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讲两个课例:一个是最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看到的: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在外地借班上课,讲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快结束时问学生:“喜欢这篇文课文吗?”多数学生说喜欢,但有一生站起来说不喜欢。李老师在表明自己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的观点后,马上给予后一位同学以肯定,并要他讲讲不喜欢的理由,还高度赞扬他敢于对大多数人说“不”。另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大多数回答说是“水”,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这两个课例,…  相似文献   

2.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4.
范剑鸣 《江西教育》2004,(15):88-88
一天,初三政治复习课上讲到了“民族自尊心”,我自然而然地发问:”你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吗?”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知道!”“初三不是有这篇课文吗?”我问。“老师不上。”学生说。  相似文献   

5.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6.
于漪老师在教《歌声》这篇散文时,问学生:“你们喜欢不喜欢这篇课文?”想不到大多数同学回答:“不-喜-欢!”虽然这同于老师原先的教学构想大相径庭,但她却并没有硬性将学生纳入预定的以赏析为主线的教学框架,而是因势利导地问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是真的写得不好吗?”她另辟蹊径,从审视性阅读的教学角度生动活泼地将教学展开。当学生发现,“不喜欢”的原因正是没有体味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上课开始,我试着问学生:“课前你们已预习了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你们喜欢这篇小说吗?”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和你们有同感,这的确是一篇值得仔细品读的好文章!”我接着征询同学们意见:“这堂课是我和你们一起学呢,还是同学们自己学?”很多同学说:“我们与老师一起学!”“好啊!”我温和地说道,“不过,我希望同学们唱主角,怎么样?”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大约十分钟,同学们的读书声似乎戛然而止。我关切地问道:“同学们刚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处了吗?”有个女同学立即站起身,说:“老…  相似文献   

8.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9.
教学《长城砖》时,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有假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相信课文里会有假话。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l0月16日晚上,央视记者白岩松问杨利伟:‘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相似文献   

10.
《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说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的故事。于老师是怎样教学这篇课文的呢? 一、激发动机。上课伊始,于老师便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我要让同学们听一段京戏,于是就播放了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的几句唱词。优美动人的旋律,独具韵味的唱腔,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老师问:“好听吗?”学生都说“好听”。“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老师在屏幕上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  相似文献   

11.
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S版第三册中,有一篇题目为《诚实的孩子》的课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诚实的故事。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去作客,问屠格涅夫是否喜欢他写的寓言,屠格涅夫很认真地说:“喜欢,但我更喜欢另一位作家的,因为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听到这句话,屠格涅夫的妈妈很生气,等客人走了之后,她质问小屠格涅夫为什么当着客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屠格涅夫反驳道:“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难道让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对于这篇  相似文献   

12.
希望的台阶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们学习《黄河魂》这篇课文,老师让我们四个小组长每人组织三个同学共同熟悉课文然后朗读。预习开始了,我对大家说:“咱们先自已读读课文,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上记号,然后再思考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题目,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好!”同学们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起汇报交流刚才的自学情况了。我问:“课文中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吗?”“这两个字读什么?”同桌晓艺用手指了指课本问。“萦(yíng)和顷(qǐng)。”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我特意看了看仲庭。我知道,他肯定有许多不认识…  相似文献   

14.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结果,有八位同学发言,大家…  相似文献   

15.
黄发林是我高中语文老师,他讲 不敢这么胆大妄为了。”我小心翼翼课喜欢发表一些奇谈怪论。上高中学 地问:“照这么说,编课本的人很势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 利啰?”黄老师笑一笑说:“从这一月色》,黄老师说,原文在描写荷花 点来看,那些专家就是一帮势利小的时候,有一句“又像刚出浴的美 人。”人”,编进课本时被删掉了。我们好 黄老师的奇谈怪论,让我们长了奇地问,为什么要删掉呢?黄老师 许多见识,更让我们懂得,应该用自说:“大概编课本的人怕同学们读了 己的眼光去看事物…  相似文献   

16.
和我说话吧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下课后,总喜欢留在教室里,看孩子们嬉闹、游戏。那天,一个男孩子走过来,很自然地依着我站着,笑眯眯地看着我。这是一个漂亮的像小天使似的男孩子,我问他:“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谁呢?”我常常这样问孩子,答案一般不外乎我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类的,也有说“喜欢老师”的。没想到,他想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我喜欢和我说话的人。”那天我的脑子里一直装着这句话,沉沉地压着我的心。我一直在想,孩子为什么说喜欢和他说话的人,因为和他说话的人不多?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有点儿孤单?在学校里,孩子自由交流的时间,也只有课…  相似文献   

17.
希望的台阶     
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她,在征求了这位同学的意见后,她便当做范文在班上读起来。“老师,这篇作文是抄来的!”汪老师刚读了一个开头,一个学生就举起手大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他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汪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转过头来对大家说:“同学们,请听老师把这篇文章念完。”文章念完了,汪老师问:“这篇文章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大家七嘴八舌,高度…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同听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摹课的缘故,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在朗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据说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这篇课文,“我不喜欢”前些日子,我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读九年级的小邻居,他的数学成绩不好,妈妈担心他考不上好一点的高中,特地给他请了家教。可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没有进步的迹象。他着急了,问我“:我不明白,我是不是在数学方面有些弱智?”我问他“:你上课认真吗?”“认真呀,我已经很努力了。”他诚惶诚恐地回答。不过,他回答的却和我掌握的信息不一样,他的数学老师反映,他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我又问“:你喜欢数学吗?”他说不喜欢。我再问“:数学很有意思呀,你为什么不喜欢呢?”他呆了一下,说出了心里的话——他认为学那么多函数一点儿也用不上。答案毫不费力地被找到了,他没有…  相似文献   

20.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