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规定了中国占代语言学不以语法为对象,而以文字为对象。其所以不以语法为对象,因为汉语的语法是比较简单的。”①所以,“语文学在中国语文研究中占统治地位共历两千年。”②直到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中国才算有了系统的语法学。在这方面,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具开创性的,其功不可没。然而,由于他拿西洋语言来跟汉语作比较,所以照搬西洋语法的地方不少,虽然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苛求于他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自他以后在汉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削足适履,照搬印欧语系的倾向历久不衰,甚至愈演愈烈,把本来很简单的汉语语法弄得日益复杂化,西洋化,文字方面更提出  相似文献   

2.
论_以为_     
古代汉语中常常可以看到“以为”这个结构形式,这是“以”和“为”紧相连接在一起的.这种“以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是一个词呢还是两个词或一种什么结构?它有哪些语法作用?它在句子中和别的结构成分有哪些关系?这些问题在《马氏文通》及其后的一些语法著作中曾有涉及,但是说法不同,有的又语焉不详.这些问题对如何认识古代汉语语法的一些特点很有关系,所以很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们平常讲的每一句话,不仅用了一些词,而且词的结合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叫做语法构造。语法构造是伴随着语言的出现而出现的,使用语言的人往往不自觉地运用着它。我们若把它加以分析、整理,使成为各种规律或定律,便成了语法科学。语法构造和语法科学,平常都叫做“语法”;所以“语法”这个术语实际上有两种含义。语法(语法科学或语法学)一般分为形态学和造句法两部分。形态学是研究词的构造和词形变化的一种科学。造句法是研究句子的结构的科学。汉语的词形变化比较简单;语法构造主要在词与  相似文献   

4.
“软”和“硬”是汉语里的一对反义词,在构词和语法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称与不对称。由于大量仿译英语的专业术语,“软”和“硬”也都表现出了词缀化的倾向,应该把它们看作“新同音语素”,记作“软2”和“硬2”。类词缀“毒欠/硬”既可以修饰NP,也可以修饰VP,以类词缀“软”和“硬”为标记的新词族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分号     
我是分号,仔细看看我——“;”,像不像一个“,”戴了顶圆圆的小帽子“·”,怎么样,是不是风度翩(piān)翩(piān)呢,所以请称呼我“分号绅士”。而且我不只是长得帅(shuài)哦,用处也大着呢!我出现在不能单独存在,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中间,让它们既不会太亲近,又不会太疏(shū)远,和睦(mù)相处共同完成表达句子意义的使命;而这几个被‘我’分开的上下句,独立时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请看“我”使用的例子:1.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xī)中饮(yǐn)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  相似文献   

6.
一、词的概念新语法体系认为“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语言单位,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在短语和句子里起一定的作用。”(见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汉语知识》)因为词的种类很多,情况各异,它们的意义或具体、或抽象,它们的作用或明显、或微弱,所以在概括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时便用了“一定”这个富有弹性的修饰语。二、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提要》在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上与《暂拟  相似文献   

7.
话是一句一句说的,文章是一句一句写的,所以句子是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基本使用单位。句子的语法构造也就成为语法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句子 什么是句子呢?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调,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这指出了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有的句子是由词组成的,有的是由词组组成的。其组成的方式有两种: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帮助下,词或词组独自成为能体现交际功能的句子。如“有”这个词,在词典里只是一个词条,只表示一个概念,只是句子的备用材料;当教师点名  相似文献   

8.
像词语一样,句子也有多义性。多义性是句子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由于人们一般只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歧义现象上,同时又不注重与现代阅读相联系,所以语法知识未能转换为阅读的生产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多义,除了一般称之为歧义结构的句子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多义,像“词不离句”一样,多义句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又具有确定性——这是语境选择的结果,所以叫选择意义。  相似文献   

9.
功能、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硬法”和“软法”,是社会成员行为创造的结果;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义务教育法治中也存在着“硬法”和“软法”,甚至伴生了“硬法”软化和“软法”硬化的不良现象。在教育法治进程中,必须既要使“硬法”真正硬起来,彰显“硬法”的法制权威,又要规范和培育“软法”,发挥“软法”的柔性治理功能;同时防止“软法”硬化和“硬法”软化,使二者协调起来,实现“软硬之治”,促进社会有效、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以及与“全”的比较陈子骄任何一个句子当中都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又被称为显性语法关系,语义结构关系又被称为隐性语法关系。所谓隐性语法关系“是隐藏在显性语法关系后边的潜在的语法关系”,“实...  相似文献   

11.
句式杂糅是指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两句混杂,二是前牵后连。一、两句混杂同一内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糅到一起,就形成两句混杂。示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句子镶嵌着“得”字,看上去一样,但“得”的语法功能不同。有的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明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则与前面的词素构成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发挥作用。区分这两类“得”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得”后边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如果“得”被认作词素,它后边就是宾语,如果“得”是结构助词,它后边的词或词组就肯定为补语。  相似文献   

13.
造句训练是学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教师检验这种能力的方式之一,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重视这一时期的造句训练。 什么是造句?以为造句就是将规定的词恰当的放进句子里,使句子完整,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个词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所谓造句,对实词而言,就是设计出一个恰当的语境准确的体现出规定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对虚词而言,则是在一定语境中准确地体现它的语法意义并帮助实词体现出词汇意义。“伟大是一个形容词”,这个句子尽管结构完整,但因为没体现“伟大”一词的词汇意义,所以不能算是造  相似文献   

14.
一、语法结构与词汇语法结构与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1.语法结构。语法结构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语法填空和辨认错误来测试,主要目的是:(1)检测考生在句子水平上判断句子有关词汇的用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性的能力。(2)通过句子的逻辑关系测试考生对语法结构的判断识别能力。复合句是英语句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也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的一个重大差异,所以,它一直是语法测试的重点。解答这类题型,有两条规则可  相似文献   

15.
软/硬三字组近年来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其构成主要有“软/硬+名词”和“软/硬+动词(含兼类)”两种类型。通过对软/硬三字组的构成分析,厘清了软/硬三字组与软/硬三字词的界限。软/硬三字词中“软、硬”的性质有所不同,有的仍然是词根语素,有的已经是类词缀,其中“软”的类词缀性质更为明确。造成软/硬三字词增加的原因主要有隐喻引申和类推。总体而言,软/硬三字词呈现出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不对称将是软类三字词的发展趋势.但类词缀“软”很难再向纯粹的词缀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传统语法认为:句子由词构成,一个成分一个词。所以词就成了各类语法教材论述的中心问题,这是“词本位”观点的表现。从1984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系统提要》)颁行以后,短语在整个语法体系中约地位和意义开始得到重视。《系统提要》本身就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论述了短语的有关问题。这几年,中学语法教学已由“词本位”转变到“短语本位”。 中学语法教学的重心的转移,说明了短语在各级语言单位中所处地位的提高。吕叔湘先生说;“传统的语法分析句子,从词到句,短语没有正式地位。”又说:“把短语定为词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队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短语本位”的观点认为,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更主要的是由短语组成。短语可以直接作句子的成分,这就解决了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分析句子存在的一些矛盾。 由词构成的短语这一级语言单位在汉语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由小到大的五级语言单位,它们的组合规律具有一致性,而到了短语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具备了。短语前承词、后起句,它不仅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带上一  相似文献   

17.
一、作业的布置1.“板块式”作业句子本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子的结构与类型包含着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思想内容。句型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简评“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语法学界影响很大的“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建立在对汉、英两种语言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简单比附的基础上,所谓“词组的构造原则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不是汉语的真正特点。“词组本位”只能在静态的词组平面上进行句法分析,而不适合于句子层面上的动态分析,不便于归纳句型,它不是一种自足的语法分析系统。因而,这种语法体系的“科学性”和“简明性”是值得怀疑的。最后文章提出了把动态的句子分析和静态的句法分析结合起来,对句子进行全方位扫描、分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语段亦称句段或句群(sentence group),即句子组合,是介乎语篇与句子之间的语义单位,是大于句子的语言片断。正因为语段是语义单位,而不是语法单位,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着眼点是语义而不是句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独立结构是英语中一种起状语作用的句子成分 ,因其主谓结构不全 ,不是完整的句子 ,在语法结构上与主句又没有任何联系 ,故被称为“独立结构”。垂悬分词是英语中另一种起状语作用的句子成分 ,其主谓结构也不齐全 ,也不是完整的句子 ,在语法结构上与主句亦没有任何联系 ,就象是用一根线将其悬吊在主句上一样 ,故有“垂悬”之称。独立结构与垂悬分词在形式结构以及语法作用上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在使用时容易混淆 ,拙文试图将二者的异同向大家略作介绍 ,为电大英语教师备课提供一点方便。1 .独立结构和垂悬分词的逻辑主语都不是主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