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12):1075-1079
目的通过Tensio-Myo-Graphy(TMG)无创肌肉状态测量技术来测量骨骼肌运动后的兴奋状态变化以及兴奋维持时间,为今后准备活动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4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进行两种不同类型不同时长准备活动。测量两种不同种类不同时长的准备活动:5min和10min慢跑、3min和6min动态牵拉对下肢肌肉的兴奋状态的影响。通过TMG记录肌肉的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反应时间(Td)、持续收缩时间(Ts)和最大径向位移(Dm)等指标。结果 4种准备活动均对肌肉的测试指标产生了影响(p<0.05),但不同时长对肌肉状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牵拉和慢跑对肌肉的上述指标均产生影响(p<0.05),但两种准备活动产生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慢跑和动态牵拉,肌肉兴奋性都得以提高,但是两种时长的同种准备活动对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肉状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慢跑和动态牵拉各自对肌肉状态产生的影响并无优劣之分,所以在选择准备活动时,可根据个人喜好以及环境因素选择相应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在体育运动中,机体出现疲劳时,容易出现肌肉僵硬、疼痛等症状,从而会降低肌肉协调能力,严重时可造成肌肉或肌腱的损伤。所以运动后要进行放松练习,静力性牵拉就是很好的放松办法,不仅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而且可以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增加肌肉收缩能力,从而促进机体的快速恢复。当然,在做肌肉牵拉放松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按摩或慢跑抖动放松。以下是笔者借鉴瑜伽的动作和呼吸,针对不同肌肉群,设计的静力性牵拉方法,对  相似文献   

3.
疲劳恢复与心理肌肉放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往往会产生疲劳现象,而对于疲劳的恢复训练相对容易忽视没能达到真正理想的效果。通过列出几种疲劳恢复的方法,主要围绕一种方法——心理肌肉放松训练法,对它的生理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验检验,在教学和训练中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消除心理疲劳和身体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4.
长跑训练后的放松及消除疲劳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训练恢复是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训练,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如何才能使运动员的疲劳更快地消除呢?在近几年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我们常采用如下程序进行放松:一、静力性拉伸放松静力性拉伸放松是由静止开始,缓慢地将所要放松身体部位的肌肉韧带拉长,达到一定程度后静止不动,并保持拉长状态一段时间。在长跑训练结束后,让运动员进行拉伸练习,这样就可以使运动员的僵…  相似文献   

5.
《网球》2006,(9)
长时间剧烈的网球运动后,虽然很尽兴,但也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疲劳。怎样才能尽快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呢?这是网球爱好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其中,整理(放松)活动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一种。整理活动的目的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此外,通过整理活动,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提高肌肉爆发力,防止肌肉劳损,延长运动寿命。对肌肉放松而言,最有效的牵伸方法有两类,一类叫静力牵伸练习,另一类叫PNF 练习。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怎样提高肌肉放松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肌肉收缩力量的锻炼固然重要,而肌肉的放松能力也不能忽视。有人错误地认为放松肌肉会使肌肉松弛、没有力量。真实不然,科学实验早就证明,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是增大肌肉力量,改善动作协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肌肉放松的意义 谁都知道,肌肉不可能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即使是静力性练习,也只能坚持较短时间就要转为放松,这当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紧张收缩的肌肉压迫肌肉中的血管,影响该处血液流动,而当肌肉放松时,则大大改善肌肉血液循环条件,使血液流动比紧张的提高十倍多。这样,诸如短跑后程肌肉僵硬和中长跑中肌肉…  相似文献   

7.
训练后的恢复问题,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恢复肌肉运动能力,肌肉静力拉伸法是其中的方法之一。而将此法运用于羽毛球项目尚属首次。本文根据解剖学原理并征求部分教练员、运动员的意见编制了站立式和坐地式两套拉伸操。试用和检验结果表明放松拉伸操对于缓解运动员的肌肉僵硬和酸瘸、消除肌肉疲劳程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速度运动员在滑跑过程动作高度自动化,运动员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肌肉的新陈代谢,促进ATP的合成;迅速消除疲劳,提高肌肉工作的效率,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在速滑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应将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训练和恢复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心理训练、肌肉放松练习和肌肉放松等手段与方法,培养运动员的肌肉放松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 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 min,刺激频率为45 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李延涛 《冰雪运动》2010,32(3):5-7,21
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的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对发挥良好体能的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的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资料表明 ,电刺激可有效的发展肌肉力量。本研究旨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 ,观察其柔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原动肌肌群和对抗肌肌群肌肉的力量 ,亦可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保证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同步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中桩功作为武术基础功法在武术基本功练习中必不可少,其锻炼效果有目共睹,文章通过对20名参加健美专业课学习的中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分组实验,在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如教学内容、锻炼强度、锻炼次数、锻炼时间等的前提下,对武术桩功在健美运动中力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证明武术桩功在健美锻炼中能够有效提高肌肉力量,且肌肉围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健美操专选学生下腰背肌肉耐力状况,以湖南工业大学2009级、2010级健美操专选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对湖南工业大学健美操专选学生的下腰背肌肉耐力和肌肉疲劳以及下腰背肌肉平衡状态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湖南工业大学健美操专选学生肌肉耐力和平衡状态普遍偏差,可采用如瑞士球等训练手段提高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耐力水平,同时在健美操训练和课程中应重视下腰背肌肉耐力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马维平 《体育科研》2010,31(5):91-94
用每周一次的肌肉力量训练频率的方法,对高校从未受过常规定期的肌肉力量训练普通大学生,进行在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上进行了为期10周的肌肉力量训练实验,以观察肌肉力量训练产生的效果。训练前后为他们测试了卧推杠铃和直立杠铃弯举的成绩(1RM),还分别测量了练习前后大腿围和上臂围等。训练周期以后1RM比开始前增加了10%以上,不管是卧推杠铃还是直立杠铃弯举等项目都有明显的进步。结果表明,每周一次频率的肌肉力量练习确实能增加大学生的肌肉力量,但这种形式的锻炼并未能使身体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前锯肌的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出拳力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以12名散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和传统的力量与前锯肌力量结合训练的方式进行8周的实验研究并对其力量训练进行监控,以及运用生物力学等方法对出拳力量进行分析,对实验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训练效果呈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训练效果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强前锯肌的力量训练对运动员的出拳力量有重要的影响。此实验为散打运动员的出拳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会影响到其技术水平的形成与发挥。为了解决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的问题,结合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特点,提出了利用动力性训练法、动静结合法、衰竭法、意念训练法等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操作手段和注意事项,促进速滑运动员提高小肌肉群力量。经过有计划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发现速滑运动员不但小肌肉群力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方法上的再创新,既提高了速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也使常年枯燥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通过有针对性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能促进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恒定负荷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实验法研究恒定负荷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 ,运动训练可能导致骨骼肌细胞出现凋亡。运动训练导致的肌肉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时相性和矛盾性 :运动导致的凋亡不是运动后即刻发生的 ,而是延迟发生的 ;运动可以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 ,但是运动本身对已经凋亡骨骼肌细胞具有清除作用或对即将凋亡的骨骼肌细胞有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毛细血管、骨骼肌酶、骨骼肌蛋白质和糖原、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科学的高原训练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增长的规律,为科学制定体育训练和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频率采用1天1次、2天1次,3天1次三种,对35名浙江大学正常健康男女大学生分组进行为期四周的单腿等动肌力训练,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单侧腿伸肌在时间维度上的力量增长规律。结果:三种频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各组被试的膝关节髌骨内侧肌拉伤率存在显著差异,3天一次组没有出现膝关节髌骨内侧肌拉伤。结论:等动力量训练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高肌肉力量,3天1次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