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危险的假设     
记者在采访中,不可避免地要做这样那样的假设。而作为一种本能,有些假设是无法觉察的,具有隐秘性。如富人与穷人发生冲突时,记者可能倾向于假设过错在富人。当法院对一个民愤极大的罪犯“轻判”时,可能假设法院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公正判决等。假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记者头脑中重要的推理工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记者应具备的能力,我们常常想到社会活动能力、新闻敏感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一个记者来讲固然重要,但一个记者仅有这些能力还是不够的,还应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其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反应能力。作为一名职业记者,经常要采访很多突发事件,经常要应对很多意想不到的采访困难,如果没有一定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很难胜任新闻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一个职业记者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有人将“我问故我在”作为记者职业的一个形象表述。可以说,任何一条新闻的产生,都少不了记者的提问。做一个合格的“问者”,应该是记者不断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做好“问者”是做好记者的前提记者不仅应该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和报道者,首先还应是新闻线索的挖掘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4.
有幸参加这次“记者换位看湘鄂”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感触良多,获益匪浅。它是落实“三贴近”要求,改进党报新闻宣传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是记者生涯中难得的一次大机动战役性报道实战机会。在高强度、大运动量作战中,两家省报相互合作也相互竞争,是对参与者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一炮打响,获得新闻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这又谈何容易,要知道新闻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你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抓到所有轰动新闻。所以,当你抓不到这些新闻时,请别放弃。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关玲 《记者摇篮》2009,(7):57-57
“创新”就是要打破“定势”,突破常规,富有创造性。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记者创新思维,实际上就是作为新闻实践活动主体的记者,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通过重新组织、整合利用提出新的方案或办法,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具备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9.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10.
陈本荣 《新闻窗》2005,(6):45-46
长期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记者,可能没有一个不遇上新闻纠纷的,报道中一个数据的误用、一句表述的错误、一个概念的歧义,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官司的根源,态度好的,寻到报社心平气和地讨说法,要更正;态度恶的,先找记者泼上半天,再上法院争个输赢……,这几乎是每一个记者都不愿遇上但又难以避免的恶梦。  相似文献   

11.
一位资深记者在谈到记者成长之路时说:"一个记者的经历,可以概括为‘古,灵,精,怪'四个字."所谓"古",就是指新记者对情况不熟悉,缺乏社会实践,采访不知从何下手,很古板;所谓"灵",就是指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变得灵活些了,社会联系面广了,情况也有些积累了,采写上路了;所谓"精",就是说记者不但能深入基层,打开局面,而且能独立地进行采写活动,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记者了;所谓"怪",就是进入成熟的阶段,无论到哪里采写,无论接受什么采写任务,都能左右逢源,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传播活动家.为此,作为一个记者的起码要求,必须在眼力、脑力、脚力和笔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与锻炼.  相似文献   

12.
一个记者只要出了门,就要准备会遇到不顺利的情况,但就是跌一跤也要抓一把土回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刘畅 《青年记者》2007,(13):28-28
相逢、离别、相遇、相知,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偶然,数不清的离合聚散,让我们体会着生活的滋味。作为一个奔波在路上的记者,十余年时光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见一群陌生的人,一个个深入心灵、交融命运感受的提问之后,带着获得的事实真相,我们就悄悄离开了。我常常想,因为年轻,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01年12月9日上午,解放军报主任记者高艾苏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中国社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解放军报社、军区军兵种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系、南京师范大学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高艾苏现任解放军报记者部机动记者组组长,曾获第四次范长江新闻奖。高艾苏“上天下海”15年如一日,奋斗在军事新闻战线前沿,在军事新闻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采写特色。《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共和国将记住你》、《当…  相似文献   

15.
张翔 《新闻前哨》2002,(12):18-19
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领域中进行,不同的领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角色。那么,记者扮演何种角色?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个形象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对记者说:“你们的责任,你们的使命,就是做最伟大的真理的向导。”可见记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试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具体说来有以下五种:一、精明的公关者采访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二者之…  相似文献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古人对超越某种境界的描述。“记者换位看湘鄂”不仅对两省经济工作思路进行了一次“换位看”,而且对新闻业务也是一次新的体验。两省两报记者迥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彼此各有长处。应当说,各自都有创新,都比原来惯常的新闻写作方式有所突破。两报记者在这次活动中都认识到了,适应“三贴近”要求必须努力做到主动创新新闻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党的新闻事业是神圣的,它的神圣性突出体现在真实性上。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常常会针砭时弊.击恶扬善,从而触动一些人和事的痛处。而这又往往会引起被揭了“疮疤”者的无理纠缠,乃至引发新闻官司。那么,作为记者,如何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维护好自身权益?我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精神     
吴万里 《新闻界》2001,(4):41-41
常读报常感受到记者的一种精神,一种敬业精神。比如有些记者业务能力并非很强,但其敬业精神能使其勤能补拙,也照样采写到不少新闻,有的甚至是常易被人疏漏的新闻。比如上海新民晚报女记者邵宁已算是比较有成绩的记者,但从不小看一些不起眼的新闻。10月2日该报综合新闻版上她采写的一则小新闻:“与鸟同嬉佳节乐趣多——和平公园鸟语林侧记”,读后顿觉津津有味。别小看这么一则小新闻,它至少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假日出游的好去处,而且在上海这一“水泥丛林”世界里,她向我们指点的是一个回归自然、进入鸟语花香的好去处,多么具有诱惑…  相似文献   

20.
陈文 《新闻知识》2002,(1):19-20
状态,即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记者,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个职业品种,它的状态的好坏直接地关系到记者的成果与成长。特别在新闻业竞争日益加剧、记者队伍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记者职业状态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基本素质对人的影响作用而成了决定该个体成与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关注记者职业状态,就是对记者成长的直接关怀。记者究竟应该调适成一种什么样的职业状态呢?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下列三种状态对记者职业的积极影响:保持醒智、适度焦虑、充满激情。一、保持醒智在这里,醒智一词即指清醒的头脑。一名记者要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