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侠金庸     
张霞 《现代语文》2004,(11):6-6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长期以来,人们对武侠小说有一种看法,认为它不能算是什么文学作品,顶多只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工具,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平心而论,大部分的武侠小说确实如此。但是,当金庸的武侠小说出现之后,尤其是《鹿鼎记》出现之后,这种评论必须改变了。  相似文献   

2.
黄春燕 《广西教育》2005,(9A):21-25
网络世界是浩瀚无垠、丰富多彩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的网络优势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网络作文”教学研究。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网络作文”开辟了一个作文教学的新天地,更具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江南”、“大漠”和“南北融合”的“地域叙事”,彰显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其熔铸华夏大地特有风情的东方地域叙事,传承发展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地域文学与文化价值,开拓了传统文学的格局与视野,推进了文化认同,加速了“新武侠小说”等华语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步伐。通过《射雕英雄传》中的“地域叙事”,分析武侠小说等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与“传播性”价值所在,并进一步探寻“新武侠小说”等在华语文学实现“现代化”“全球化”嬗变历程中的独特功用。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6.
“武林秘籍”在武侠小说中频频出现,皆受瞩目,是武侠小说常见模式之一。“武林秘籍”模式导因于“武”,从“武林盟主”、“武林至尊”的区别中,可以发现在武侠小说中,武功是最关键的因素。“武林秘籍”的设计具有高超性、隐秘性、神异性、灵妙性、正宗性、道德性的特点,对小说的情节设计及推展具有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网络沟通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沟通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网络的本质就在于沟通。网络沟通方式的主体是真实性和虚拟性兼具的矛盾统一体;网络沟通方式压缩物理时空的同时却增加了“心理时空”;网络沟通方式下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矛盾统一体;网络沟通方式通过改变社会分层标准而充分发挥个人主体性。网络沟通方式的以上特点通过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而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略论武侠小说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侠的兴起及其与小说的结缘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化特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义”,才能对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存在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31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简称“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体类型。上述特点,共同形成了短短几年来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繁荣.表现着大陆新武侠巨大的类型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影响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网络新生代”正在形成。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对“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并存交错的双重影响,主要从认知方式、言语风格、情感世界、道德风貌、人格特质、精神生活和行为表现等七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生代”的基本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前侠义小说研究中"重论轻史"的问题比较突出,研究者对于魏晋侠义小说往往存在习惯性的忽略。必须看到,魏晋时期,中国侠义小说出现了"夺宝"、"行侠"等新的叙事主题,并呈现出好奇、通俗的审美倾向。对魏晋时期侠义小说的重新开掘,能够有效地弥补中国侠义文学发展史研究中的汉—唐历史断层,重新建构中国侠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小说出现了影视改编热潮。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的形成,与作品、作者、受众、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网络小说的题材、情节、语言具备影视改编的潜质,是决定改编热潮形成的关键;年轻、时尚、庞大的作者群的创作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稳定的受众群体降低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风险;网络小说版权费用低、产业化经营的特质也是改编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在乌鲁木齐举行了全国侠义小说研讨会。会议讨论了侠义复仇与过激行为问题;《水浒传》侠义的多向度以及在其中出现的文侠形象;清代公案小说对《水浒》侠义精神的背逆与“伪侠”的出现;清代的女侠与情侠问题;侠义小说中的“混混儿”是侠义的变形。会议还讨论了三派侠义小说的写法及影视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杂志《新新小说》在对“侠”的建构与创新方面有所着力。它在侠与时代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侠的内涵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侠在国家救亡、人种改良方面应有的作为。翻译小说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新小说》中的侠的表现。《新新小说》杂志所提倡的“侠”,从整个中国的侠的发展史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侠”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义薄云天;不仅是异人,而且还是义士。实际上,不同时期的古代小说中,“侠”观念也是不同的。明代小说中的“侠”观念既与前代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7.
历史作为武侠小说中的一种元素,从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并不是它必须具备的。历史元素在武侠小说中往往以历史细节的形式存在,而这个细节的真伪是无关紧要的。但历史在武侠小说中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历史观,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19.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20.
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虚幻空间的逻辑谬误、情节的荒诞和难以超越的重复。虚幻与真实并非绝对二元对立,新写实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以新写实小说和电影的影响最大。与新写实的融合创新正是新武侠文学走向的另一种可能,可以从创作者、受众、产业化与传播因素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