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是创新性复合人才的综合培养,是使人真正得到回归人本身的教育.现代大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深化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回归人本身”.只有将教育落实到最本真的生命成长,才能使人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回归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冯永泰 《教育探索》2011,(12):102-103
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为通识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和条件.建设的目标包括整合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的合作与分享机制;构建教学梯队和促进教师成长.建设通识教育教学团队的关键环节在于,精心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体制,多渠道解决团队师资难题,推动团结协作和团队成员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其工具理性的思维导致培养了失去自然本性的"陌生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人性,人性教育历来是教育的核心,现代大学之道应回归到人性教育的轨道。从古典到现代,自由教育的宗旨是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在现代大学教育的集中体现。我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想应致力于现代人主体性的启蒙,致力于生命意义的寻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其工具理性的思维导致培养了失去自然本性的"陌生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人性,人性教育历来是教育的核心,现代大学之道应回归到人性教育的轨道。从古典到现代,自由教育的宗旨是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在现代大学教育的集中体现。我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想应致力于现代人主体性的启蒙,致力于生命意义的寻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之本质与核心是"生命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生命教育"教学实务上常遭遇的两项障碍:第一是"言"与"意"的断裂问题;第二是因时空条件不同,而导致之生命经验难以传递之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使"生命教育"难以经由课堂讲说而完成."生命教育"之教学目标在于摄智归仁,学习方法在于穷智见德,也就是将价值理念纳入学习者的身心之中,以持守"心"之清明与贞定.作为通识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在于经典教育,以经典之活化、深化与内化,唤醒学生生命之主体性.从朱子读书法中,提出"亲切"与"敬"作为21世纪经典阅读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从理念、策略与方法三个角度,析论大学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化及其实践。大学通识与基础教育深化的根本理念,在于"回归人本身"这一基本立场,只有将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命之上,我们才能够彻底矫正现代大学的物化与工具化的趋势,使人成为教育的主体,而使大学所传授的知识,可以真正为学生创造道德的福祉。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院校在通识教育的研究、规划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评介。(一)“通识教育”(generdeducation)虽在台湾已行之有年,但台湾教育界人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并无明确界定。台湾“大学教育改革促进委员会”所著《台湾高等教育白皮书》写道:“通识教育的目的乃在于透过适当之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对人、社会与自然的诸现象有一通盘、初步之知识上的认识,以助于形塑有追求真善美之理想的能力和意愿,也有助于培养自我反省、精近能力之独立自主人格,同时…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国高校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高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一种外在形式的模仿,使得中国大学中通识教育进行有些偏颇。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将通识教育融入课程、进入课堂,才能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各不相同的系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缺乏共性的不同专业具有共同语言,这样的教育方法才是作为大学应具备并发展的,以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教育方向才符合大学之道的思想。通识教育是沟通现代与传统,使文明不致断裂的有效工具,通识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