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学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他学科。我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以及孩子的一生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名家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我就摘抄了几条以供借鉴。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这样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图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这样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可见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非常重视读书,因此小学生多读课外书对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就此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寇章云 《考试》2014,(11):39-39
<正>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区指导专家成尚荣先生说:"当你把办公桌变成书桌时,你才是真正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他用自己成长的经验告诫我们,读书对教师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置疑,读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为深远,有位资深专家说:"读书的确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笔者深有同感,当然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因为,不读书就没有语文学习是语文学习就必须读书!语文教学要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语文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一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文不对题就是病句、错别字连篇。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尤其在中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笔者经过调査学生发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轻视语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的现状: 我觉得,想让语文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语文素养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多读书是不二法门,因为它是学好语文的根。但现状又是如何呢——很多学生现在已没有阅读纸质书目的兴趣了。他们或对于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的兴趣很淡,或认为没有时间去读。时下,能把一篇文章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下来者寥寥无几,做阅读题不把文章读完就盲目答题,作文网络词汇泛滥、错别字成堆,等等。之所以出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这种尴尬现象,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师教育习惯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对当代语文教师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身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只有改变这些不良的习惯,才能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反思当代语文教师的不良习惯总的来说当代语文教师大都是认真敬业的,然而,调查发现,一些教师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1.不爱读书的习惯说到不爱读书,有的语文教师肯定急了,说他们基本上天天在阅读教案、参考书,怎么能说没有读书呢?当然读这些书也是必要的,对于课堂教学有所帮助,但阅读这类书并不意味着教师阅读的能力就能有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没有读书的声音,那是语文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的声音,那是语文的倒退。这是我身边的一位名师对语文朗读的注释。语文课,没有读,也就不成为语文,读是语文的根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的重要性。读是中国教育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古时诵读,到现在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工作者提倡并实践着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树立起“大语文”的教学观。在阅读教学中,不是局限于单纯的语文知识的灌输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阅读,品味美文,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著名学者郭启宏曾介绍读书四法:一曰“信马由缰法”,有兴趣就读,无兴趣就歇,轻松自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二曰“蜻蜓点水法”,不求甚解,随意浏览。三曰“改弦易辙法”,一本书读来无味,马上换书。四曰“囫囵吞枣法”,只是一路读过去,不理解处且放过。其实,这些读书法就是对自主式阅读的一种倡导。相信有不少教师会发现…  相似文献   

9.
“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教改实验 ,依靠汉语拼音的帮助 ,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先识字 ,后读书”为“边读书 ,边识字”,寓识字于学习汉语之中。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 ,学生广泛识记汉字。然而对汉字的课内指导又相对较少 ,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就大量地运用到了写作之中 ,这就导致了诸如同音字替代、形近字混淆、多音字不分、多笔少划、结构错乱等一系列错别字现象的出现。对此 ,教师不能听之任之 ,而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给予防范和纠正。“一防”是指在学生出现错别字之前给予指导 ,防于未然 ;“二纠”是指…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复杂性使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写错别字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单是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便俯拾皆是,不禁让人忧虑。本文从一次中学生默写出现的错别字入手,分析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意在抛砖引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对错别字问题的广泛关注,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爱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有灵性.不读书的孩子一定没有灵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也一直存思考,如何督促、指导我的学生多读书.并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下是我在指导课外阅读时的真实感受,有对课外阅读检查的探索.有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后批阅读后感时的冲动.  相似文献   

12.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深入和普及,全社会对汉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及教师教学方式水平的影响,在运用文字的过程中产生了错别字的现象。笔者针对西藏藏初中生"错别字"的现象,谈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的对策:一、错别字的成因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现象。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在写字时多加一笔或者少写一笔。别字是指把甲  相似文献   

14.
<正>岁末年初,检视书箧,发现上年所购图书竟有多本并没有读完,不禁自问:究竟一年读书几本?我的这个问题,想必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问题。一年读书几本才算合格?这"本"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与限制。但作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年读书几本却是有明文规定的,若未达标应该就算不合格了。若问是何规定?单看课标即可。课标规定学生数年内需完成若干万字的阅读量,且须读"整本的书"。若语文教师不先读完这些"整本的书",学生又怎么会去读呢?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由于对汉字书写教育目标定位的不确定,以及汉字书写使用功能的逐渐弱化,使我们的汉字书写教育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理性认识,其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问题知识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常写错别字,错别字的多与少,是衡量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说,学生如果语文基本功扎实,作文中的错别字就少;反之则多,且已形成思维定势,很难改正。六年级  相似文献   

16.
<正>“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总认为这才是对读书最好的描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心中总是有些浪漫和诗意存在,所以每当读到这句话,心中就会生出读书时的美好和向往。奔跑在教育的原野上,偶尔会感到心灵的荒芜和知识的枯竭,但总会有一本书像一汪清泉,浸润我们的心田;又或者像一棵树,摇曳心中的芬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字词教学,学生只有识了一定量的字,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才能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学生在初中阶段如果不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将会影响到高中的语文教学质量,甚至在大学的语文学习。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初中学生语文水平之低,不认识字之多,错别字之众,积累词语之少,已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例如,笔者所任教的班,共有学生52名,几乎不懂汉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复杂性使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写错别字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单是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便俯拾皆是,不禁让人忧虑。本文从一次中学生默写出现的错别字入手,分析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意在抛砖引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对错别字问题的广泛关注,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从事了很多年的语文教育,深知读书对中小学生有重要意义。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读书。我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想通过各种方式去启迪学生读书,但发现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积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调查研究,我才发现孩子不喜欢读书大致有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保国 《辅导员》2014,(8):69-69
我从事了很多年的语文教育,深知读书对中小学生有重要意义。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读书。我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想通过各种方式去启迪学生读书,但发现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积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调查研究,我才发现孩子不喜欢读书大致有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