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意象,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和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意象的"意"是包孕在"象"中的,是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意"是诗人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而"象"则是具体的物象或形象。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或形象都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本文拟从古诗中"桃花"的意象为例,来解读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3.
姜凌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62-163
所谓"意",会意,从心从音。当取"心愿、意向"之义;所谓"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意象,作为意和象的复合名词,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意象在中国诗词创作中是一个独特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想象所创作的包含主体思想意义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意"象或者说是"审美意象",是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所提供的客观资料进行主观改造,在头脑中形成的具有主观意蕴的形象再现。在诗歌与绘画创作中,诗人与画家不约而同的强调"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桂芳 《课外阅读》2011,(1):177-177,175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是诗歌形象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融人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  相似文献   

5.
闫靖华  山丹丹 《新读写》2009,(11):48-49
所谓意象,即是作者的“意”与“物”的交融,是作者的“意”通过“物”的具体反映。换句话说,意象就是寓“意”之“射”,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象是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众多意象的有机结合,便是诗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  相似文献   

7.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代表了中国画的一种造型观,即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变为审美意识中的形,其内涵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  相似文献   

9.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10.
兰臻 《福建教育》2023,(27):48-51
“依象寻情”是古诗教学的突破口,但容易出现三种问题:重视单个意象,忽视群体意象;重视物象品析,忽视情意品析;重视意象的修辞意”,忽视意象的语境意。古诗教学以及古诗鉴赏的旨归在于领悟古诗“立象尽意”的形象思维,提升形象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应重视群体意象的叠加效果想象、情意联想、语境意联想。  相似文献   

11.
物象的"诗化",其实是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对诗歌的一个深入解读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将客观存在于诗歌中的物象分解得支离破碎,我们应善用方法,巧妙地将实体物象虚化为意象,再将意象总和形成意境,领悟出诗歌的意境,对于诗人整首诗中传达的情感自然了然于心。  相似文献   

12.
齿轮     
立意范本之三:巧用意象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到处闪现着意象的身影。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相似文献   

13.
古人谓“立象以尽意”,“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简单地说,在古典诗歌中,“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即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15.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意象在诗歌分析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客观存在上讲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但是,在传统诗歌里,因为人们经常用"月"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它的意象就被比较的固定下来。在古诗中,"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意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笔者针对古诗中"月"的意象做了比较细微的分析和理解,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1982年至1985年,昌耀写就了气势恢弘的大西部诗,其精神实质是用强烈的生命意识张扬生命力。诗人把视线投注到了整个大西部及其陈列其间的事象、物象和景象上,强劲地传达了“大生命”意象的“大生命力”。根据诗歌视线投注点的不同,诗人分整个荒原高地、具体物象、民族三个不同对象分别传达了这种“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武术的核心范畴。传统武术的意象起源于"观物取象",传统武术意象的形成是在观物取象的过程中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交流共鸣上形成的一种感应互通。从传统武术意象的生成方式来看,中国传统武术意象主要包括动物仿生、自然仿生与生活场景再现三大类。传统武术意象蕴含着"技、艺、道"三个层次的内涵,具有直觉性、会意性、独创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22-125
周代重车制,《周礼·冬官·考工记》不仅明车制度,亦明车之功用及相对应的社会等级。《易经》立像以尽意,"车"因此成为象喻某种义理、人格、发展态势的意象。"车"进入《诗经》之中,作为物象的义例较多,但也已经有不少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学意象。中唐以来,韩愈、柳宗元等人以"车"为喻,阐明立身处世的儒者本旨,深化了"车"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内涵。至北宋,"车"意象由文而诗歌,最后泛滥到绘画领域,赋予了"车"意象更加丰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意象”从词义上来看是由“意”和“象”组合而成。“意”即情感、情意,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可言说,难以形容的;“象”即物象、景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因此,“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凝聚着诗人主观情感,用来寄托情思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人传达内在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读’者体会诗人丰富而微妙的创作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