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谈媒介的舆论监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郁  陈爽 《新闻世界》2011,(11):190-191
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遏制公职人员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则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监督,而作为人民群众舆论监督载体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于增强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敕谕,也称敕书。敕谕用途有三:一是敕任官员,颁给外任官员。有坐名敕和流敕之别。坐名敕,颁给外任高官,写明被任命官员的官职、姓名,职权范围,任职期满要缴回;流敕也称流传敕,颁给职位较低官员,只写明官衔,不写姓名,职权固定、简明,任期满后不缴销,转交接任者收掌,在本衙门内流传。二是敕谕臣民。是皇帝针对某时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向特定地区或部门公布的重要政策法令。三是敕封或谕告外藩。  相似文献   

3.
时政     
官员财产申报与社会稳定 据《南方周末》网,在各种表层的困难之下,围绕财产申报还有对稳定的深层考量。今年第4次提交官员财产申报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表示,如果多年来宣传的“干部廉洁奉公”观念和“很多官员拥有巨额财产”的现实形成极大反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即将退下来的副厅级官员,范松青显得过于高调。他自费出书,大谈反腐和官员财产公开。在讲求分寸的官场这种行为太过另类,而对于他自己多年的宦途来讲,这却一直是常态。他努力保有着理想主义的色彩,但也必须谨小慎微地处理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外国政要的财产申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财产登记和公布的制度,最早起源于230多年前的瑞典,成为极具约束力的反腐制度,被称为"阳光法".20世纪80年代开始,<官员财产申报制>逐渐进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法典.  相似文献   

6.
一面是有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一面是有一些落马官员重新上任。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建立更明晰的官员准入机制及退出机制乃至复出机制,提高官员的违规风险和道德门槛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依旧是2010年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20亿善款的考验;让官员的财产“阳光”起来;关税是抗震救灾的财税利器;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收入申报制”难以发现官员们灰色财产的现状下。人们早就期盼“财产申报制”及相关法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10.
署任制度,是为了解决本任官员由于某种特殊情况暂时离任而采取的一种临时应变措施.清末由于外敌的入侵和内部农民运动的爆发.不但使得署任成为官场一种普遍现象,而且也有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选取了咸同年间这个内有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运动、外有英法联合发动的鸦片战争的特殊时期.并试图以成同年间两司的署任为切人点,通过对两司署任现象的分析,看清代地方选任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鹏飞 《大观周刊》2013,(6):303-304
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把反腐倡廉作为工作重点,试点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近期,多位拥有大量房产的官员被曝光,收缴的房产重新回归市场,有人据此提出:反腐败可以将房价。本文将针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得出通过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这种反腐措施不能直接影响房价,而通过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权钱交易和政府的权力寻租这种反腐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房价,为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署理或委署原本运用于两任官员交替和一任官员任内的出缺代理,然而由于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复杂性,署理在选拔优秀人才、新设州县官、督抚调动州县官、世袭职位接替和忠烈死后奉赠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任官方式。但是署理没有实授那样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与运作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着署任官任期短、威望不够、委署失当、投机钻营盛行以及督抚侵蚀、变相利用委署权等弊端,这些弊端也加剧了清代的吏治腐败和任官制度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
林文 《兰台世界》1999,(5):36-37
<澳门纪略>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澳门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刊印的一部关于澳门历史的著作.书的作者印光任和张汝霖都曾作为中国官员处理了一些中葡事件,并记下了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4.
郭宏伟 《大观周刊》2012,(48):53-53
“阳光法案”是指规定个人财产依法公示的法律,一般指官员所拥有的财产向公众说明其来历,以证实是合法所得和自己的清廉作风。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建立了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公职员财产中报和公示制度”,但是该项制度在我国仍然缺乏相关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15.
时政     
《青年记者》2008,(10):5
官员财产公开推而不行的隐忧;干部要把记者当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备受关注的中国官员财产公示,近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高调推进。 这个至今尚未撤地设市的新疆北部地区,在今年5月份出台了一个规定——《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要求领导干部申报与职权相关的财产,并将其公布在当地廉政网和主流媒体上。  相似文献   

17.
1994年《财产申报法》(亦称"阳光法案")进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此后18年来,每年的"两会"上均有代表委员提出相关议案。地方也在展开相关探索,从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每一步的探索都有意义,都值得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许倬恺 《大观周刊》2011,(38):102-103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历经20余年的探索,却始终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败在细节,败在制度本身的漏洞:法律住阶低、中报主体范围窄、申报内容不全、申报种类单一、问责过轻、有关申报材料的公开规定不规范、受理审查机关缺乏独立性。为此,亟需查补漏洞,完善制度的细节设计:加快官员财产中报制度法制化建设;扩大申报主体范围;扩展申报财产内容;完善申报制度种类;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公开申报与秘密申报相结合;设立权威独立的受理审查机构  相似文献   

19.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20.
观《记者观察》3月(上)期中《外国政要的财产申报》一文,感触颇多。作者从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在英国通过,历数200多年来,世界各国因其反贪腐有功而趋之若鹜,纷纷效仿。一直按兵不动的中国终于在2009年的第一天,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算是许久以来国内舆论的一个小小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