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春荣 《广西教育》2011,(32):64-64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形式,因此“合”字很重要。那么,如何突出高中音乐教学的“合”字呢?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吸引和调动更多的学生走进音乐殿堂,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力一法,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更加热爱祖国,喜欢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力一法,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更加热爱祖国,喜欢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音乐欣赏的教学要坚持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其不仅仅是要培养音乐人才,而是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可以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对如何强化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具有民族性质的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世界音乐这幅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民族音乐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精神及内涵,创作出富有民族性的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侧重于探讨音乐课堂上中华民族音乐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通过民族音乐不断地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初中音乐教育中注重教师的对于学生全面精神的提高,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创新精神出发,利用音乐教育开启中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音乐参与,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通过对传统音乐教育改革,通过新的具有启发教育的音乐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创造力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做出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孟繁利 《课外阅读》2011,(11):273-273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艺术的创新特质,在学生思维模式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良好的情感既是学生音乐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0.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会与他人合作,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学中,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
李翠琴 《学周刊C版》2014,(9):192-192
很多高中音乐作品是艺术与情感的结合体,包含着作曲者丰富的经历、情感和联想。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深刻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上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和努力,争取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我尝试把音乐和舞蹈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舞蹈的律动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的成长.对于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推进其教学实践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关乎整个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关于如何推进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将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呢?多年来,笔者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音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热爱音乐?如何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到美的内蕴、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继而,在迁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从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杜臻瑶 《教育艺术》2002,(5):63-63,53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商定学习内容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而并不只是教会他们唱几首歌曲。在以往的教学中 ,都是教师规定好每课时要学的内容 ,而我却在上课之前问学生 :“这节课你们想学什么?”学生有的说跳舞、有的说做游戏、有的说学歌曲 ,然后我又问 :“你们现在最想干什…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让学生从音乐课学习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学会如何做人。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从音乐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第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因素,第三是在教师自身形象中渗透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就如何在二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素养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音乐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笔者做了大量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在此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前,民歌教学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歌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歌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0.
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那么乐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先天赋予的,还是经过一定专业训练、通过后天努力形成的。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本文着重从乐感的产生和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