资料而不包括生产资料,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如何正确马克思“重建人个所有制”思想及对当前加快推进产权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阐述了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仍然归社会,另一部分作为生活资料则归劳动者个人。作者认为,马克思是反对私有制的,主张“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它并不否定个体,并不泯灭个性,而是以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联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财产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它几乎存在于他们各个阶段的作品中。受着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直接指向私有财产所有制,与此相应,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共产主义的财产公有制取代财产私有制的针对性方案。然而从德文词汇上来看,与私有制相对而言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可以用"公有"、"共有"、"公共所有"和"社会所有"等不同方式来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提出了"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概念。对此,我们尝试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为阅读基础,在不同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的内容上进行关联性认识,并通过这样的认识进一步获得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关思想的准确理解,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沦》这部伟大巨著中,马克思有这样一段话: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在这一科学结论中所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在对这种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哪一阶段的所有制形式的看法上,则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1.
谢韬、辛子凌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解释,是对马克思的误读;他们提出把重建个人所有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实际上是主张个人所有化.股份制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适用性,这需要另外讲道理,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毫不沾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五个问题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思考:(一)"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消灭私有制"有差异;(二)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之否定之否定。(三)资本主义生产准备着自身的灭亡,这种自我否定包含了自我调节。(四)恩格斯不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五)和平过渡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内涵的争论甚多,其主要分歧最终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张重建的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还是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合理的一面,但同时都有其局限性,或忽视消费资料占有的相对独立性,或忽视生产资料占有的决定性作用。要真正把握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准确把握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关系;必须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思想,即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思想。  相似文献   

14.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指三个相邻事物或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而是指矛盾从潜在状态到矛盾的展开、对立尖锐化阶段,再到矛盾的解决、产生新事物这一必然过程和发展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表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异化的产生和异化的扬弃,表现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和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否定性的辩证法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本身就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性辩证法以实践观为基础,并同历史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也不同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方竹兰人们习惯地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的一段话,不仅是他对马克思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内容的解释,也是他自己关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写照。这段话是:"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这部伟大巨著中,马克思有这样一段话: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在这一科学结论中所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在对这种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哪一阶段的所有制形式的看法上,则几乎一致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都存在的所有制形式。笔者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本是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17.
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原义 ,明白我们在现实实践中怎样发展了“重建个人所有制” ,防止走向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8.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提出来的。他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应该说这个论述不难理解。恩格斯也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解释。他说:“靠剥夺剥夺者而建立起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提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最后一句话“重新建立个人  相似文献   

20.
"占有式个体"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因而是理解现代社会秘密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人被塑造为"占有式个体"而常处于"自我丧失"和"失范"状况之中.思想家们基于"关系性主体"的视角,从伦理—政治层面进行了反思与超越,但他们的方案未能真正触及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与之不同,马克思从所有制关系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现代个体特性和生存境况进行了考察,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通过建立新的占有方式来塑造新的个体生活方式,从而为反思和超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占有式个体"的生存困境提供了独特的路径."重建个体性"构成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当代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