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注意到,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时,常常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溺爱,认为孩子已经是弱智了,心里觉得有愧于孩子,便千方百计“补偿”孩子,对孩子生活上的需求百依百顺,却很少花时间、花精力去教育培养孩子;另一种是厌烦,弱智儿童较正常儿童行为怪异,常有“胡作非为”之举,有些孩子还时常将大小便弄在身上,给家长带来了许多麻烦,对此家长往往缺乏耐心,有的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显而易见,家长的这两种态度和手段,对弱智儿童的发展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端正家长对弱智儿童的态度,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早期干预方法,我园积极实施送教入户,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家长对待弱智幼儿常常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为溺爱,认为已经弱智,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差,因此百依百顺,很少花时间、精力去教育;另一种是厌恨,孩子常常闯祸,大小便弄在身上,给家长带来了很多麻烦,因而经常遭到责打。不论家长采取哪一种态度,对孩子的性格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对待弱智的幼儿仍然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弱智儿童筛查的分析与评价无锡县教研室朱兴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弱智”儿童。“概念”上的模糊,带来了教育上一种“怪”现象:家长为了不让子女有个“坏”名声,拼命压孩子,教师为了有个“好”分数,天天考学生。结果适得其反,不但弱智儿童的潜...  相似文献   

4.
<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说:"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家长对待学前儿童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中国自古就有"严父慈母"一说,家长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时容易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例如当幼儿犯错误时会出现一方批评一方维护,当儿童提出过分要求时一方主张满足一  相似文献   

5.
去年五月,区委、区政府把办好一个弱智儿童辅读班的任务交给我们。所谓弱智儿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轻度痴呆低能的儿童。这类儿童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不算少,而这些孩子又都属于我们教育的对象。如果让他们分散在许多家庭里,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后顾之忧,以后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反之,如通过适当的教育,则可以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经过教育,这些在心理、生理、身体上存在严重缺陷的儿童是可以慢慢地恢复智力和体力,并获  相似文献   

6.
一、弱智儿童的可教育性及发展的局限性要搞好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家长首先必须对弱智儿童的可教育性及发展的局限性有明确的认识。在弱智儿童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智力低下无可救药,对弱智儿童的可教育性产生程度不同的怀疑,导致开展家庭教育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事  相似文献   

7.
提高随班就读弱智生数学成绩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弱智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由于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随读中,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很多任课教师颇感棘手.  相似文献   

8.
家长的教子观,主要指家长对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方式的信念。如果说家长的人才观、生育观和儿童观影响着她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的话,那么家长的教子观就直接指导和约束着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一、家长对家教任务的理解与其家教重点受家长人才观、价值观、儿童观、以及家长对家庭与社会教养机构分工关系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家长认为主要是看管好孩子,使他不要出问题,并为他提供食宿,至于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教养机构的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这类家长把教养重点放在孩子的“吃喝”上,很少花时间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再如,  相似文献   

9.
一个行之有效的弱智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加拿大“弱智儿童家长辅导项目”介绍陕西师大教育系特教教研室赵微弱智儿童家长辅导项目是近20年来在英国和加拿大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是由加拿大一个弱智儿童的母亲提出的,这位母亲在总结她教育自己孩子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斯特拉·切斯和亚历山大·托马斯对135名儿童从婴儿期直到成年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有两种力量在塑造孩子的个性,一是孩子的气质,二是父母对孩子作出的反应,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其天性和父母的养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家长不同的教养态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愿望,用科学而又正确的教养态度去帮助孩子。  相似文献   

11.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东西太少了,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那么,儿童该不该玩?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2.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弱智儿童的家长对目前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本研究对在校弱智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弱智儿童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效果等有多方面不满意 ,但限于自己对孩子、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 ,又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因此 ,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同时应把家长的培训纳入改革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下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态度干预角度出发,选取随班就读的普小五年级学生120名为被试,借助想象群际接触的技术,采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的内隐污名,以及想象群际接触对改善内隐污名的作用.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对于弱智儿童具有有很强的内隐污名;就具有不愉快经验的普通儿童而言,想象积极的交往情景可以降低对弱智儿童的内隐污名.这说明想象积极的交往情景对于改善小学生对弱智同伴的态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瑞瑞 《学前教育》2007,(Z1):18-19
2007年4月2日,我国启动了首个"中国儿童阅读日",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又前进了一步。近期,本刊联合北京市某幼儿园做了一项调查:"家长最希望孩子从阅读中得到什么(a.识字b.识拼音 c.快乐 d.掌握知识多选)"。在收回的150份有效问卷中,103位家长选择了"快乐",92位家长选择了"知识",15位家长选择了"识字",4位家长选择了"拼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家长对幼儿阅读所持的态度不断地趋于科学。我们也乐观地认为,阅读推广活动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暑期到了,让我们共同为"推广阅读"尽一份力。爱上阅读,爱上这个夏天。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下面介绍11种有效的交往技巧。1.介绍信。在学年伊始,教师写给家长一封介绍信是一种积极接触的良好形式。介绍信可以让家长明确他们对孩子成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学校  相似文献   

18.
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下面介绍11种有效的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19.
“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慢慢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为此,我谨代表个人给家长一些建议: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20.
万翼 《现代家教》2000,(5):15-16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儿童法定的监护人,他们有责任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使之得到尊重与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为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费尽了心血,但儿童权益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家长的侵权行为),给孩子及家庭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