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向往理想的生活方式 ,是张洁小说的主题内涵 ,也是小说所塑造的正面人物的主要灵魂。无论是《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的梁老师 ,《爱 ,是不能忘记的》中的女作家钟雨 ,还是《祖母绿》中的曾令儿 ,都在用生命和实践走完道德完善的历程。但是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使得张洁小说所唱响的道德的牧歌声中 ,渐渐浮起了忧伤的旋律  相似文献   

2.
重复是作家生命情结的体现,张洁的新作《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一篇具有重复意味的作品,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以往小说的种种影子。张洁晚年的小说已经不再以激烈和对抗打动读者,表现的是一种长者式的宁静智慧,《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正呈现了这一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的追寻——重读张洁早期婚恋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是张洁的早期婚恋小说,在小说中张洁探讨了爱、两性关系以及女性自身.本文通过对这几篇小说的梳理,认为张洁在探讨中虽然有愤懑,有悲哀,但她是执着于爱,肯定了爱,希望建立一种理想双性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张洁前期小说的研究,分析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冲突现象;张洁小说创作重在找回失落精神道德世界,重在精神自由的审美追求。分析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矛盾现象,小说本身艺术强化与弱化现象特点,探讨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洁是个具有童心情结的作家.她的童心不仅表现在每部作品都是她内心真诚的流露,更表现在她始终用一种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脾性去看待社会及人生,作品呈现出一种未经世俗雕琢的蕴味.文章正是基于此,分别从张洁早期的小说创作、文学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以及她心中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我们刚看到张洁的《起步》,今天,她就托长天的一片白云给我们捎来她的小说剧本选。蓝色的封皮下,有作者的近影和她的题辞:“并没有新的故事、新的情节、新的人物。有的,只是一颗执着地追求真谛的心。”我觉得,不以新奇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只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倾注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命运的关心和同情,把普通人朴素而又纯洁的精神美展示在人们面前,给我们这个生活世界增添颜色和光采,这正是她作品感人力量之所在。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张洁十几年来小说创作的总体把握,指出张洁小说风格已发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张洁式的文体、语言、行文节奏及个人情绪的严重流露与早期创作大相径庭.本文认为这种转型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超越,也并未普遍地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张洁是新时期文坛女性文学的首创者之一,她的小说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作家以急切而激愤的声音,为女性人格的独立发出呼喊。在她的小说中,既有对今日女性爱情观的表述,又有对未来婚姻的畅想;既有对至今仍阻碍妇女解放的社会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对妇女本身品格气质的厚望。而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或是主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或是通过对男性的依附屈从而达到虚假自我的女性。这些形象都鲜明地体现了张洁要求人格独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张洁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和执着耕耘者.她的作品透漏着一种女人的情调:优雅、高调之中弥漫着淡淡的感伤情绪.当然,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少女的羞涩纯情到少妇的成熟辛辣,再到步入中年后的稳重与深刻见解.在作品中,张洁使女性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真正的回归.同时她的作品中反映了中国女性的生存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张洁小说写作在叙事学意义上的特点,即张洁的小说写作常运用女性的叙事视角观察,同时借用男性的叙事声音讲述,并从社会现实和作家写作,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写作理想等方面探讨了张洁小说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指出这些特点是张洁小说文本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张洁的小说,受其个性和气韵的驱使,在其诸多作品之间有一种心灵的、情调的相通意蕴。从早期小说着力于内在精神的碰撞,到注重与现实环境中庸俗风气的抗争,随着艺术探讨的深化,其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外部力量对人物内在心理平衡的破坏,这是张洁小说作品美学思想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小说作家里,张洁的名字是很响亮的。这与她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有关。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由于张洁的作品有她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她引人注目的魅力。不论你是否赞同她在作品里表述的某些主张或理想,当你读过她的作品之后,你得承认,张洁是个有才华的  相似文献   

13.
张洁小说表现出"抗争与守望"的鲜明的女性意识,作者创伤的童年记忆、生命历程中独特的女性体验、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等是张洁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来自夏娃灵魂深处的呼唤──庐隐、张洁婚姻爱情小说之比较崔淑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庐隐与张洁就象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光彩照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我们描绘着社会,同我们探讨着人生,尤其是她们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小说,更是令人掩眷深思,她们对于婚...  相似文献   

16.
张洁小说的创作以跨越两种方式的伦理写作立场来实现其小说的阶段性特征。她一方面从"人民伦理"的写作视角展现伦理蓝图形而上的特质,并试图深入构建现实伦理秩序;另一方面以向自由伦理的转变证明个体伦理存在多样性。张洁这一伦理观点的发展及突变反映在文本中,使其作品呈现出前后截然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与其把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1979)、《方舟》(中篇,1981)、《祖母绿》(中篇,1984),看作是对女人故事的叙述,对女人、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不如把它们当作张洁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事实上叙述者张洁与她的人物形象始终处在同一思索、探求和前进的层面。承接“五四”新文学史上丁玲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张洁走向了女性精神建构层级。在张洁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智性思辨的自我定位、自我人格价值认定。与丁玲们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依赖外部社会环境重大变迁而多少有点类型化不同,在张洁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就充满了对自我完善、自身解放的自觉,从而,她仃1有强大的承担社会、命运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一次与朋友讨论女性文学创作时,笔者曾说到,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特别喜欢张洁的创作,灵性、深刻而又大气。朋友听后,热情地向笔者推荐周志雄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并说这是近年来对张洁创作的研究相当全面和深入的一部专著。这无疑激起了笔者阅读的兴致。比较早的研究张洁创作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文郁的论著《张洁的小说世界》及何火任编著的《张洁研究专集》,此后便很少看到对张洁创作研究的新专论(何著还不是专论,只是研究资料专集)。而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是第一个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个荣获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三项国家大奖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个具有鲜明乃至极端性别意识的女作家。其创作不论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还是对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都是意义重大。同时,张洁是一位创作勤奋的作家,一直笔耕不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又创作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1993年)、《无字》(2002年)、《知在》(2006年)、《灵魂是用来流浪的》(2009年)、《四只等着喂食的狗》(2010年)等内涵丰富、驳杂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未进入作家论研究视域,这不能不说是作家研究的一个遗憾。2012年出版的周志雄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则对张洁创作做了相当全面而多方位的深入研究:从早期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始,一直到近期的《灵魂是用来流浪的》、《四只等着喂食的狗》等,从张洁的小说创作到散文创作,从整体创作发展脉络的梳理到具体作品内涵意蕴的阐释,从创作历史现场的重返到叙事艺术、心理化倾向、世界性视野及晚期风格等艺术特征的探讨等等,都做了相当扎实厚重的研究、阐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发现。论者还以自己激扬、灵动的创造个性和饱满、热情的研究情感进入张洁创作的艺术世界,与作家的精神体验、个性心理相遇合,实现了一种新的个性化的灵性创造。因此,周志雄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是一部集论者艺术灵性与学术厚重于一体的作家论专著。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读过张洁的《方舟》,现在又重读,觉得这是女性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作品,觉得这是一部使人回味、让人思索的小说。小说卷头标出醒目的警语:“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这就定下基调和所要揭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的问题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很多小说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以满意的答案,但是每一个小说家都会给出对它的全新的解释。张洁也在自己的小说里表现出了对人生意义的锲而不舍的探求。张洁主张文学应作用于人的心灵,应当给人以爱与美的享受,在人的心灵里播下美丽的种子。在她的创作中,虽然也可以看到人生的不幸与不平,但她始终怀着淑女般的柔情追求着理想道德的重建,用满怀柔情、激情与淡淡的哀愁的优美笔调创作了一篇篇充满诗意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