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记得美国宇航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的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撞击彗星成功之后的美国人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而欧洲人于今年9月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做准备。欧洲被迫撞击月球欧洲人撞击月球采用的是“智慧1号”(SMART-1)探测器。其实,欧洲人撞击月球在计划之外,不像美国人那样有计划有步骤,因此其影响和意义也逊于美国人。“智慧1号”的…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45亿年的历史中,月球经历了小行星和彗星的无数次撞击。每次撞击对于月球来说,都是一件蔚为壮观的大事,而在大约39亿年前的那段时期,月球所经历的一场深重的灾难则彻底改变了月球的地貌,其80%的表面,由于不断的大撞击形成了1700个直径达100公里的大陨石坑。  相似文献   

3.
月球、火星等星球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关于这些凹坑的形成,科学家往往认为是彗星或小行星等小天体撞击形成的,可是对这些凹坑细细分析,它们显然不是撞击坑,那么它们是谁挖的呢?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5,(7):16-19
史无前例的太空实验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深度撞击”号撞向彗星“坦普尔”1号。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对坦普尔彗星的深度撞击的目的之一是:探索人类如何避免天体对地球的撞击。但天体撞击地  相似文献   

6.
月球来自哪里?为什么会与地球相伴?这曾经是个古老难解的问题。古时候,地球人觉得月球很神秘,各个民族都留下了许多与月球相关的美丽神话和传说,企图解释月球在人们心中的谜团.现在,人类通过宇宙飞船飞向了太空、对太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还通过登月飞船直接登上了月球,亲眼目睹了月球的容貌,并从带回地球的几百公斤月球岩石之中掌握了大量资料数据信息。不仅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月球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月亮是当今人类研究得最透彻最深入仔细的天体,关于月球起源的学说不下几十种之多,象捕获说、分裂说、撞击说、宇宙飞船说最有代表性,但都存在缺陷。从月球的各种特征的形成条件和太阳系天体所处的环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一个新的月球学说在中国诞生了:《月球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一一月球是来自水星内侧太阳旁边曾经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类地行星,因为掠曰彗星撞击的推力才来到地球身边的,是由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绕日行星演变成为了地球的卫星。.这是个终极理论,他能够很轻松圆满地解释与月球有关的所有谜团.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这是艺术家模拟的撞击瞬间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听说了一件稀罕事——北京有一家名叫“月球大使馆”的公司,专门卖月球等星球的土地。而据报道,贩卖月球土地这件事源自美国,北京的这家公司声称是从美国总公司得到的代理销售权。这件事情台不合法暂且不论,但是有人敢于把月球土地卖了,让我感到很吃惊——月球是属于美国人的?地球人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6,(1):9-9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苗飞船,在2005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其实在美国的"深度撞击"计划之前,科学家就通过分析月球反射光的光谱知道月球表面到处有水。只是要喝上一口这种月球水还真不容易:需要一个足球场的月球土壤才能榨出1升水。那么,这种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9日,美国用火箭、卫星先后两次撞击月球南极一个陨石坑找冰,撞击虽然成功,但目前尚无结论。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其年末才能公布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04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成功。“深度撞击”任务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计划以撞击的方式来研究彗星,因此受到全球注目。这个计划从构思、提案、建造、发射到真正撞击,至少费时十余年,才让天文学家的梦想成真。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了解任务的技术外,这个太空任务的科学研究目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深度撞击     
《科技新时代》2005,(8):105-105
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了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至此.这项始于1999年11月1日的“炮轰”彗星计划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6-I0019
2012年12月17日,美国圣杯一A、B(现改名为“潮起”和“潮落”)月球探测器在受控状态下撞向月球表面。为了给未来的探月任务做准备,研究人员在这两个月球轨道器燃料即将耗尽之时,设计了此次撞击式探测以发挥它们的奈热。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05-I0006
腾讯科学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已经确认,两颗月球引力探测器(“埃布”和“弗洛”)已经按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17日17:28(北京时间18日清晨6:28)成功撞击月球。  相似文献   

16.
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地球时,带回一块奇特的带有微磁性的月岩标本。月核的体积很小,根本不能产生磁场,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或许是小行星曾撞击月球,使月球上的岩石带有了磁性,或许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9月3日13时42分22秒,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以每秒2千米的速度、与月球表面几乎平行的1度角成功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砸出一个直径约为3至10米的大坑,同时激起10多千米的“尘埃”,从此结束了其为期3年的探索使命。“智能1号”的探测任务是什么?为何要让它撞击月球?这次撞击对人类探索月球有哪些意义?本刊记者就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竞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东部时间10月9日上午7时31分(北京时间9日晚上7时31分)和35分,NASA成功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本次撞月之行的结果将揭晓"月球上是否存在水",这一困扰人们已十年之久的谜团.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06,(9X):F0002-F0002,F0003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SMART-1)9月3日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4,(1)
正[导读]刚刚过去的春节,烟花照亮了夜空。节后的星空也不寂寞,两颗彗星近距离同时出现,火星、土星、金星3颗行星先后相伴月球左右,幸运的观测者还将迎来半人马α流星雨。两彗星齐聚夜空三行星与月争辉刚刚过去的春节,烟花照亮了夜空。节后的星空也不寂寞,两颗彗星近距离同时出现,火星、土星、金星3颗行星先后相伴月球左右,幸运的观测者还将迎来半人马α流星雨。整个2月有不少天象值得天文爱好者期待。"两颗比较亮的彗星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星座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而且这次出现的两颗彗星距离非常近。"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