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本科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创新型人才必须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系列加强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较为欠缺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能够显著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具体案例,从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开展和实验结果与讨论等方面探讨了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具体实践过程.结果表明,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大有裨益,是当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科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的知识基础、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前,我国高校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存在脱离社会需求的现象;重科研、轻教学,科研活动与本科生教学未能有效地结合;重知识传授、轻情商训练,高智商与高情商未能有效地结合.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于社会与他人,在实践中创新;人文与科技相结合,通过跨学科整合,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知识视域;使本科生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激励系统,注重科研方面的高情商的训练与养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方及行业在新时期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目前教学型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出现的缺少长效机制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连续、不系统等问题,提出了科研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路,给出了利用科研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协同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学生搭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可以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文章指出,通过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践环节,使得知识和经验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传递更为顺畅,能够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与企业共同打造科研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新世纪我国教育界的培养目标,由于对创新型人才内涵认识的差异性,造成我国教育界对人才培养实践上的偏颇,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学生的创新人格才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本文论述了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校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创新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育力度、拓宽实践教育维度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实践教育研究现状及实践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国内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纵横结合搭建多维实践教育平台的新模式,为高校创新人才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构建工作刚刚起步六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激励机制、人员素质结构,领导水平还是文化氛围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对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型教师团队构建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高校管理者在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创新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然而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课外科研基地班”,结果表明,课外科研基地班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课外科研基地班有效整合了学院科研资源,营造了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增强了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提高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在运用自组织理论探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人才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平台等三个角度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提出的迫切任务,学生工作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从创新学生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工作机制、发挥育人合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对研究型大学实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地.在信息化时代,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来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才能提升高校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人才:高校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白 《高教论坛》2007,(6):66-69
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根本任务.面对这种新形势与新挑战,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有新视点,科研应全程性地融合于高校教学过程;改革高校教学方法要有新思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学科带头人水平,塑造教学名师.特别提出要加强高校教学与农业科研相结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还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徐思师 《文教资料》2014,(5):123-124
结合当前国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加强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对推进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为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结合学生党员成才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理念、活动载体的创新,加强对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并在创新实践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从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对“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教师能力提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期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黄成忠  张育广 《文教资料》2014,(32):121-122
大学生社会实践历来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社会实践理念、创新社会实践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投入和创新社会实践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研究型学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师资与科研、教学改革实践、实验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情况,并着重在改进课程设置、完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培养、开拓学生视野、科研与教学互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为探索工科研究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