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汉语词汇单音节占优势是事实,但文言文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多音节词,其中最具古汉语特色的是同义复词,“古人行文不避重复”,“古人自有复语”(王念孙、王引之)说的就是同义复词。郭在贻先生在其《训诂丛稿》中指出:“同义词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汇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今汉语词汇方面出现了很多的不同之处。从音节看,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现代汉语[说明:为节省篇幅,下文均简称“今语”。]复音·词、多音词占优势。有些两个单音词经常结合使用的古汉语双音短语,在今语甚至在古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多音词汇的发展基于双音词汇,并且在汉语特征、汉民族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皆不占优势,故而发展较双音缓慢。  相似文献   

4.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的复音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词组合成的短语(或称词组)在形式上与由两个汉字组合成的复音词很难分辨,意义上如果不细加辨别也很容易弄混。笔者特别针对古汉语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对古籍中存在的词和短语进行辨别,以期能更准确地读懂古人古书的原意。  相似文献   

5.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汉语中,复合词的形成大都经过临时组合的阶段。最初只是两个单音词临时组合成词组,由于经常连用而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阅读不同时代的古籍时,需要正确判断词与词组,否则就会以今律古,误解原意。  相似文献   

6.
运用幻灯改革古汉语文字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幻灯改革古汉语文字教学刘莲长期以来,古汉语文字教学被大学生视为畏途。这不仅是由于历史的隔阂,时代跨度大,而使学生感到陌生难懂;古汉语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字形结构变异大,难认难辨,也造成了教学和学习的困难。教师更苦于现行的古汉语文字教材缺乏权...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究竟有没有复辅音?这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而迄今都无定论的问题,本文从古汉语复音单纯词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了探讨。通过对存在于复音单纯词中的异文、切脚语等现象的深入分析,用演绎的方法,从复音单纯词的结构变化中推论复辅音,进而得出了古汉语有复辅音的结论。同时,还对复辅音消失的过程作了大致的勾画。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所存在的词类活用滥用现象.传统的结构主义析句法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不加分析地套用结构分析法给古汉语词类研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模糊的语言发展观和不充分的事实观察在界定活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古汉语词类活用问题在占有事实的基础上宜综合分析.慎重处理,不必匆忙结论。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汉语语法的书。这本书对古汉语语法做了详尽的分析,为我们学习、研究古汉语语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它也有缺点,如对虚词“焉”字的解释。笔者在仔细阅读、比较后,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数词语法功能辨疑吕惠君不论是共时对比(在古汉语中,数词和其他词类对比),还是历时对比(数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运用情况对比),古汉语的数词在句子中可能出现的位置和组合能力都是较为复杂、灵活多变的,因而某句话中的某个数词究竟充当什么成分,起什么语...  相似文献   

12.
论名词修饰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修饰动词,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现代汉语继承了古汉语的用法,不过有所发展。用介词表示名词与动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古今皆然,但现代汉语的介词数目比古汉语多,这是语言日趋精密的一种表现。例如古汉语的介词“以”的用处很多: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定语后置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是否存在后置定语?这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文献材料表明,定语后置的现象在古汉语中虽然不很多,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这是原始汉藏语在汉语中留下的残迹。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研究,高处不胜寒”。读了张国功、王绍雄两位先生以此为题的文章(见1994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深有同感。研究经费紧张、出书难、参加学术会难、发表论文难。然而,也如两位先生所言,由于“大部分古汉语研究人员心中坚毅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汉语研究的成果仍然是显著的。我查阅了1991年以来的一万多条语言研究方面的索引,认真阅读了近六年来国内著名专家对古汉语研究的一些评述,觉得情况确是如此。1991年是古汉语研究成果获得丰收,研究形势较好的一年。从唐作藩、郭锡良、江蓝生几位先生的评述中,我们知道,这一年仅…  相似文献   

15.
一、古汉语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兵车行》这首唐诗,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积累的古汉语词汇,下面按照单音节的实词、虚词,双音节的实词(与今义不同)及其他词汇的顺序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成语绝大部分源于古代,它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特殊的句式。(1)倒装句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特殊语序的句式,在成语中多有反映,下面列举成语分述之。①宾语前置“时不我待”这个成语由于是一个否定句式,在古汉语中,代词宾语“我”前置于动词“特”之前,  相似文献   

17.
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语法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未达成共识。其实,名词作状语应是古汉语中名词的固有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由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主要是双音合成词)的道路。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社会的事物繁复了,人的认识改变了,新事物产生了,科学发展了,语言就要随着发展,语言就要去标识这些新事物和新认识。于是语言的结构也就或多或少地随着起变化,汉语由古汉语的单音词占优势发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古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古汉语教学中的美育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一,从字角度;二,从词汇角度,三,从语篇角度。  相似文献   

20.
“为动用法”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也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然而由于它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多,所以,中学语文教材涉及到这个问题时,讲得也比较简略。这给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准确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想就中学文言文中的“为动用法”的有关问题作—探讨,以利于中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