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衹园祭是日本京都八坂神社的例祭,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规模被列为“日本三大祭”之一。它不仅表现出引人入胜的日本传统化特色,更以汇集东西方不同地域化的特点而吸引世界的目光。其中,中国化的影响显而易见,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位置。本通过讨论其成立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中国化的渊源关系,探讨在民俗信仰方面中国化对日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长久以来,日本始终保持一种对外开放的民族性格,积极地依靠吸收中国的文化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从而使日本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所以说,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节日,是人类社会各个种族普遍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端午节是备受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影响也扩大到了周边国家,形成了辐射广大的“祭祀圈”,如韩国在我国传统端午节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的“自我选择”,从而发展出独具大韩民族特色的端午祭;日本也逐渐形成了“端午男孩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不但有许多的欢庆活动,而且还兼具公共卫生预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适应与文化冲突交叉的视角,透视了中国儒学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论述了日本文化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机制、选择形式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动态表现;说明了日本文化在接受中国儒学的过程中,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悖离”的二元现象;着重分析了日本诗学对中国儒家诗学从全盘引进到批判汲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和服上高雅优美的纹样,不仅表现了日本民族对自然和风土的细腻感受,也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服纹样作为日本工艺美术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通过追溯纹样与和服演变的历史,总结出和服纹样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特点。同时,论证了和服纹样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唐服是日本服饰及其纹样设计的绝佳模本。  相似文献   

6.
与很多文化现象一样,日本关于牛的民间信仰与民俗亦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与日本传统社会文化相融合,体现出多元化的信仰形态,赋予并反映着日本文化的基本性格。本文拟通过探讨日本牛信仰的发端、形态和内涵,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文化形成的历史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以促进中日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10,(12):16-17
10月23-24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组织广大学发们参加了该校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校园活动——“工大祭”。中国留学生们以中华传统美食为媒介,加深了与日本民众的交流,结交了众多的国际留学生朋友,在日本社会中传扬和推广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晓玫 《考试周刊》2014,(41):29-30
创世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天地、宇宙、万物的各种想象,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原始信念,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民族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民族性又使两国文化都散发出了独特光芒,特别是日本神话中的皇权思想、天皇的由来、英雄观等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和日本,有许多文化现象极其近似。这是汉唐以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上频繁交流的结果。在这中间,特别是两国人民在长期历史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相互影响的现象更多有表现。这点已经引起中、日两国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日本学者尤其注重研究我国南方稻作文化的习俗特点对日本的影响,并从中探讨日本文化源流的根源。其中,我国稻作文化区域的民间文学形态在日本的民间故事中也更多有体现。它  相似文献   

11.
禅宗起源于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较深。日本的语言中残留了禅宗的丝丝痕迹。日语的汉字读音体系、单词的汉字表记法等都受到了来自禅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日语里,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来源于禅宗及其相关文化。  相似文献   

12.
禅学思想对唐代文学有重要影响,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的俳句亦有影响。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禅学思想在二者中的体现又有所不同:中国文人把儒、释、道三者相结合,创作出中国化的禅诗;而日本对于禅学的吸收更为纯粹,在俳句创作中深深地体现出禅学思想,甚至禅学思想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于6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形成了富有日本特色的“阴阳道”①,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期间对日本的政治、宗教、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阴阳思想被当时的日本高层借鉴有其必然性,与当时日本国内的历史背景关系甚密。其一,它迎合了当时日本统治者的需求,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其二,大陆的阴阳五行思想为朴素的、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的日本原始信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其三,为儒家思想韵传播提供了方便。其四,推动了日本古代历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发达的社会教育已被世人列为学习的典范,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社会教育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其研究可谓了解日本社会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笔者试图从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出其日本文化对社会教育活动发展的深层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喉牙声转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喉牙声转原理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发现喉牙声转规律作为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语音现象,不仅对我国的语言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对日汉语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着重于从其著作探讨明治时期的方方面面,国内的研究也多倾向于其与日本的关系。中日学术界都指出,在诗歌创作上,黄遵宪明显受明治汉诗的影响,而忽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及传统文化对其杂事诗创作的内在作用。《日本杂事诗》虽是旅日的产物,但黄遵宪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和对乡土文化的深刻体验。使其旅日诗歌不时出现中国风物,传统诗词意象和创作手法则贯穿其中。此外,黄遵宪心怀家国.受杜甫诗史书写精神的影响.其诗多以时局、变法和兵防为内容。而这也是日本杂事诗多书写乡土风物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博多祇园山笠行事"是日本福冈夏季祭典的代表,更被国家指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这个民俗事项在769年的历史传承中,有赖于日本政府、地方组织、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和保护。"博多祇园山笠行事"同时也在当代日本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而广被关注,它体现出在相同文化体系内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认同.<诗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它的鳊撰与历代注疏都体现出儒家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是中国儒家文化体系的主流思想.此外,<诗经>不仅是中国的经典,它还外传至日本,被日本统治阶级所接受.文章论述了日本权重学者对<诗经>的接受,以及对<诗经>所反映出的儒...  相似文献   

19.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期。弥生文化是比绳纹文化更为进步的一种新文化,水稻的栽培和铁器的开始应用是其主要特点。许多中日两国学者怀着对弥生文化自然演进的怀疑和通过对考古发掘遗物、遗迹的研究,认为日本的弥生文化是中国移民携带的大陆新文化要素促使形成的。在这一作用过程中,中国移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前二、三世纪,大批的中国人进入日本列岛。与此同时,他们向日本传入了从中国大陆带来的稻种、铁器、青铜器和水稻栽培技术及金属器具冶炼技术等,使日本由绳纹文化进入到弥生文化,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