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历来是聚讼最多的教学科目。自从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以来,关于语文教学低效的批评就不绝于耳。在1997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批评更是达到了顶峰。时至今日,语文教育和教学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可以说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可是对于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批评非但没有消停,而且似乎更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低效益现象,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候语文由此受到很多的批评,吕叔湘对语文“少、慢、差、废”的批评引发人们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自那以后尤其是新课改以前的诸多语文教育改革其实都可以看作是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改革,其旨归都是“有效教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语文教学价值的评价不能囿于“有效”与否,在语文领域,对于“有效教学”理论必须给予批判,加以辨析澄清。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语文教师来说,尽管入选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实在是很有限的,但他们却能自觉地用“鲁迅”为语文教学“补钙”,形成“鲁迅教学的批评化追求”。文章首先对“鲁迅教学”和“批评化追求”这两个概念作出界定,并在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论述了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从运作策略上提出了榜样示范、学识积累、思路点拨和思维拓展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式设计。全文融理论阐述、经验总结和操作设计为一体,对鲁迅作品和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这一门学科在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被打入“不受欢迎”一栏,地位仅次于政治科。历来的语文科教学效率常被人嗤之为“少、慢、差、费”。吕叔湘先生对此曾深有感慨:“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又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前几年还有人提出了言辞更为激烈的批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而语文教师因此也招致种种责难。  相似文献   

5.
三“、细、实、活、深、严”的教学风格过去,曾批评语文教学教得过细,把语文教成了“碎片”。这种批评,是针对语文教学分析过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词语、段意、中心思想,以及进行文字游戏式的练习等而言的。对于“细”要具体分析,要细在什么地方,细到什么程度,要防止走向另一端,即“过粗”。现在有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就有些过粗“”过虚“”过浮”:有的词语该让学生理解的,马虎过去了;有的句子该让学生体会的,也放过去了。针对这些偏向,我认为我们学一学袁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有必要。袁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曾做过科学的阐述:“所谓细,就是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低效”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为此人们对其诟病甚多,而对此批评较早,影响最大的,要数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上曾经对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提出过不少的批评。认真反思。语文教学中也确实多多少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需要改进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实行几年来,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不断渗透到教学中去.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有效教学”的提出是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的一项有力措施。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彻有效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有一种观点就广泛传播开去:阅读即对话。于是有人呼吁:语文阅读教学的独语状态已经延续得太久,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深受其苦,亦招来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当然,这种独语状况被摈弃后,有目其睹的结果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语文教育教学可谓是麻烦缠身,国人群起而攻之,仿佛真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然而,“有深度的批评”多,“有价值的建议”少,对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往往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语文教育在迷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建构。然而,虽不乏星星之火,却未见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0.
由于职教类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故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了职校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从“多激励少批评”、“多感悟少分析”、“多阅读少训练”三个方面对此难题加以阐述,探寻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语文教育教学可谓是麻烦缠身,国人群起而攻之,仿佛真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然而,“有深度的批评”多,“有价值的建议”少,对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往往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语文教育在迷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建构。然而,虽不乏星星之火,却未见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语文的定义之争延续数十年,仍未达成共识,语文教学也经常被大家批评为高耗低效、问题不少。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有许多条,但是有一条却一直未被人们发现,或被忽略。就是缺乏一种“聪明”的、机智的、科学的即合乎规律的“真语文”认识,使之陷入一种随意的、粗放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提法:“让学生简简单单学识字!,,追溯这句话的源头。最早当源自于吕叔湘先生对于“文革”以后语文教学中“课堂变胖”现象的批评——即文章浅显易懂,教师反复唠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课改以来,崔峦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张庆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之后,于永正先生也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认为教学目标简约,学生能读会写就可以了;教学方法简洁,让孩子读懂课文明白道理就行了;作业要简化,学生能写字会作文就够了。  相似文献   

14.
百年语文发展史,是一部语文教育背离与逼近本真之曲折探讨史。历经几次重大变革,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从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撰文批评语文教学以来,语文教学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现象,以致成为遭受社会批评最严厉的学科。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研究是诸学科中相对活跃的一部分,表现之一便是旗帜多,创意多。近期看到一些文章,都在批评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追求,甚至对语文教学的效率观提出疑义。在这些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如黄厚江老师的《“有效”还是“品质”:语文教学的追求选择》(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3月上旬刊)(下称《“有”》文)。笔者担心,一些名师的去效率言论,会动摇几代语文人苦心积累起来的效率意识,使认识不坚定的教师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面是受到的批评最多、最强烈,一面总是充当着改革的先锋,语文教师既要在“应试”中拼杀,又得不断接受改革的“冲击”,这就难免使其陷入迷茫,“这语文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了!”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慨叹,这就是迷茫的集中体现,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不断地在迷茫中寻找出路,有一种“问读”式教学(姑且如此称谓),或许就是大家“寻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覃升刊 《广西教育》2006,(7B):93-93
前几年,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一度“黑云压城”,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尽管有些夸张,有些尖刻,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人生”。在不少学校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赫然排在末位。是语文教材的毛病,还是高考考题的问题,抑或是社会舆论的“误导”?但语文教学的枯燥、缺乏灵性,即语文教师的教学缺乏个性无疑是我们不能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两道考查语病的题:1、“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报端。”2、“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语病是,即语义不明,是讲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还是讲批评和指责不负责任。另外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一比较,我们还发现后一道题中的句子比前一道题中的句子多了一个“于”字。那这个“于”字到底该不该要呢?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P1776),我们看到“诸”是“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例如“付…  相似文献   

19.
“误尽苍生是语文”是对语文最大的批评,中学语文教学不尽人意,甚至频频遭到人们的非议。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关心、讨论,那么多大家进行指引的语文教学却仍步履维艰,难以迈出这个“失误”的怪圈?本文对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探讨,渴求能切实对现状有所改变,特别希望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找到一点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史峰 《师道》2013,(7):53-54
今年夏天,以播出“重要政治经济新闻”为主的中央电视台新闻台居然开始关注“语文教学”,报道并批评了小学语文试卷上那些“好难”的考试题目。笔者姑且将这些题目称之为“妖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