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戊戌维新运动是百年中国史上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1998年。围绕着戊戌维新运动百年祭年,史学界举行了重大纪念活动,研究达到高潮。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也很多。近五年来,史学界主要从戊戌维新运动同其他重大事件的比较、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及失败原因、戊戌维新运动中的相关事件及人物以及戊戌维新运动其他方面等六个层面研究戊戌维新运动,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印巴分治是世界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对南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自然,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就成了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由于资料缺乏,我国史学界对印巴分治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观点也比较正统。《英国工党与印巴分治》(  相似文献   

3.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闻特写,它具有一般新闻的一般特点,同时也有着它独到的一面。它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它不但对秦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因而,商鞅变法理所当然地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被列为研究的重大课题,尤其对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商鞅变法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史学界研究尚少,发表的专题文章不多。因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不当之处,务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在史学界还是在文学界,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陆陆续续地产生了一些"新论"。面对这些"新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农民起义"的发生是否具有必然性的问题,起义者首领的身份、性格及"借用"问题,关于农民起义是否推动历史前进与发展的问题,农民战争与国之内外矛盾的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辨正",旨在揭示我们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必须拥有客观和公正。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九·一八”不抵抗、“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记述上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显示的历史真相存在距离。这提醒我们 ,历史回忆不等于历史真实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正>《历史教学问题》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办,创刊于1957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发表学术性历史论文为主,关注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国史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2017年起,本刊将常设"特约专稿"、"专题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历史教育教学研究"、"新史料"等基本栏目。本刊欢迎各类原创性高水平的历史论文和反映当前国内外史学界  相似文献   

8.
所谓"学科知识体系",是指以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础材料建立的学科整体框架结构。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解释一般历史问题。我在历史教学和教研中始终把建立这一体系作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一、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意义1.便于检索。即能很快地从体系中找到所需的知识点,以解答问题。例如,"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它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古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2):10-18
1919年3月1日爆发的"三一"运动不仅在朝鲜·韩国民族独立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史学界近三十多年来关于"三一"运动研究学术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不同研究角度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分析和横向对比,从而不仅能够了解到关于"三一"运动的基本研究方向和前沿性研究动态,而且更能对"三一"运动的起因、性质、发展、影响及评价等问题有一个系统深入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困扰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造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有关,从城镇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认为城镇化可以拓宽农村与农民的发展空间,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要籍教学除对史学的发展概况的意识进行介绍外,还应对史官、史学大家、史学名所寄遇的史学的经世致用传统进行精心的讲解,目的是增强历史系学生读史,治史为社会服务的认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史学手法是撰写历史著作所采取、运用的方法手段,亦即史学方法。它包括体裁与笔法。中国传统史学的笔法大致分为“直书”与“曲笔”两类。就“直书”而言,中外传统史学有差异。马基雅弗利的《佛罗伦萨史》是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巨著。马基雅弗利在书中大量运用直接议论或假借别人演说词而间接议论的史学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胸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正是他的高谈阔论,成就了思想光华,从而诞生了新观点新思想:通过议论,提出有产阶级与民众之间的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思想;通过议论,试图探讨国家与政权的本质;通过议论,探究历史原因,产生唯物论思想;通过议论,企图探秘人性问题。一部上乘的史著应具备两个优点,一为信,二为论。“议论”不仅公开坦诚作者的见解、思想与态度,而且是新思想新理论诞生的摇篮。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创新是各行各业的使命。历史学只有大量运用“议论”史学手法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出新理论、新思想,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要求的传世之作与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唐鉴》所采用的史实与史论并重的历史评论体裁,因史而发论,“以古鉴今”等史学研究方法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被中国历代史家尊为史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他对中国史学有开创性的贡献:一是创立了以纪传体为主要标志的五体体制;二是究天人之际,构建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体系;三是通古今之变,阐发了他对治乱兴亡历史规律的卓越见解;四是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体大思精、彪炳千秋的名山事业,无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6.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7.
魏应麒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知名的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魏著《中国史学史》,在编撰上,注重对中国史学整体发展特征的总结;在章节设置上,注重揭示不同时期中国史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在体例安排上,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方式。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对其编撰过程与编撰特点的系统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史学史早期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历史教育、研究和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到大量西方中国史研究著作,柯文的两本著作《历史三调》和《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对此类著作要进行正确地解读和利用,才能吸收其养料,剔除其糟粕。历史是理论的,更是反理论的。每一种理论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不足。历史学只有在理论与反理论之间才能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9.
魏野畴的《中国近世史》于20世纪20年代初脱稿,1930年出版,该书导言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第一部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它奠定了魏野畴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延安与重庆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心。两地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有着学术共性,但由于空间的分离,两地马克思主义史学又具有不同的区域性特点:两地史著对现实的关注程度不一;两地史家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与重庆史家不同,延安史家可以积极地干预政治和学术;较之重庆史家,延安史家的论著更多地受苏联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