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金华 《新疆教育》2012,(20):25-26
在《七个习惯教出优秀的孩子》一书出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对七个习惯进行诠释。本文从信息技术老师的角度,概述了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七个习惯”,把“七个习惯”融入到信息技术日常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获得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花季雨季     
阿愉: 你好临近考试.最考验你的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有限的时间,美吲著名的管理学家科维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他把任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网消息,2011年11月,《人民日报》某期刊发了荆心的署名文章,该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称如今的阅读正被功利烘烤。全文如下:网上最近曝出两份某大学图书馆的外借图书榜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做最好的自己》一类"导人成功"的书籍占据了借阅的半壁江山,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成功学"强势上位图书馆借阅排行  相似文献   

4.
日成一事     
<正>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励志书,其中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朗达·拜恩的《秘密》、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罗宾斯的《唤醒内心的巨人》和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料收效甚微,关键的原因是:尽管这些作者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也有一些出神入化的现身说法,但他结合个人情况,操作性并不强。某日,他忽然悟到,大家人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高效人士的七大习惯》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斯蒂芬·柯维的名著。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等著名企业家把这本书列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书中开列的通向成功的七个好习惯是:1.积极主动;2.以始为终;3.要事第一;4.双赢思维;5.知彼知己;6.协同效应;7.不断更新。请以“习惯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作导引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斯蒂芬·柯维的《高效人士的七大习惯》出版15年了,这本书至今仍在华尔街日报商业畅销书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6.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是“美国杰出青少年训练计划”、“美国中小学生成长必读书”和“美国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根据本书的内容安排,帮助学生养成的个人领域、公众领域和恢复更新这三大方面的七个习惯,正好可以弥补对职校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缺失.本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小案例,浅谈职业学校德育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的不少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谈到鲁迅在自己小说中的影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这些小说中“我”的形象。《呐喊》中有七篇小说有“我”的形象,除《孔乙己》中的“我”是个酒店小伙计,《头发的故事》中的“我”是个阅历还浅的青年以外,其他五篇小说中的“我”,显然都有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养成修改自己作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以分享感受,沟通理解”。这是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修改章”课程目标的最高要求。它指出了修改的形式、方法和应达到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自能作,不待老师改”。因此为提高学生写作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修改作能力”方面下功夫。笔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考试     
在大学学《心理学》这门课时,我的老师有个习惯,就是把下面的问题放到试题中:“问你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回答它。”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我问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景门学诗     
匡双林 《师道》2024,(3):4-6
<正>一那是一个深夜,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正在备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课,诗中有一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注释说:“冰下难”又作“水下滩”。我想起了自己读过的《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中,这个问题的解释网罗古今资料,可作参考。于是从书架上取出这本书,翻到这一章,一页一页读下去。先是陈寅恪,再是钱钟书、宋红、蒋礼鸿,再是郭再贻,这些学者有的我知道,有的完全没听过。我有个习惯,会关注那些不熟悉的学者——他们能与陈钱并列,自有可取之处。到第七处,  相似文献   

11.
当申奥歌曲《超越梦想》被广大歌迷广为传唱的时候,词作者韩葆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此后,她先后为《让爱作主》、《忠诚》、《如影随形》、《凝视黑夜》、《紧急追捕》、《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电视剧的主题歌填词。音乐界许多人士为韩葆过人的才华和灵气所折服,可谁知道,她小时候是个“问题”孩子,高考落榜,18岁时差点陷入畸恋……韩葆动情地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要感谢我的‘另类’妈妈,是她多年来对我一贯的‘放纵’,让我以一种特殊的轨迹走向成功……”下面是她的动人自述……  相似文献   

12.
在教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学生问我:“告别的歌”为什么被称之为“骊歌”,为什么不叫“离歌”呢?《骊歌》歌词为什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呢?我一时答不出来,课下翻查资料,终于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书换一书     
一年级时,我梦寐以求的就是能买一本《虹猫蓝兔七侠传》。可妈妈很“小气”,她规定我必须看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才能购买《七侠传》。我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下来。当妈妈把一本沉甸甸的《三国演义》放在我手里时,我的心“扑通”一声沉入了海底。“这么厚的书,我要看几年哪!'’我发出一声悲叹,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房间。唉!我定要早日看完《三国演义》。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接下来的几天,我便开始了我的“疯狂”看书节。  相似文献   

14.
在教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同学们问我:“告别的歌”为什么被称之为“骊歌”,为什么不叫“离歌”呢?《骊歌》歌词为什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呢?我一时答不出来,课下翻查资料后解答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英语世界译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七个版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异质文化语境中的七个译本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词牌名的翻译处理、对标题的翻译处理、对苏轼标题后的说明的处理以及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本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五处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楚王”是《巫山高》诗歌中的重要人物意象之一,本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在诗歌中有“大王”、“君王”、“楚王”、“荆王”、“怀王“、“襄王”、“楚寰”等多种称呼,考其实际用典,则所指有楚怀王、楚襄王和楚灵王三人。在《巫山高》的创作中出现了典故的“移用”,多将怀王、灵王事典用在襄王身上,这其中包含了文本和创作习惯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我们学习到了关于集体的一些重要知识。这个单元共包括三节课:《“我”和“我们”》《共奏和谐乐章》和《美好集体有我在》。一、知识重点在该单元学习中,我们明白:集体是由个人的力量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 ,学生已经习惯于等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七年级刚开学不久的一次小测验后 ,当我拿着批过的卷子走进教室时 ,学生们涌过来开口的第一句话是 :“老师 ,我多少分 ?”我反问他们 :“你们自己觉得能得多少分 ?”他们大都摇头说 :“没想过 ,反正您会给我们评分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学生们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 ,可能也不知从哪儿下手进行反思和评价 .对于自己是否理解了知识、是否掌握了技能和方法 ,自己没有必要去思考 ,反正会有人告诉自己考试的结果 .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指导老师点拨]这次大赛的举行,正值澳门即将回归之际,因此,我班姚伟同学选择特当我听(七子之歌)》进行作文,很有深意。从作文的题目来分析,《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强调的是“我”听《七子之歌》后的感受。应从哪方面组织材料呢?我首先给姚柿同学分析这首歌的内容。《七子之歌》,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澳门”比喻成祖国的儿女,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哭诉:“我要回来,回来……”祖国母亲时刻渴望澳门回到自己的怀抱,并且时刻努力争取澳门顺利平安地归来。因此,作文时,小作者直接用第三人称“妈妈”来倾诉祖国母亲盼澳归来…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面世后,相应的第四版北师大教材(以下简称新版)也应势而出。可是当真正拿到新教材时,在所难免的多了一些不习惯。首先就是封面给我的感觉不如原来鲜活了,好像少了童趣。大致翻看了一下教材的内容,好像和第三版教材(以下简称原版)差不多。这时就有些迷茫了,不禁开始思考,这样的“相似”如何体现“修订稿”的那些新理念呢?我知道这最初的不习惯只是源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要改变自己的这种不习惯就要从读书开始。我翻开教师教学用书细细地品读,从《顺应孩子天性的一套教科书》到《关于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