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洛克政治哲学中有关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政治构想,建立在其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通过对传统自然法理论形式上的回归,论证了自由主义宪政的基本原则,对近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洛克自然法理论的矛盾则是他企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与折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新一轮的洛克研究热潮,主要集中于洛克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洛克流亡荷兰期间,出版了其生前唯一一本以“教育”一词命名的著作——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到目前为止,此书仍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汉语译名.这实际透露出洛克的教育论说此前在教育学界并未得到真正符合其本义的透彻理解.经梳理与分析后认为: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其实尤为洛克本人所重视!它与《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等一同构成了洛克学说的整体核心部分.从洛克政治哲学的整体设计高度上看待他的家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以往研究未能充分关注到的.  相似文献   

3.
洛克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一生著书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等。其中《政府论》上、下篇是他的代表作。所以文章主要依照《政府论》论述其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政体学说、自由思想和法治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4.
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了一个研究道德与政治问题的方法论纲要,并认为遵照这一方法,在理论上有可能建立一门如数学一样确定的道德科学。这一方法论的适用对象被明确规定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洛克对道德科学的可能性进行了证明,并随之提出建立道德科学的方法论建议。然而,洛克在这方面的思考存在缺陷,而且事实上他的道德哲学研究也没有严格遵循《人类理解论》中规定的这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洛克研究的深入展开,曾经备受冷落的《政府论上篇》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政府论上篇》不仅不是无足轻重的批判性论述,而且这部文献的整体结构体现了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深刻洞见;自然状态具有两种含义——个人之间的自然状态和国家之间的自然状态。这一洞见为解读《政府论下篇》提供了恰当的线索。洛克在残留的《上篇》中更多地致力于阐述个人之间的自然状态。《下篇》偏重于自由义,《上篇》则偏重于平等义,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在此意义上,《上篇》的研究是完整理解洛克政治哲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的最后部分对科学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实践之学的目的是教育人们如何可以正确运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动,以能求得善良和有用的事物。实践之学就是道德哲学,而道德哲学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在经过对道德观念的批判之后,洛克认为其前提就是:自然法、上帝和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洛克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传世名著《政府论》一书中。文章通过对其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的分析,认为有限政府是洛克政治思想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8.
自由思想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奠基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自然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其不朽名篇<政府论(下篇)>中,洛克虽然没有专列章节探讨自由问题,但其自由思想作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却贯穿始终.在洛克那里,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自然状态首先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然而,自然状态的不稳定性,又使得人们为了实现真正的自由从而选择政府这一组织形式,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律扩大和保护自由;同时,政府本身的目标就是保障人身行动自由和财产支配自由;不仅如此,洛克对权力分立理论的论证,也是从保障人民自由的角度出发的.可以说,在洛克的<政府论(下篇)>中无不闪烁着自由思想的光芒,其自然法理论实际上就是自由至上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9.
渠敬东 《教师》2014,(20):F0002-F0002
洛克和卢梭是西方现代思想的两大奠基人,本书旨在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从总体上把握这两位思想家的教育哲学思想。由王楠撰写的上篇通过洛克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洛克《人类理解论》中对人性的分析,《政府论》中对政治社会的考察联在一起,全面阐述了洛克通过教育培养现代社会中自由理性的人的基本思路。由渠敬东撰写的下篇集中深入地考察了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不仅和上篇对洛克的教育思想的考察构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张力的对照,也勾画出教育在构成现代社会的人心秩序方面所经历的一段重要历程。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依据<政府论下篇>,洛克以政府的产生、政府的法治和内部分权原则、政府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自己的政府理论.洛克的政府理论既包含了合理、进步的一面,即为创建有限政府和保障消极自由提供了理论资源;又由于他难以驾驭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变迁而遭遇了理论困境,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政府产生问题上不具有解释力以及无法落实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2.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理论在18—19世纪的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卢梭、黑格尔、休谟和边沁等人对自然法推理论证体系的否定;二是奥斯丁和萨维尼等人对自然法法律理论的否定;三是休谟和孔德等人对自然法理性哲学观的否定。在近代思想家批判自然法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的自然法政治理论几乎被全盘否定,甚至连自然法观念本身也被一起抛弃了。  相似文献   

15.
洛克在其政治学名篇《政府论》里,将生命、财产、自由等作为人们天赋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并以此为基石创立起他的宪政理论。他的宪政理论向人们明确展示了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政府与个人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等等。洛克通过将自然权利作为国家权力的基础和权限,为现代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职能的确立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导,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所确立起来的权利政治观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洛克那里,政治哲学的理论不仅仅只有认识论的基础,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哲学基础,即是人性论的基础。从人的财产的角度,洛克不但对于人的自我保存进行了论证,同时重要的是洛克指出这种自我保存与人的自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与诺齐克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杰出代表,两人同属新自由主义阵营,然而两人的观点在正义问题上却大相径庭。罗尔斯从自由平等的权利出发,通过契约论的方法,无知之幕的概念,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取代社会上流行甚广的功利主义作为社会经济分配的指导原则,而诺齐克则批判和继承了洛克的物权理论,从人对物所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出发,论证了持有的正当性。实际上,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何为正义的标准以及平等自由的优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洁 《学科教育》2014,(4):17-25
杜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是生活中的一切,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人的行动提供指导。在其哲学理论的统摄下,杜威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哲学体系,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反对价值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验主义纯粹主观的价值理论,创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价值哲学。该价值哲学调和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对立。杜威的哲学观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中,他的价值哲学也为我们思考价值教育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新思路。杜威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价值教育提升儿童价值判断,使儿童在价值判断时注意自身经验及生活情境分析,注重行动与效果的分析,这种价值论观点为价值教育提供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道周的政治哲学产生于政治实践的探索之中,是其对政治现状的反思及对政治理想的诉求。反清捍明是其政治信仰的毅然抉择;耿直刚毅是其政治品格的高尚表现;忠君爱民是其政治信念的内在召唤。黄道周的政治哲学有着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因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的政治史册中闪耀着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