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崇依 《文教资料》2011,(36):233-234
浙藏敦煌文献共有204号写卷。写卷内容丰富,有佛教经典,有道教经典,也有世俗文书。内容的多样,也给定名带来极大的不便。今有宗舜法师《〈浙藏敦煌文献〉佛教文献考辨》珠玉在前,笔者不揣浅陋,略陈见解14条,希望能对浙藏敦煌文献的定名工作略有补益。  相似文献   

2.
宗舜 《家教指南》2004,(5):90-93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中沒有定名的3个写卷进行了定名,并纠正了8处原定名不确的情況,通过两次考订,使新定名的佛教文献总数达到36件,而未能定名的佛经文献仅有2件.  相似文献   

3.
散藏敦煌写卷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神秘而复杂的焦点区块。散藏写卷的收藏者,大多雅好文物,精于品鉴,擅长书法,笃于学术;散藏写卷的题跋,或历叙写卷收藏过程;或品评写卷书法字体,且偶加断代;或考论写卷内容,评论其价值。涉及之学术价值,不容小觑。民国初年任职甘肃的陈訚,搜藏敦煌写卷颇多,特别以历代书法精品,且每有题跋,品评书迹,颇有可观,其后写卷均已散亡。今就余所得见14件写卷中存有陈訚题跋者,逐一辑录,析论其涉及的相关问题,提供敦煌写卷聚散研究、敦煌写卷辨伪研究及敦煌写卷断代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研习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以下简称“上博简(五)”)的过程中.读到部分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简文,生动有趣,可与传世儒学文献参照.以深入认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圆明论》现有S.6184(英藏)、P.3664(法藏)、北7254(北图藏)、石井光雄旧藏本(日藏)、Дх.00696(俄藏)、傅斯年图书馆藏第188106号(傅图藏)等6份写卷。本研究以现存敦煌本《圆明论》诸写卷录校为基础,并基于《圆明论》写本与校本的梳理而展开讨论,以期对《圆明论》写本分类、内容解读以及归属判释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芬 《文教资料》2014,(30):72-73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中,佛经写卷占了很大一部分,《大正藏》是目前学术界广为运用并且比较完备的中文大藏经,然而由于《大正藏》出版年代较早,没有充分利用敦煌写卷,虽经多年连续增补修订,依然因其校异不校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经文的理解。本文选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中有明确纪年的佛经写卷,对校《大正藏》中相应内容,从文字学的角度比勘异文,并对其异文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指俄藏本Ф-242a(L.1452)和法藏本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诗甲·补亡"类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诗甲·献诗"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诗序和曹植的《上责躬应诏诗表》。俄藏本有注。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俄藏本的注释和法藏本的原文都与今存其余各本《文选》有异,可以补注今本《文选》的原文和补充李善注与五臣注,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讹误,以作校勘之用。俄藏本的书写时间定在唐太宗时期比较可信。法藏本的书法与梁陈间的佛教经书书法风格似有相似之处,其书写时间可能在梁陈之际。传入敦煌的时间大致在"侯景之乱"和"江陵败亡"之后、隋代之前,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玄应《一切经音义》写卷残片散藏于世界各地,前贤于此多有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残片进行缀合并定名,将吐鲁番本底卷与今玄应《一切经音义》主要版本对勘,阐明了吐鲁番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校勘价值和版本价值,纠正了今通行《高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中的一些讹误,简要确定了吐鲁番本写卷在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列宁格勒藏敦煌《长安词》写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多年前,苏联学者孟西科夫(Л.Н.Менъщиков)在《敦煌赞文》(东方古代文献丛书之十五)中首次公布了列宁格勒藏《长安词》写卷(列1369号)。一九七一年,饶宗颐先生在巴黎出版的《燉煌曲》(“AIRS DE TOUEN-HOUANG”)中也刊布了该卷照片及录文。然而十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未发表过有关该卷的研究文章。为此,笔者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俄藏敦煌文献》第12册中的Цx.06041、06031、06007、06036v、06019、05988、06059、05474等文书的定名、拼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要清晰了解《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清楚《诗经》和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唯有两者同时在楚地得到传播和发展后,带有儒家思想倾向的《孔子诗论》才有在楚地得到接受并被传播的可能.文章认为,若《孔子诗论》成书于春秋时代,当为七十予后学所作,并经由任不齐或澹台灭明传入楚地,则其成书当为乳子卒后即前479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前465年之后;若成书于前376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荀子任兰陵令的前257年—前238年之间或之后.但《上博简》为战国晚期贵族墓陪葬,战国于前221年结束,故《孔子诗论》入楚当限定在前257年—前221年的范围内.综合《上博简》的整体情况来说,后一种推断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数量大、种类多,从先秦到唐代的都有。研究敦煌文学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文学之原貌,还可为俗赋、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生2004年出版的《敦煌文学文献丛稿》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之上补充修订而成,删除了3篇,增加了7篇,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俗赋校补,还涉及到变文起源、体裁和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敦煌吐鲁番两地共出土六种《三国志》古写本,其中少数字形的辨认还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出土《三国志》古写本中的四例疑难字形,可以为《三国志》等传世文献整理以及出土魏晋文献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趑趄不前 ,有它深刻的学术史内部原因。这就是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缺乏通过内部更新来求取进步。在中国历史上 ,取用新材料以使学术得以更新和发展 ,是一个带有规律的现象。在王国维归纳的二十世纪五类新发现中 ,除内阁档案外 ,殷虚甲骨、敦煌文献、汉晋木简与中国境内之外族遗文都可归属于出土文献之列。二十世纪对学术有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 ,全都既注意出土文献 ,又对传统文献有精深的研究。出土文献及其研究在二十世纪学术研究的许多重要进展中 ,尤其是学术个案的解决方面 ,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是提倡重视出土文献 ,并不是说主张放松在文学史研究领域里的理论探索。文献与理论两者不可偏废 ,但文献是基础 ,尤其就目前情况而言 ,文献研究更应当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16.
张新朋 《家教指南》2016,(5):120-124
联边诗为杂体诗中的一体,即"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篇"。敦煌文献中,也有联边诗留存,唯这些诗作多混杂于写卷背面所抄的各类文书之中,一般学者多未留意。今笔者将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由各类文献中辑出,并就这些诗作对于联边诗歌的研究、对于敦煌文献的整理等的意义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陆法言《切韵》今仅存残卷,文章就《慧苑音义》中所引15条《切韵》与今存本《切韵》残卷及《广韵》等加以比勘,其中除有2条相异外,其余12条则相同或大致相近。这些《切韵》佚文或多或少反映了《切韵》的原貎及唐时在陆法言《切韵》基础上增补的韵书的衍变状况,在《切韵》的整理与硏究方面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据文例进行校勘在《读书杂志》中被王念孙作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古籍校勘。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令本《关雎》最后两章颇难解读,多有争议,且此诗章句的排列与其它诗歌表现出来的规律不同,似有错乱,但在现存文献里却找不到证据。唯上博楚简所论之《关雎》疑与令本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尽管学界一致公认,最早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者为日本的铃木虎雄,其后才有赵万里的校记,但事实上,早在铃木文章发表前三年(1923),傅增湘即据董康自大英博物馆摄回的照片作过校勘;1925年前后,黄建中、黄文弼、容庚又先后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赵万里校记所据即得自容庚校本并黄建中所摄照片,且完稿时间实早于铃木氏。澄清这段史实并梳理相关问题,于《文心雕龙》研究史或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