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一生坚持的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调,应该是作家本人理性的自我认知."乡下人"对于沈从文,代表的不是现实的社会身份,而是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乡下人"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启蒙文学的异质特色.在他的湘西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是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是"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沈从文的都市题材作品关注的是都市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了厚重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3.
道宁是北宋末年临济宗著名禅僧,他的禅法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现实世界本原之相的"实际"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自然而无为、清净而不染、浑融而莫辨的完全原初的真实的世界;二是在"实际"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示了达于实相之理的"慈悲"精神,指出了通向世界绵密处生命真实性所在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在中外禅宗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以方圆为主要建筑形式,人们在规模宏大的土楼建筑里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因此形成的和谐聚落环境,充分闪现出“兼爱”的墨学思想.永定客家土楼以墙体高大坚厚著称,人们在牢不可破、外闭内敞的客家土楼建筑里防御外患,因此形成的绝妙防卫系统,充分体现出“非攻”的墨学思想.墨学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也无不受到其重大影响,客家土楼建筑以及作为客家土楼灵魂的客家文化,都能从墨家学说中找到其精神或思想的源流.  相似文献   

5.
"顺其自然"与"征服自然" ——中希古代健身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对"身心关系"、"人天关系"认识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古代中希健身理念的差异.认为:古代中国"一体二用"身心观,在肯定生理(形)健康是心理(神)健康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精神对形体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在处理客观规律(天命)与主观努力(人为)的关系上,既强调了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也指出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意义.古代希腊的先贤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的基本模式都是"二元并存".古希腊强调的是:选择灵魂(理性)的需要而不是躯体(感觉)的需要,按照人的理性需要去影响生命运动;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健身理念对中国古代人们选择的体育保健行为与古代希腊人所倡导的健身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最终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体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元化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经典之作,它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先河。其创作既与作者的身世、阅历和学识有关,也与"荒诞"、"疯狂"的美国社会密切相关。存在主义是黑色幽默派小说的哲学基础,所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一把钥匙。小说以其最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本文旨在通过海勒所描绘的荒诞世界群丑图,分析主人公约赛连"自由选择"意识的觉醒,阐述《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一向被认为是"散文化的小说",而人们普遍认为"散文化小说"思想含量小。当我们抛开艺术和历史偏见、成见,在当代的、国际化的文艺理论视野下认真重读经典,会深刻地体会到,《呼兰河传》体现了萧红对人生、社会、世界认识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温度。这表现在《呼兰河传》以整体的象征隐喻框架,蕴涵了古往今来轮回着的苦乐忧喜的人生,而这其实是萧红心中的北中国传、中国传乃至世界传。特别是作品以隐显两副笔墨描画的两个人生系列,交织表现了人对人生无力控制但仍坚韧顽强地挣扎和人的生命自由、自觉、自在的两种状态。此外,作品还对人的精神奴性、东北民俗、民间文化的复杂性做了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在新时期"归来"之后继续创作了大量诗篇,并呈现出了与他以前的创作截然不同的风貌,对于这些诗作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是我们理解"归采"诗人邵燕祥的一把钥匙.从"一颗有璺的心"、"人格理想的倔强坚守"和"用‘临终的眼'看世界"这三个方面对"归来"诗人邵燕祥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可探索他的诗作与他的内...  相似文献   

10.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时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价值多元交错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既要使自身脱离因价值偏向而陷入的"虚假教育"中,也要承担促使人走向生命世界本真的"善"之境界.善恶问题与人们的价值判断有关,不同的人们对某一现象(如科学、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评判,使得善恶相混于同一事物中.从人的成长来看,人性中的"善恶"相随于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要将人的生命导向"真、善、美"的统一;从文化视角来看,科学与人文、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冲突突显于社会发展中,教育要以人的培养为根本,在人的发展基础上将社会导向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仁"、"道":孔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思想文化也有着深远影响.其人生哲学中"仁"、"道"思想不但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风气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他所倡导的积极入世而又超凡脱俗的思想,使人的内心有所归依,至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老子认为世界本原是"道".虽然所用概念不同,但他们的描述惊人的一致.如"有"和"无"范畴的运用,如世界本体从有--无--有演变万物的过程,再由于黑格尔非常推崇老子,因此断言:黑格尔在建造其哲学大厦时曾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蒋方 《职大学报》2009,(3):25-26,34
屈原的"远逝",不是现实空间的出走,而是精神世界的远离,这就是屈原所说的"自疏".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时滞碍的屈原,通过"自疏"而赢得了心灵的自由.但屈原爱楚国,爱得太激烈,太深切,所以他明白,不要说出走,连"自疏"都做不到,因为楚国就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形形色色的怪人及其怪诞行为的成因,结合作者的创作目的,探讨作者对怪人的肯定态度:怪人们纯真善良,满怀希望与梦想,追求生活的真正价值,从精神方面讲是很美的人.  相似文献   

16.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在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这一特征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小城人物的失落和孤独。  相似文献   

17.
郭苏星 《职大学报》2009,(3):119-121
著名伊斯兰学者刘智,在"大世界"之外,又特别提出"小世界"这一范畴以及一系列相关命题.他把"小世界"看成是"大世界"的精缩,也赋予"小世界"以一些特有的性质和状况,甚至不乏怀"大世界"相反者.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理念是胡塞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中内蕴着先在存在与经验构造、感性解放与理性选择、历史精神与时代意识、个体关怀与集体生存相统一的方法论特征。历史表明,我们要还原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本真理论样态,必须从其理论大夏构建的方法论入手,深入地揭示出它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的小说文本中始终交织着新、旧两种意识和观念的冲突.这种)中突既体现在叙述模式的选择中,也体现在他为小说设置的人物具体环境及人物形象中.作为一个普通而有代表性的文本,<落霞孤鹜>用脱胎又超出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在年轻的革命者同两个底层少女恋爱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现代的才子佳人故事.这些无不是其小说"新旧杂陈"的表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张恨水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写作深受市场化的读者群体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人与海>与<热爱生命>分别是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笔下以塑造自然环境中的"硬汉"为中心的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刻画硬汉形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两篇小说中"硬汉"形象刻画上的异同,对更好地鉴赏这两篇小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