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瞿秋白曾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作用、分类作过一些分析评价,形成了他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有时也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对瞿秋白的知识分子思想做一些分析和思想,可使我们更全面认识瞿秋白,认识中共党史的一些问题。而且由此与现实问题结合,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分子与当前知识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学界从新的角度,从更宽的视野和多角度对瞿秋白思想研究、生平论述以及与其他革命党人思想对比等方面体会和品位瞿秋白个人细腻的思想情感。但是不足之处是理论观点相对肤浅,大部分是简单的材料罗列,理论基础薄弱。本文将从社会性质和革命基本问题、社会主要特点和社会各阶级等方面分析和总结瞿秋白的理论观点,为我们正确分析和认识现代社会国情提供基本方法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新闻思想、宗教思想、教育思想和中西文化观作一综述,对他的一生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还瞿秋白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人和政治家这两种身份认同的激烈交锋贯穿了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从《多余的话》中可以看出,瞿秋白明显趋向于文人身份,而对政治家身份持拒斥的态度。这与他对革命的理想化认识及其绅士意识有关。瞿秋白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性格所导致的文人从政的悲剧,毋宁说是诞生在一个革命语境当中的知识分子的由于时代而造成的悲剧,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在我国现代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知识分子命运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中国思想文化界非常活跃。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却没有真正弄清楚。在各种思潮中,瞿秋白最初是受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受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影响的,后来又转向憧憬社会主义学说,然而也是朦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处于“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晚,绝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从一些报刊杂志上学得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12月18日到苏俄的赤塔后,瞿秋白第一次得以接触俄文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与俄共(布)的政治理论读物。所以说,五四时期,瞿秋白的政治信仰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包括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大杂烩。瞿秋白是在赴苏俄考察之后才最终选择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江泽民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在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认识、对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要求与期望、对知识分子政策强调的重点三方面,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把我党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向一个更高的理论境界,从总体上实现了其知识分子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下均简称《饿》和《赤》)作为中国新文学最早的两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作者瞿秋白本人和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对中共党史来说,它们的意义更加伟大.《饿》实际上是瞿秋白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飞跃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赤》则是瞿秋白基本完成上述飞跃后开始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前进的历史.从《饿》到《赤》,瞿秋白的思想一步步地完成了质的变化,《赤》写成的一九二二年,便是瞿秋白思想分质的界线.这一年,他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辉道路.《饿》和《赤》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现代史上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探求光明、不断前进的闪光足迹,也为研究我们伟大的党开创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阶级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 ,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三个最重要的理论支点。只有到了瞿秋白时代 ,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才基本上具备了自己的概念系统、学说体系和相应的思想深度 ,才真正成为一种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话语。瞿秋白为中国革命文学理论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文学思想也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终形成做了必要的探索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的文化思想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瞿秋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中国文化现实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国新文化的崭新认识,即中国新文化是时代性和传承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应以人民大众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屈原研究一直在原地踏步,学者们从来没有勇气提出新思路,解决新课题.其实屈原及其作品研究需要重新确认七个难题:(一)屈原名字源流;(二)屈原生日源流;(三)屈原官职源流;(四)屈原作品流变源流;(五)屈原列传中的屈原事迹;(六)屈原故乡源流;(七)屈原放逐问题;我们要设法解救屈原,要恢复屈原普通人东地兵的人性、人位、人格,要把他从似人非人的神鬼境地拉回来,不能让他的灵魂再遨游天宫,要恢复他东地兵的本来面目.我们要设法阻止東汉王逸《楚辞章句》荒诞注释的扩展,完全抛弃汉代俗成的错误,重新运用先秦时代甲骨文、金文、简文文字原意注释屈原作品,恢复屈原作品章句的原意,这样我们才可能读通先秦时代的屈原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屈原作品的历史价值,才可能恢复屈原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创作的楚辞体文学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由于朝代邈远,战乱频仍,使很多关于屈原的珍贵史料荡然无存,因此,对这样一位重要的作家,关于其生平的材料却只有一鳞半爪,使后世的研究者对其人其作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关于其生辰的争论一直是个焦点。自王逸,朱熹各自提出关于屈原出生日期的观点以来,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便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代,更是对屈原的生辰进行前所未有的实证性研究。本文尽量穷尽关于屈原生辰的研究成果,以期能给后来研究者提供这一论题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16.
依照现代学术话语,元曲是散曲与杂剧的总称,从“曲”的层面看,作为合乐而唱的“韵”文学,杂剧与散曲均可归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元代的文学语境,从当时文人的视角观察,散曲与杂剧仍有明显的区分,散曲可归为“乐府”的范畴,杂剧则归属为“传奇”、“院本”一类,它们不仅各有其独立的艺术生命形式,甚至称谓也不尽相同。明代以来,散曲与杂剧的观念发生了微妙的衍变,散曲逐渐与杂剧并称为“元曲”,与元代文人固有的“曲”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元曲”的称谓及观念作细致的梳理.以彰显杂剧与散曲的渊源流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战国末期南方楚国的楚辞(屈、宋诸人的作品),在两汉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人对屈原的评价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思想根源大相径庭.贾谊、刘安、司马迁一派,主要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扬雄、班固、王逸为一派,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各派内部思想观点亦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8.
历来对楚辞的研究,常存在视野单一,思路僵化的问题。颜翔林教授的新著《楚辞美论》,以打通中西的现代解读范式,综合运用各类较新的近现代人文学科理论,对屈原和楚辞文本进行了精深的分析思辨。结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对前人的一些固有观念进行了反拨,可谓新意迭出,对美学史的写作构架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轼很敬佩屈原。他虽然没有写过专门评论屈原的文章,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赋、书信和杂文里,找到一些和屈原与《离骚》有关的文字,《屈原塔》诗和《屈原庙赋》,就是其中最详细的资料。本文尝试尽量把这些资料集中在一起,加以分析和讨论,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苏轼对屈原和《离骚》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