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教《景泰蓝的制作》北京市一○一中学宁云平《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以生产过程为序,使用准确而通俗的语言清楚地说明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特点。在教这篇课文前,我做了个兴趣倾向调查,结果82%的学生认为本文“无趣”,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同学占23%。...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自然第五册《动物和环境》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刚刚得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螃”这一初步结论,马上韩笑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把蚯蚓放在一个光亮的环境中,它会不会死呢?”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蚯蚓对环境的适应性,而且涉及到环境对蚯蚓的存亡关系,是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逆向思维的结果。它说明学生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夸夸我的同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交际。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2)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我在教完课文后才让学生看插图。我先让他们自己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正你一言我一语时,坐在讲桌前的几个竟然吵得面红耳赤:“在牢里!”“在外面!”……  相似文献   

5.
在教小学自然第三册第12课《土电话》一课时,当我讲到:“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自己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打电话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游戏方法多?”时,突然有同学插嘴说:“老师,教室里太小,这么多同学一起打不方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决定大胆地尝试一次,马上就说:“这位同学讲得很对,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室外去进行游戏。“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到了操场,同学们情绪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在教白居易的《琵琶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时,学生反应积极主动,畅所欲言,想法新颖。大部分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两位同学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挖掘较深。  相似文献   

7.
在教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课文后,要求学生借课文中“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写题为《“滥竽充数”新议》短文,全班同学几乎都无从下笔,有几位同学虽然写了一点点,但也是就事论事,跳不出指责南郭先生“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老“框框”。在翻译《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一句时,不少同学将“出入”解释为“进进出出”。这表明学生还是在某种“框框”的束缚下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在教白居易的《琵琶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时,学生反应积极主动,畅所欲言,想法新颖。大部分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两位同学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挖掘较深。  相似文献   

9.
李婷 《上海教育》2008,(21):63-63
在教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我要求学生写一则小练笔,题为“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次日批阅作业时,竟发现这样一段话:“哈尔威船长,你真傻!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舍己为人,我要保住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在教小学自然第三册第12课《土电话》一课时,当我讲到:“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自己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打电话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游戏方法多。”突然有同学插嘴说:“老师,教室里太小了,这么多的同学一起打不方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决定大胆地尝试一次,马上就说:“这位同学讲的很对,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室外去进行游戏。”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相似文献   

11.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夸夸我的同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  相似文献   

12.
儿童,人们称之为“幻想的天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儿童的这个特点,注意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蓝树叶》一文中,由于林园园过分小气,李丽终于没有借到她的绿铅笔,而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树叶”,后来“林园园脸红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体会:“脸红了”是“不好意思”的样子,是“知错”、“后悔”的表情。然后,让学生设想又一次上美术课,另一位同学没带绿铅笔的情景。发言时,孩子们说得很简单:“林园园这一  相似文献   

13.
“填空作文”就是按照指定的顺序、内容去补充完成作文,起到帮助学生布局谋篇、发挥想象力的作用。下面以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的同学》为例,具体谈谈填空作文的指导方法。板书习作题:《我的同学》  相似文献   

14.
《争吵》(小语第八册)一文节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全文共14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文章主要是通过写同学之间的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 ,事后又后悔 ,又相互承认了错误 ,最终言归于好的事 ,表现了他们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在教本文最后一段 ,父亲对“我”教育时 ,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 ,最后一段可以不要 ,更不用讲了 ,纯属画蛇添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 ,我当时的确有点不知所措 ,但很快又镇定下来。我向那位提问题的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请他坐下 ,然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鲸》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 ,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 :默读第一自然段 ,看看鲸到底有多大 ,每个小组的 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 ,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 ,2号同学另举两例分别用上“数字说明法”和“对比说明法”,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 ,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 ,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 ,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情况 ,由易到难 ,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 ,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 ,差、中、优三类学生尽…  相似文献   

16.
快乐地背诵     
秦金琳 《小学生》2013,(2):35-35
小短诗是开始引发一年级学生背诵兴趣的好材料,篇幅短,韵律强,琅琅上口,小朋友最爱。《课堂练习》中有首诗歌《清夜》,要求学生读一读,然后和同学比赛背一背。如果让学生先自己读然后比赛背,学生兴趣不大。我在教学时,是按学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我都注意与学生一起运用各自收集的信息,读懂课文,补充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启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动脑,勤于读书,有的对课文大胆质疑,有的补充材料,从而对课文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我爱三峡》是S版教材一篇写景课文。瞿塘峡在三峡之中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最为雄奇壮观,课文中只介绍了其中一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介绍瞿塘峡。这时,学生积极性颇高,连平时“羞涩”的同学也举起了难得一举的手。有同学说:“瞿…  相似文献   

18.
读罢《读者》2004年第八期摘自台湾《联合报》的《十六号同学》,掩卷沉思了良久。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经常赞扬班里的十六号同学,说这位同学“曾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饭盒打翻的同学;曾义正严词地指责嘲笑别人跌倒的同学;曾在王老师感冒失声的时候,默默地泡一大碗胖大海加菊花……”“当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学校都还不太熟时,这个学生竟然在班上发送自制的注音版学校地图……”“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有创意的学生!这张地图让他成为孩子王,但他一点都没有霸气,跟谁都合得来,几天时间就显出了十足的领袖气质……”“我”为…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这个实验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已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眼案例演“老师,你们错了!”在教《食物的营养》一课时,我正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喊起来:“老…  相似文献   

20.
构建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我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追求 ,为此 ,我作了以下探索 :以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所讲的三件事 ,将教学定位在“西门豹了解民情、破除迷信”这两件事上。学生分为“了解民情”组、“破除迷信”组。两组同学都要在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向对方组同学提问 ,或帮助对方组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如“了解民情”组的同学不仅要深入理解西门豹了解民情一事 ,便于检验对方组同学答题的对错及质量的高低 ,进而补充完善 ,还要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一事 ,才能向对方组同学提出问题。也就是说 ,双方同学既要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