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让作为言语主体的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言语实践能力,提升言语智慧与言语品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独担之任与核心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领阅读教学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让作为言语主体的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言语实践能力,提升言语智慧与言语品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独担之任与核心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领阅读教学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3.
唐燕 《教师》2013,(24):66-67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老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语言文字的教学点、训练点与生长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主要是语言实践,即言语实践。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言语实践"呢?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来自言语,言语包含语言。何为言语?指的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语文课程的任务就是学习言语。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言语实践。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课要有两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从理解内容来组织课程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围绕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探寻言语表达的规律,找出文本语言的训练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领悟,让学生揣摩到文本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朱绍禹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142页第1节"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中,对语文和语言的关系的解释是:"语文的本意是指口语和书面语,用语言学术语来指称应为‘言语’,即社会成员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育界围绕着从"课改"到"改课"进程的推进,课程教学正在形成新常态,这是语文教学在体制内外通过改革对话带来的新景观。新课程标准又明确规定了语文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综合性运用的一门课程,因此,如何在新常态课程教学中凸显言语运用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兆磊 《考试周刊》2014,(75):13-13
<正>语文这门课程是一种工具,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一、挖掘语言因素,引导感知语言,发展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面对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的“热闹”景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需要恢复“原生态”,需要还语文教学之本来面目,遵循语文教学之基本规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使语文课堂散发浓厚的语文情趣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语文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与言语现象的关系,根据人类言语活动存在的形态差异,提出言语世界的三种类型的概念,指出其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必然关系: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基点,以现实生活言语世界为背景或前提,以客观文本言语世界为科学高效的最佳途径,把延展艺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形态,以帮助学生建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主要探讨全球"汉语热"对海外华文教育、华文传媒以及对华侨、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汉语热"所展示的丰富内涵,即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尊重,实际上表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进行检讨.指出其主张的语感之"语"为"言语之语"而非"语言之语",有失于片面.认为语感之"语"应并包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感包含三种意义指向: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人的语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少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中表现出了露骨的侵华图谋,他们极力在中国史研究中寻找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将日本对华侵略合理化、合法化,为侵华献计献策。此类所谓的“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事实上已经堕落为侵华的史学。这些都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研究的主要人物,如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服部宇之吉、矢野仁一、有高岩、秋泽修二等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其中内藤湖南的“内藤史学”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5.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典型代表。从《九章算术》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具有的特点是:实用性;算法化;模型化;数形结合、直觉把握;寓理于算。  相似文献   

16.
文道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上的一对概念,在引入语文教学以后,涵义发生了变化。文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对其涵义及两者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从文道的涵义入手,探讨语文教学文道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适当引入英语元素是值得鼓励的探索,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原因首先在于英语在中国的流行史,本身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侧面。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了若干篇可以配合教学使用的英文文献,并认为教学中通过以不同方式使用类似这样的英语文献,可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并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百年求索的正确选择,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时代成果,是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探索的成功典范。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中国道路"必将展现出极为远大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外国学生对现代中国国情知之不多并有偏差,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定位《中国旅游景观赏析》教学目标,组织适当案例解读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旅游景观的认知程度及欣赏能力,感悟锦绣中华的魅力,让外国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