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乾隆时期,云南社会情形极其复杂。为加强对云南的治理,乾隆朝非常重视云南官吏的选拔与调补,将品行作为官吏选拔的首要标准,并要求官吏熟悉业务;乾隆朝还破例提拔杰出干练之员担任极边要地的员缺。在选拔官吏之时,乾隆朝详细察看官吏任职期间有无参罚之事。乾隆朝对云南官吏的选拔与调补还具有浓厚的云南特色,因云南多瘴疬之地,选拔与调补官吏多要求服习水土,能耐瘴疬,并深晓云南的边情、夷情,对于不能胜任云南事务的官吏,则改补教职。乾隆朝对云南官吏的选拔与调补对推动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灾害频发,滇民深受其苦.乾隆朝非常重视民生,对云南灾情勤加赈恤;清高宗亦多次朱批,关切灾赈事宜.乾隆朝办理赈恤及时迅速,措施周密,惠及人员众多,地域广泛,边疆土司辖地亦不例外.为保证灾黎均沾实惠,云南督抚与办赈官吏还平抑粮价,并对灾赈严格监督,以防吏胥从中克扣.乾隆朝对云南灾情的大力赈恤,保障了当时云南社会的和谐安定,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边境问题事关边疆稳定,影响国家关系,是边疆治理的重要内容。清代乾隆朝后期,云南边境形势严峻,边境问题突出。清代乾隆朝边境管理秉承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治理思想,其内容主要有缉拿私越与防范间谍、流民管理、归附人员的安置与管理、边境地区治安管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钱沣,字东注,号南园,昆明人。生于清乾隆五年(1740),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是清代著名的书面家。其诗亦以“苍(?)劲厚”著称。曾任国史馆纂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太常寺少卿、通司副使。立身有操守,政绩显著,一时为人们所称颂,在云南尤负盛名。景东程含章所著《钱南园先生墓志铭》说:“先生吾滇之望人也。  相似文献   

5.
冒籍是中国科举史上一直存在的作弊手法。在清代,冒籍问题以乾隆朝表现得最为突出。乾隆朝冒籍问题原因不同、形式多样,乾隆帝本人也一直对于冒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和惩处。本文以冒籍概念为切入点,具体探讨清代乾隆朝冒籍问题形成的原因、冒籍的种类与形式、冒籍产生的影响以及乾隆朝所采取的稽查冒籍之法等,全方位地展现乾隆朝的冒籍问题。  相似文献   

6.
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至南朝的800余年,是云南早期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云南地区的主要通道先后开通,并经历了兴衰变化的过程。秦汉蜀晋南朝诸朝的治边方略,对云南通道的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收集相关的零散资料,阐述秦汉蜀晋南朝时期云南通道开发的情形,并分析秦汉蜀晋南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云南境内中越边贸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滇越边贸的概况、特点及相关经验,并展望其未来,为振兴云南经济、实现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云南境内中边贸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滇越边贸的概况、特点及相关经验,并展望其未来,为振兴云南经济、实现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铜鼓是我国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云南是我国铜鼓发现较多、分布较广的地区,文献中屡见出土铜鼓的记载,如《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了乾隆、嘉庆、道光年问和民国时期出土铜鼓的情况,其中有现藏云南省博物馆的著名的广南铜鼓。云南一些府、州、县志,以及近人袁嘉谷在《滇绎》中也记载了出土的铜鼓。然而,这些铜鼓都是时  相似文献   

10.
《文山学院学报》2014,(2):42-46
近代的云南,人口数量虽不无变化,但增长缓慢,且多波动,而人口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农业人口,说明云南地方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耕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土地开发不充分,而且人均占有耕地少,反映出近代云南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水利建设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水利设施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既反映出农业发展对水利的严重依赖,也反映出近代云南农业发展的落后。  相似文献   

11.
清朝乾隆时期,中原王朝三次征伐缅甸,从征的文人学者不少,留下了一批璀璨的边塞诗歌,其中又以大清乾隆皇帝的诗歌犹有特色,他的诗歌以诗载史,平淡自然,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古代军事、历史和诗歌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元阳诗歌有较为明显的关心民瘼、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及兼容儒、道、佛,追求生命价值尤重情性的特点,并与明代主流文学家的创作倾向一致,也体现了云南人民质朴、厚重的个性。以李元阳为代表的明代文士,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推进了云南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整合,表现了明代云南传统文学与全国文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隆年间,水灾成为奉天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往往给奉天地区农业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清朝非常重视奉天地区的救灾与备灾,采取了各种救灾、备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灾区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衡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特色农副产品相对缺乏、加工滞后等诸多问题,这与农村"空心化"导致的人力资本缺乏、农业投资回报率低相关。衡阳"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区域不可持续的悖论,呼唤新的农业发展形式;现代多功能农业为衡阳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经营模式。农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前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组织保证,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张婵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53-154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农业也受到其严重影响。罗斯福为解决农业危机颁布了一项重要的法案,即《农业调整法》。这项法案也体现了罗斯福在农业上的一些政策。2008年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又重新回归研究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各种政策,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更可为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秋克教授的《明代云南文学研究》以正统文学(诗文)为主体,以新体例对明代云南文学的崛起、发展和重要文学现象、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理论概括,梳理了明代滇云文脉,明确了明代云南文学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基本地位。云南传统文学崛起于明代,一代文学家以地域色彩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的创作成就,成为我国明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綦岩  柴淼 《巢湖学院学报》2011,(5):70-74,85
"綦"最早写作■■,出自商代綦公鼎,此文字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社会物质丰富的结果,字源寓示着祭祀大地,期盼丰收,从而其他义项皆出于此;而綦作为姓氏是随着民族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来源有三,汉高祖刘邦赐姓为主体;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和北魏复姓綦连氏所简改。从字源学与家族史中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现字源学与氏族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乾隆时期的《万花小曲》现存两个版本,先有"京都本",后有"金陵本";所收小曲皆为俗曲,情歌多,生活歌少;女性歌多,男性歌少:一部分源于明代,一部分源于清初,适应于当时的市场需求而风靡南北,浓厚地影响了后世的小曲、曲艺、小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