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验质疑初中化学 2 1 9页学生选作实验二“晶体的制备”,让学生亲手制备大晶体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仔细深究该实验 ,发现教材上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1 ) 1 0 0mL水里加入 40g硫酸铜晶体 ,加热溶解 ,冷却至室温后是否能有小晶体析出 ?(2 )制备大晶体之前有没有必要一定先制备小晶体 ?(3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 1mL稀H2 SO4,真的是“为了防止溶液浑浊”吗 ?(4 )“实验所用试剂必须纯净” ,是不是指一定要用纯净的硫酸铜来制备硫酸铜晶体 ?(5 )“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温度都要适当” ,何为适当 ?2 晶体制备过程中的若干小实验带…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对结晶水合物的内容介绍很少,在平时学习和解题中常会遇到结晶水合物的相关知识,从而使不少同学在学习时感到疑惑,解题时感到困难,为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方面知识,现做简单介绍,供参考。一、概念、命名结晶水合物是指含一定数目结晶水的物质。如胆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它们的命名方法跟其他化合物命名差不多,一般命名为“几水某酸某”或“几水某化某”例:CuSO4·5H2O叫五水硫酸铜。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与晶体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固定组成的物质,因此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结晶水合物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知…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2》和《化学3》中,编排了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即《中和滴定》和《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1.部分学生实验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有很大的误差。2.让学生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时,许多同学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定量实验的误差大小决定实验准确度的高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对定量实验误差的分析,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强化学生对定量实验中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的意识。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CuSO4·5H2O制备的几种不同方法.对教材中CuSO4·5H2O制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以过氧化氢、硫酸、铜粉为原料,改用95%乙醇洗涤硫酸铜晶体.改进后实验操作简单,产品产率达95%以上,且反应过程无NO2等有毒气体释放,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演示[实验4—7]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实验证明,课堂演示硫酸铜晶体的析出不够理想,晶体较小。采用多步结晶法制得硫酸铜晶体,易于观察,现象明显,更有利物质结晶的教学和晶体概念的理解。制作方法如下: (1)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水,加热至100℃,同时加入75.4克蓝矾,搅拌,使之溶解,制成饱和溶液。 (2)静置,冷却,当烧杯中析出较多硫酸铜晶体后,从烧杯中小心取出一个相比较大的有一定几何外形的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实验后的铜氨溶液进行了回收处理,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并对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必做的实验。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以浓硝酸为氧化剂分次加入到铜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析晶等操作得到硫酸铜晶体。其反应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缘起《化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陈浴淙老师的文章《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和讨论》(以下简称《铜》文 ) ,当时读过以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一年有余 ,因学校举行科技活动 ,有一学生想做趣味化学实验 ,请我提出参考意见 ,我立刻就想到了“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 ,便积极地向他推荐此实验。不料学生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怀疑是学生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于是便亲自上阵 ,但是结果是大失所望。于是我不得不对此文重新审视 ,仔细研究 ,越看越觉得疑窦丛生。发现《铜》文不仅与事实不符 ,而且与理论相悖。2 几点疑问为了便…  相似文献   

9.
《测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是高中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学生定量实验,为了在实验中得到较准确的结果,本文将该实验的误差分析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永刚 《化学教与学》2012,(3):90+97-90,97
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微型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硫酸铜晶体设计了两个微型实验:重量法测定硫酸铜晶体中水的含量、比色法测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