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成了热门话题,也是这一时期理论界热烈研讨的一个问题。自上个世纪起,西方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各领域产生了轰轰烈烈的影响,其中以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影响最为深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活动方式。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把人教“活”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的根本。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 ,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的要义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心理内部机制 ,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意识、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开发潜能 ,不断提升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正> 语文素质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素质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言实践活动是完成语文学习基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成功智力"理论的教育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T@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功,强调人在智力上只有智力结构的不同,而没有等级的差别.这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一次较新尝试.对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操作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抓好班级素质教育,促进人的素养和品质的提高“所谓素质教育,是指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和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班级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遗传因子也不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在班级实施素质教育应因人施教,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2.抓好巩固班级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  相似文献   

7.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外国文学教学功能定位的现实要求 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强化和道德教育淡化日趋严重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因此,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基本确定的。有专家认为:“所谓素质教育,是指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①如果把此视为素质教育的概念,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财经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思考孙晓红一、高等财经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所谓素质教育,文辅初在其《论大学素质教育》一文中认为:“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因素全面而...  相似文献   

9.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什么是素质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素质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按照心理学的解释 ,人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的先天生理特点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 ,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 ,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推崇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中学英语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又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0):21-2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80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90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2.
“人类将来的进步完全取决于人的智力开发,取决于它的智力挖掘。地球上最丰富的矿藏是在人的脑子里,影响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不是石油,也不是其它矿藏,而是通过人类智力如何来利用这些矿藏。”———委内瑞拉智力开发国务部长路易斯·马查多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的这段话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人才学界和心理学界专家们一致的赞同。实现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层次培训,运用“外化潜能”的心理技术,开发潜能,还自己一个聪明的头脑,是当代人类自我认识的科学前沿。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就此而论…  相似文献   

13.
李琼 《中学文科》2009,(12):13-14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讨论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果。大家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对学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价值。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应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有效运行的一重要心理方略,它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与智力因素相联合表现出来的并影响成就活动意向的心理因素。其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气质等。而这些因素对人的成就活动起着动力、定向、调节、强化的作用。目前,尽管对我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5.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教育的多元性,培养的是会学、会用、会创造的创新人才。我们认为,促进智能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如何促进学生智能与人格协调发展的思考中,我们注意到了美国学者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提出的智力概念———成功智力(successfulintelligence)的有关理论。斯腾伯格于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较新一次尝试。所谓成功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就是“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  相似文献   

16.
郭根福 《云南教育》2002,(31):17-19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80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90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当是现代化的科学的语文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素质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亚英 《中学教育》2002,(4):46-46,41
现代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课也应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 ,强调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体验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与做合一。从而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培养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会发现每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