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共同体成员内部举报是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线索的重要信息来源。研究根据2017年对北京市科技工作者抽样社会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统计了科技工作者中举报学术不端行为者所占比例,并从个体、组织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举报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有9.4%的科技工作者在知晓学术不端行为后选择举报,个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感知、自我效能和信仰、担任行政职务、所在单位类型及单位的学术氛围与管理水平、受西方科研文化影响程度等均对个人举报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完善学术不端举报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四维度影响机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影响因子及敏感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个人压力、个人素质、组织制止和环境支持四个维度对成果内容型不端和社会关系型不端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两类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及其力度有所不同,个人素质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负向影响力,且影响力度均为最大,个人压力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力,环境支持对社会关系型不端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组织制止对成果内容型不端行为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力。据此,应注重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素质,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建立适度的组织惩戒和社会惩戒制度,并努力创建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3.
陈银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6-1803
 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与科研环境均是学术不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有限道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科研环境如何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影响学术不端的程度以及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程度的影响。基于419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科研环境与个体素质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个体压力虽然对学术不端有直接影响,但影响较小;而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个体压力、个体素质与科研环境对学术不端的间接影响程度比较大;此外,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社会调查数据,集中分析了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影响博士生态度的因素有:个人的学术能力和对学术的兴趣与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程度有负相关,而有过科研经历的人却更可能宽容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博士生周围师友的学术不端行为越频繁,则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态度越强,而上过学校组织的科研道德课程者更不可能宽容不端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严厉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筛选和人员流动机制、改革现行科研管理评价体制和设立科研道德专门课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科研压力对博士生学术不端行为态度的研究模型,并通过234份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研压力与博士生学术不端行为态度显著正相关,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态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导师指导对科研压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身边同学学术不端行为对科研自我效能感与学术不端行为态度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指出了研究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鉴于整体自尊水平和不端行为关系的矛盾性,在情景自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学术自尊"的概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科研压力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权变影响模型。从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组织支持和学术自尊对两者关系的复杂调节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负向调节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2)学术自尊对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的三项交互检验发现:随着学术自尊程度的提高,组织支持对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变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国范围内10所高校1 189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组织支持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挑战性科研压力,阻断性科研压力更易引发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工具性组织支持能显著降低挑战性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效应;情感性组织支持能显著削弱阻断性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效应.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得出若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科研不端行为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呈蔓延趋势.本研究通过494份博士研究生样本探讨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科研压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科学导向和关系导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资源供给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关系导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是对科学导向没有显著影响;教育惩罚政策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科学导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是对关系导向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科研不端行为的科学导向和关系导向在性别、学科类别、博士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41个科研团队176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本文构建了一个科研不端行为从团队传染至个人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研究发现: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个人科研不端行为;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第三人效果,第三人效果正向影响个人科研不端行为,且第三人效果在团队科研不端行为与个人科研不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默许沉默正向调节第三人效果对个人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团队科研不端行为通过第三人效果影响个人科研不端行为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普遍性、隐蔽性、多样性、群体性等特征;此外,还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压力源—情绪理论等视角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理论动因进行探讨;并且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心理动机和核心自我评价,组织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科研伦理教育缺失,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网络普及以及法律缺失等;最后,进行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CNKI数据库中选取2019-2023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24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近5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表明:在学术不端研究领域,小规模的核心作者合作团队已初步形成,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是文献的主要期刊来源,高被引文献与发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学术不端防范措施3个方面;研究趋势从对“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的研究转向对“撤稿”“撤销论文”等深层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后高校将对本校有关机构或个人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状况,本文利用第三、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超过八成的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表示不同情和不能原谅;处罚力度不足、自律不够、体制机制等因素导致科技工作者很容易产生不端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应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实施分类评价考核办法等加强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学界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科研不端有助于科研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健全惩罚机制是治理科研不端的主要手段。学术界已经认同科研不端的惩罚力度比较弱,然而科研不端惩罚强度设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借助于公开数据,收集了1997-2017年213个典型科研不端案例,构建了科研不端惩罚强度的七个等级,借助于统计软件分析了惩罚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案例的惩罚强度在一级到四级之间;社会整体的惩罚强度在增强,但是单个案例的惩罚强度并没有随时间而增强;媒体关注力度显著影响到惩罚强度;科研不端类型叠加对惩罚强度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撤除措施与惩罚措施的区分,学术不端的公共围观效应能否发挥作用,分段惩罚的实施难点,学术规范的内化与过度激励论文数量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工作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反映,也是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对科技期刊工作的影响和腐蚀。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研究科技伦理学,用科技伦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科技期刊工作者要努力研究和构建科技期刊伦理学,研究科技期刊伦理产生、发展规律,研究科技期刊伦理学和科技伦理学及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关系,研究科技期刊伦理学的应用。从而为制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中观研究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选取J大学"撤稿事件"作为研究案例,提取其中的论文合著网络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测度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结合案例,开展定性分析,对熟人关系、组织内社会规范等因素予以挖掘,从而有效地呈现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网络形成及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现象、影响进行了社会透视,并从形成学术不端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应该重建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完备监督惩发机制、进行体制改革、加强学风和道德建设等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学术共同体的特征和善治基本要素的分析,将善治理论用于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从善治理论视角看,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动因主要包括:功利性的价值观导向;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学术研究精神、研究能力和学术规则意识;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学术评价制度;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为实现学术场域中的善治,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应树立“善”的学术共同体愿景,加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学术道德培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和严格而长效的学术研究督察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期刊主体人员防范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职责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学术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的检测可能还会存在深度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对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原理及其演变和利益驱动下的作者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期刊出版主体人员(编辑、审稿专家、编委、主编)在期刊出版前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不同主要职责。力图发现并控制论文中的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将存在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阻止在出版前,防止带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进一步传播。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任重道远,只有依赖期刊的不同责任主体人员共同协作,各尽职责,层层把关,才可以把学术不端行为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的立体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版,提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立体策略。【方法】 利用逻辑推理法、举例法及综合分析法,分析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从作者、责任编辑、审稿专家、主编四个维度分析不端文献出版的原因。【结果】 构建了立体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的策略:初审前把关作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审稿时严格把关学术不端行为;加强主编监督机制;出版后建立问责制度;重视总结经验教训。【结论】 立体防范策略能够更全面地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