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梅兰芳往来书信集》中收录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冯耿光致梅兰芳的九封书信,但信中并未标明年月,因而在编排时次序混乱,其价值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经由考释可知,这批书信写于1937年11月至1938年4月之间,信中披露了上海沦陷后梅兰芳酝酿南下香港演剧并避居该地的许多细节,为那段风雨如晦岁月中的世态人心留下了一份珍贵记录,可...  相似文献   

2.
《图书情报论坛》2010,(1):F0002-F0002,I0001,I0002
徐行可先生,名恕,字行可,武昌人,现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热衷收藏。徐行可先生逝后,亲属将其毕生收藏的近十万册古籍捐献湖北省图书馆、七千余件文物捐献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邓衍林的五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前四通主要内容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聘请邓衍林任职事,后一通为王重民代耿鉴庭求《辞源》一书事。文章以"聘约""开课""讲学""安居""求书"五个主题对这5封书信进行了考释。这五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早期对海外归国人才的延揽与聘用、课程设置、社会讲学、人物交游等相关史实,有助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机构史、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坤一与李鸿章、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疆臣,他们掌控地方社会、经济之大柄,影响中央内政、外交之决策,堪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张之洞、李文田等人与他时有书信往来,且多讨论当时政治、外交诸多事务。湖南图书馆现藏有多件李鸿章、张之洞及李文田等晚清名家致刘坤一的书信。部分书信尚未公开发表,内容隐秘,文献价值重大。笔者选取其中五件进行整理,将此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这五件书札中,李鸿章、张之洞所写四件信函主要涉及中俄、中法及中日关系,从中可考察刘坤一与他们互动时的基本态度;李文田致刘坤一之书信则涉及李鸿章与刘坤一"全面对抗"时局下的朝政变局。  相似文献   

5.
徐行可以其藏书保存的完整性、版本价值的学术性、阅读利用的开放性,以及“书为士所用”“书非赀财,自当化私为公”“不为一家之蓄,俟诸三代之英”等藏书思想,成为民国时期湖北乃至全国藏书家的优秀代表。本文根据前代学者遗存的日记、信札、徐氏后人的回忆及访谈资料,按照藏书界、学术界、图书馆界三大职业圈子的划分,对徐行可的交游情况进行叙事性的历史考察,从徐氏与其友人之间的抄书、借书、鬻书、藏书、读书、校书、编书、刻书、论书等活动中,探寻徐行可藏书思想的形成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国时期的学术生态。图1。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6.
(二)专用书信书信除了一般的外,还有一种专用书信。这种专用书信,只用于单位与单位,个人与组织之间联系工作,交流情况,处理问题等。如果将这种书信再细分的话,按其内容和性质,大体上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徐行可先生捐赠的两种浙籍人士著述《读史举正》和《史记志疑》进行了版本等方面的考述。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曹宪来刻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载有作者与汤显祖书六通。毛效同先生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徐朔方先生《汤显祖年谱》均未提及。陈懿典何许人也?他与汤显祖的关系如何?这些书信写成于何时?对研究汤显祖有什么价值?本文略作考释。陈懿典,字孟常,号如刚,浙江秀水人。生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相似文献   

9.
刘蕊 《图书馆杂志》2022,(9):130-136
1935至1939年间,王重民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和编纂《伯希和A藏B藏目录》,并就目录体例、编纂方法等问题致信伯希和,商讨交流。这些书信保存在巴黎吉美博物馆伯希和档案Pel.D38号卷宗中,合计11通,尚未被披露。通过考释信件内容,可知《伯希和A藏B藏目录》的具体编纂过程,这也是研究王重民生平和目录学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了解王氏与伯希和的具体交往、中法学术交流提供了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0.
学者韩毓海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曾述及曾国藩倡行书信装订的事(见<中华读书报>137期).由此观之,曾国藩可称为书信装订鼻祖.  相似文献   

11.
时值徐行可先生捐赠古籍、文物五十周年,湖北省文化厅会同省图书馆、省博物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我和徐家素有渊源,行可先生曾受聘于武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担任版本学教学,我虽无缘亲耳聆听先生授课,但作为文华后辈学子,先生的轶事趣事,还是多有耳闻。  相似文献   

12.
<正>清初,每遇重要、难办的公务时,下级官员往往会向上司致信联络疏通,洞悉上司态度或得到具体指示后,再行文处理公务。官员之间这类商洽、联系公务的书信,沿用了书信私密、结构灵活、言辞随意亲切的特点,虽为商讨公务却可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简约方便,又不受公文运转程序限制可越级致信。因此公务书信深得官员的喜爱并普遍应用,到乾隆朝时,这种具有公务性质的信函最终由书信转化而成公开的正式的官府文书。  相似文献   

13.
读完徐行同志这本集子的作品 ,引起我许多思索。我读这些文章 ,不仅是领略他的思想和文采 ,而主要是在寻找他人生征途的足迹和身影。五十年代初 ,徐行和我同在《劳动报》共事 ,他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被捕过 ,解放前夕参加了共产党。解放后不久 ,就分配到《劳动报》做记者。20多岁的青年人 ,浑身充满朝气和活力 ,徐行在一班青年中 ,更显得有个性 ,还带有几分傲气。那时他成天下基层 ,找工人和基层工会干部谈心 ,回到报社就大声发议论。遇到一些违反党的原则的事 ,尽管观察可能有偏颇之处 ,他心怀坦然 ,显出嫉恶如仇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1959年,武昌著名收藏家徐行可先生逝世后,其子女遵照他的遗愿,将先生遗藏图书捐予湖北省图书馆,将所藏元明清书画、碑帖、印章、封泥、刀币、铜镜等文物7700余件捐予湖北省博物馆。其后,先生生前捐予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图书馆的藏书亦转归湖北省图书馆。至此,  相似文献   

15.
作为徐氏藏书的长期使用者和受益者,有幸参加徐行可先生捐赠古籍文物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我感到十分高兴。盛世修典,我正参与修纂《中华大典&#183;语言文字典》,收集资料有年,是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的常客,深切体会到徐氏捐藏对大典修纂的巨大贡献,不但采人数量多,而且版本珍贵。  相似文献   

16.
家书抵万金     
我独钟情于收藏书信已有十多年了,至今已收藏了各种各样的书信近千封. 书信在收藏领域里是一个起步较早而参与人数始终不多的项目.在古代,书信是人类除语言之外用来交换意见的主要工具.早在人类发明纸张以前,就已经有了写在布帛、竹简、木版上的书信.从那时起,书信便成了古代收藏家们的收藏对象,尤其是一些社会贤达、文人骚客的书信,更是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由此一代一代传下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如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唐朝韩愈的<答李翊书>等,就是书信中的精品,现在已成了中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一九四九年飞离北京时,留下了一批书信,这些书信以前只在报刊上零星发表过。最近,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将它系统地整理成《胡适来往书信选》(分上、中、下三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内部发行。书信选包括胡适自一九一五年到一九四八年的一部分电报和信稿、电稿,并在附录中收入了胡适所保存的其他书信、一部分手稿和一些与书信内容有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18.
就徐行可旧藏钞本《北齐书校勘记》和《欧阳行周文集》略加识语,以例证徐氏收藏钞本之精;考证约匕齐书校勘记》钞写时间,并通过与点校本约匕齐书》比对,指出该书存在劳而少功之遗憾,仍能胜意迭出;指出《欧阳行周文集》钞本内有清劳格校语,可确认为藏园老人曾经寓目和用于校勘者。  相似文献   

19.
书信与日记,是中国历代文人使用最广泛的文体,也是档案史料的重要一页.书信,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电脑、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书信这一文体在传统生活中的使用逐渐被取代,然而我对其却仍未能忘怀.年少时家父短短的一封书信,在冬季里恒久地温暖着我的心.这样的感受,时下已难再重温.所以我对书信的好感,始终不渝.  相似文献   

20.
陈士银 《图书馆论坛》2023,(12):186-192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数据众包平台CSA以及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的明代书信计划是通过书信作者、收信人、书信名称及其所属文集进行检索的数据平台。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平台已收录1,650位明代人物超过52,399封书信信息,另有约5万封书信信息待收录。通过整理书信往来人物,建立与CBDB数据库的关联,可以批量利用这些书信探索相关人物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别名、籍贯、入仕、官名、著述、亲属关系与社交网络等,丰富对明代历史人物及其社会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