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狗熊翻山     
狗熊翻过了山,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山的另一边,山的另一边是他所可以看到的。狗熊翻过了河,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河的对岸,河的对岸是他所可以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狗熊翻山     
狗熊翻过了山,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山的另一边,山的另一边是他所何以看到的。狗熊翻过了河,去看看能看到什么。他可以看到的只是河的对岸,河的对岸是他所可以看到的。因为他是个快乐的小家伙,没有人能否认。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09,(11):118-119
Q我家宝宝8个月大了。从他6个月开始,我销假上班。回家后他看到我都没有多大反应,看到爷爷奶奶比看到我还要高兴很多。我这母乳是白喂了。他怎么和我这么不亲?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者需要看到一个人的整体,他不仅仅看到挣钱和生计,他还看到生命方式的选择。这其中既透露着对生命的敬重,也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墓穴     
1922年11月26日,霍华德·卡特站在他发现的黑暗的墓穴入口通道的尽头。他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先将蜡烛伸进去。他看到的东西太神奇了,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站在后面的卡尔纳冯伯爵问,能看到什么吗?能,卡特回答,太神奇了!他看到了金光闪闪装满稀世珍宝的屋子,而这只是墓穴的前室。  相似文献   

6.
萨特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中都是自由的,但他没有看到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他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他没有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的责任。他认为人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他没有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本质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凡卡在梦境中,看到了和他一起玩耍嬉戏的小伙伴,看到了他和爷爷一起在雪中捕野兔的情景,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森林,看到了教堂上明亮的窗子和尖尖的房顶,看到了白雪皑皑的屋顶上飘起的炊烟……可是好梦不长,凡卡被老板  相似文献   

8.
<正>1.神探小子们追踪盗墓贼,来到一片乱石岗,眼前的怪异景象总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峥嵘说他看到了盗墓贼留下的手印和鞋印等痕迹;宁宁说他看到了躲在暗处的盗墓贼;伟栋说他看到了暗含的迷宫,从箭头处进入,通过迷宫,可以捉住盗墓贼;奇奇说她看到了潜伏的毒蛇。智力题a.大家说的事,你都一一看到了吗?  相似文献   

9.
看到     
一只狗在大街上被车撞了。一个诗人在现场。他看到狗为了咬一根肉骨头给大街对面的小狗吃而被车撞了,他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母爱”的诗。一个哲人在现场。他看到狗只顾着看对面的小狗而没发现有车前来,他因此发出了“见利而忘其真”的感叹。一个画家在现场。他看到车无情地撞上了狗。他因此而举笔用鲜红的颜料画出了一张名为“残酷”的画。一个社会工作者在现场。他看到狗挣扎着想要重新站起来。他因此写了一篇主题为“生命需要奋斗”的长文。一个小孩在现场。他大声地喊着:“快把狗送到医院,它快死了。”看到@阿佳  相似文献   

10.
《作文大王》2021,(7):30-31
姚安安: 他一开始看到了店外面的小黑板,上面写了很多菜名.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店内,里面的设计和布局他都很喜欢.他决定了,今天就在这里吃饭吧!推开门的那一霎间,他感受到了热气在飘向他.他又听到店员说:"欢迎光临!"他看到了店员在给一家人献上美食,他一看到就流下了口水,心里想:这家饭店的菜应该很好吃吧!于是,他...  相似文献   

11.
“连”一分为二,“连1”表示“可数有界”义;“连2”表示“不可数无界”义。“连连l”来源于“连1”,“连连2”来源于“连2”的重叠和“涟涟”的语义感染。“连”、“涟”之间以及“连连”、“涟涟”之间分别发生了两个层面的语义感染,因此词汇呈现复杂的面貌。“连连”的“短时高频”义从本质上看通过“连”与“涟”的借用,最终与“涟”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12.
空无辨析     
本文从立足点、内容与意义分析了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的区别。认为无以道为支撑,而空以缘起为基石;分析了无、有,空、有的关系;无的性质是自然无为、内心虚藏淡泊,表现为无为、无欲、无知,而空意思是事物没有常驻不变的自性,表现为析空、体空、空智;从哲学意义上看,空着重改变心性主体,而无偏重改造客体,从社会意义上看,无比空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7个,其中"垛"、"撮"、"泚"、"觑"、"搛"、"斗"、"纠"、"勒"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亢"、" "、" "、"[宀丐]"、"靸"、"仰"、"[歹皮]"、"[歹辟]"、"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古音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时则训》部分语辞或可商榷:“总至”之“总”当以“多、众”之训为是;“元日”之训,《汉语大词典》当补“甲日”即每旬首日之释;“省妇使”谓“减省妇事”;“毋浇灰”之“灰”字不误;“培户”与“俯户”、“坏户”、“坯户”音义皆同,谓以土增益穴之四畔,使通明处稍小;“宾雀”之“宾”当属上句,作“候雁来宾”,“雀”当属下句,作“雀人大水为蛤”;“湛焙”为酿酒之重要工序;“处必掩”不必据《吕氏春秋》改作“处必弁”;“夏晦”当作“夏海”;“令正”当“令止”之误,亦作“令疵”、“令支”等,为“北海胡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庄周梦蝶进行新的解读,首先,"蝴蝶"和"庄周"对应精神分析中的"本我"和"自我";其次,寓言中的"物化"与死本能的学说有密切的联系,依此探讨庄子思想深处厌生乐死的倾向和死亡的哲学意义;最后,庄周梦蝶的最终归宿是"逍遥游",而这正是"本我"对"自我"的战胜,是消除了"意识"与"潜意识"的"真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一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礼"与"仪"原本不分的。"礼"是通过特定形式体现的特殊意义,"仪"是体现特殊意义的特定形式。形式与意义合二而一,形式本身就是意义,意义本身就是形式。"仪"就是"礼","礼"就是"仪"。当"仪"与"义"与"礼"相结合时,"礼仪"与"礼义"二词具有极大的相合之处,而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仪"是形式,"义"是内含。一旦"仪"脱离了"礼",甚至背离了礼之义,即"礼"的基本精神,"仪"就褪变为虚伪的形式。所以在礼的本质方面,我们强调"以仁释礼";在礼的作用方面,我们强调"成人"——"成仁";在礼的特征方面,我们强调礼的无限性。这样,我们就把"礼仪"这一概念与当前学术界、特别是当前礼仪教学与培训方面所讲的"礼仪"完全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首次提到“铁屋子”,意在展现20世纪伊始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和各阶层国民的处境与命运.“铁屋子”里生活着“大多数昏睡者”与“少数觉醒者”,其形象含义非常深刻,引起无数学者的探究和诠释.李欧梵先生在《铁屋中的呐喊》—书中,通过对“庸众”与“独异个人”两个文化形象的独特分析,加深了“铁屋子”文化形象的深刻性与延展性,给我们观照鲁迅从“呐喊”到“彷徨”反复与挣扎、希望与浮沉的心路历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