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字文献信息的保存-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尽管我们在数字文献资料的生产、收集和存储方面的能力迅速增长,但由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数字文献的长期保存问题远远没有解决,这给负责收藏数字文献的图书情报机构留下深深的隐患。文章介绍了数字保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数字文献保存的特殊性,提出了数字保存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保护管理从工作进程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进行了研究。质量管理方法对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保护管理在各阶段显得行之有效,具有积极的控制作用,对图书馆工作的其它环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保存数字文献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使人类知识和文化的长久贸存,世界各国图书馆和档案馆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纸质文献的保存,修复和抢救方面已卓有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制定了各种标准,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载体的出版物的涌现,数字文献正在逐渐地取代纸质文献,于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部分(有可能发展为主要部分),数字文献的长期保存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成为图书情报界焦虎的问题,数字文献的内容与它的图书情报界焦虑的问题,数字文献的内容与它的技术环境不可分开,因此必须同时妥善加以保存,然而相关技术的老化比工体本身的老化速度还要快,这给数字文献的保存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数字文献的保存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数字文献的保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尚缺少研究它的足够历史空间和时间距离,难以确定这一文献类型的保存条件和维护方式,但是,正因为如此,大量的重要的数字文献正在受损和流失,这就促使我们要加快前瞻性的研究,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判断高校图书馆学术型馆藏的数字化趋势,预估纸本馆藏的消亡时间,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和资源采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跟踪分析2009、2011、2013-2016共6年文学院教师所引用文献的数字化比例,以折线图描述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的数字化趋势;利用对数函数预估中文图书纸本馆藏的消亡时间。[结果/结论] 中文图书2033-2041年间将100%数字化,中文期刊报纸当前已接近100%数字化;2041年,中文学术型文献即无需存在纸本馆藏; 网络共享平台成为新兴的知识获取渠道; 文献版权、网络共享平台、研究者的文献需求变化都影响文献的数字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国家应加强文献资源的统一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当前我国文献资源的管理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生产积累的文献空前膨胀,任何一个图书情报部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面前都感到力不从心.资源共享、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实施了斯堪的亚计划、学科专藏计划(跨地区文献保障体系)、法明顿计划、全国采集和编目计划、储存书库条件等,特别是国际图联在70年代实施了国际书目控制和出版物国际共享两大计划.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介绍加拿大图书档案馆可信数字仓储的发展历程;阐明其顶层设计和功能模型;梳理其数字资产管理流程;指出我国可以在协作、标准、前端控制以及数字资产摄取环节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数字资产的保存策略,构建统一集成的国家数字资产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子计算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图书编目正逐步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化,从各馆自行编目向网络编目转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热门话题.早在197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科技情报系统大会,提出建立"国家情报系统及世界科技情报服务系统"的计划.在我国,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思想是197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1985年12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引起了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的讨论.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宣布合并,中国首次出现图书情报机构联合实体.这一合并向社会昭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将成为新世纪潮流.……  相似文献   

9.
NDIIPP(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起的保存数字资源的联合行动。该计划决定让国会图书馆承担领导全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任务,并与美国的重要政府部门和拥有收集与保存数字内容专长的实体进行合作,还鼓励广大民营行业机构参与此项计划。它试图保存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字音乐、数字电视、数字录像、网站这6种媒体类型的信息。该计划中的数字化保存结构有4层:资源库层(用于长期保存数字化的数据)、网关层(为资源库层提供保护和管理)、收集层(形成数字信息的获取、检索和环境的协议与决策)、界面层(帮助检索与获取数字信息)。文章介绍了该保存结构的设计原则、各层的功能和层间的协议与联结。  相似文献   

10.
系统而全面地回顾第7届iPRES(iPRES2010)数字对象长期保存国际会议,围绕"绿色数字保存"为主题,会议对元数据和对象属性、可信保存和保存服务、保存计划和评估、框架模型和保存网站数据、系统建设和案例研究、费用模型、战略和经验等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睿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5):133-136
介绍各国数字资源收割技术的发展,如挪威、新加坡、丹麦等从法律上明确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进行收割和保存的职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都各自开发了对网络资源进行爬行和抓取的工具软件。并着重论述新西兰国家图书馆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合作开发Web Curator Tool,在收割质量保障、保存格式、授权管理等方面优点明显,但在图像资源收割和大规模任务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科学院尚不能为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支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诺贝尔奖等级工作,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因此,笔者指出加强诺贝尔奖等级工作的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基层。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文献的影响与图书馆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电子文献以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日益显露出生机勃勃,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强大的生命力,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信息收集、服务方式、人员要求方面要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E-Knowledge机制下的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内容包括知识库、知识网络、知识平台、知识服务系统和专业队伍建设.E-Knowledse机制是一个跨越信息形态、机构、应用领域和传统信息系统的新的信息服务机制.本文以E-Knowledge机制为出发点,阐述了鲁东大学图书馆如何构建知识型的未来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面向知识评价的规范文档建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文是主要的知识载体之一,通过对评价要素和角度的分析,提出知识评价对学术论文数据的著录要求;对比资源组织工作,提出面向知识评价的规范文档的独特性;介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此方面的实践探索,给出规范文档建设的实例;最后预测规范文档的建设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OA平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青岛地区科技OA资源进行整合,提出基 于云计算技术的高交互性的农业科技OA平台的构想,并详细阐述由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以及云 客户端组成的体系架构。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融入青岛地区农业科研院所的信息,而且能为这些科研院所以及青岛市 基层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青岛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7.
网络电子文献专题检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筱青 《图书馆论坛》2003,23(1):62-64,94
以专题“传教士对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贡献”为例,通过分析网络电子资源检索的特点,从而指导人的如何实施网络电子文献检索。  相似文献   

18.
“融”时代下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谢暄  蒋晓  何雨莲  康祝圣  王燕  邓婧  叶芳  田江 《编辑学报》2017,29(3):218-221
“媒体融合”时代已全面来临,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通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认为学术期刊应借鉴国内外经验,通过优化采编发流程,深化内容融合程度,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进行多机构协同创新,以增强学术成果传播效果,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图书采访的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该模式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从建设到管理、从服务到效益变得更加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变革服务方式,为图书两级采访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学科服务需求,最大程度地建立学科型图书采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个人数字图书馆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成成为可能,了解其概念、种类、作用和运行对于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怎样运行和维护,以及解决用户面对的问题和寻求相应的对策是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