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如何理解数学中的"问题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问题一般指对人类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直接套用的那类问题。问题情境状态下,要对学生本人构成问题,必须满足:第一,具有非常规性。第二,具有开放性。第三,具有探索性。第四,具有趣味性。第五,具有适度性。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目的,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袁征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某种问题解决的方法: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李歆 《数学教学》2010,(11):47-48
第49届IMO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是一道不等式的证明题: 问题1设实数x、y、z都不等于1,满足xyz=1,求证:  相似文献   

3.
上期问题答案为了弄清楚第100个三角形数是多少?让我们先来看看前几个三角形数的排列规律:一个点,就是第一个三角形数1:一个点下面添两个点,就是第二个三角形数3:下面再添三个点,就是第三个三角形数6:下面再添四个点,就是第四个三角形数10:…………于是我们看出了一个规律:第几个三角形数,就是前几个自然数的和。这样,第100个三角形数就应该是前100个自然数的和,即:1+2+3+4+……+99+100=5050本期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把1、4、9、16、25……这样的自然数叫做正方形数。因为…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第Ⅱ卷第21题是一道定值、最值问题: 考题:已知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两点,  相似文献   

5.
高峰 《中学教育》2005,(7):63-63
请先看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第一条:对老师称呼要礼貌。第二条: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第三条:有问题要举手。第四条:可以坐着与老师交谈。第五条: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  相似文献   

6.
吴小峰 《生物学教学》2005,30(11):49-50
在2005年《生物学教学》第4期第45页,黄建华老师的《高中生物学中的“组合”问题》一文中,有一例为“例3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生物产生的配子有三种AA、Aa、aa,它们的比例是( )A 1:2:1 B 1:1:1 C 1:4:1 D 1:3:1”,黄老师精要的讲解,让我浮想联翩,静下心来总结回顾。以下是笔者对这类问题的几种处理策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3年浙江文综历史命题稳中求进,平稳之下有突破、有创新,主观题第39题尤显突出。第39题的材料、问题及答案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广东卷)第21题: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2)第2步:I^-溶液的获取。  相似文献   

9.
党风与社会风气屈培恒社会风气问题,是当前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而社会风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风的状况。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只有搞好党风,才能改变社会风气。”(《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页;第2卷,第1...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第2期《数学教学》第811号问题: 在△ABC中,AB〉BC〉CA,点E、F分别在AB、BC上,满足AE=CF=AC,点O、I分别为△ABC的外心、内心.已知EF⊥BC.求证OI//BC.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了该问题的拓广,并给出一个解析法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13题是:《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下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升.  相似文献   

13.
高峰 《今日教育》2006,(7S):95-95
请先看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第一条:对老师称呼要礼貌。 第二条: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 第三条:有问题要举手。 第四条:可以坐着与老师交谈。 第五条: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  相似文献   

15.
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页第12题,教师呈现一张商业发票并提出问题:每瓶墨水多少元?  相似文献   

16.
上期问题答案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只要仔细观察前几个正方形数的排列特点:第一个正方形数(1行1列)是1,也就是1×1;第二个正方形数(2行2列)是4,也就是2×2;第三个正方形数(3行3列)是9,也就是3×3;第四个正方形数(4行4列),也就是4×4……按这样的规律,第n个正方形数就是n×n。那么,第100个正方形数就应该是100×100,也就是10000。第二个问题稍微困难一点,要先看看正方形数的排列特点与前几个奇数的和之间有什么关系:1个点就是第一个正方形数:1在1个点旁边添上呈形的3个点,就…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12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并能根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读贵刊2001年第1期第32页的文章《生活中的物理:打蛋问题》一文,颇有异议,提出来商榷。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假设相碰两蛋无差别。两蛋是水平相碰,而且碰撞部位都在腰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是正确解决一类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好方法,要及时让学生掌握这种解题的方法,从初中阶段起就应加强运用这种方法解题的练习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升入高中后,具有较强的解决分类讨论这类数学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在初中数学课本中,已出现了一些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如:原初中代数第一册课本复习参考题P180第10题(3)a与-a哪一个大?P181第18题(l)a+b一定大于a吗?为什么?(2)a-b一定小于a吗?为什么?初中代数第三册复习参考题九P29第3题:a的绝对值是什么?P46:求a2的值;初中代数第四册复习参考题十…  相似文献   

20.
关于自学考试毕业生的使用与待遇问题关于自学考试毕业生的使用与待遇问题,1988年3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第七章有明确的规定。为了回答考生的询问,也为了用人单位有章可循,现将第七章全文重新公布如下:第七章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