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网络成为当今高校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德育观念,高度重视网络条件下的德育教育这个新课题,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本文对网络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文化互动的产物。网络文化全方位地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传统德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出现困惑 ,面临挑战。重构适应网络空间的德育新模式成为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重构高校德育模式必须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自律教育和他律教育、全球化和民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更利于更新德育观念和模式,使德育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政治方向。因此,在高校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德性是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的。实施主体性德育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就必须创新德育理念,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变革德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育自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德育自治是德育主体的自我性德育;德育互助是德育主体的相互性德育。本人在对传统德育模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德育自治与德育互助两种德育模式对于高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倡导和培育这样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高校德育的新阵地。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提供了优化德育资源的有利机遇。加强网络德育资源建设,成为高校德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高校德育主要面临知识经济和网络普及化的挑战。高校必须更新德育观念和手段,才能提高德育效果:一是树立新道德观念,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德育方法、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者掌握相关德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高校网络德育效果的根本因素.高校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是德育信息在德育工作者与受众之间凭借网络媒介进行沟通或信息传递的过程.探讨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挥高校网络德育的作用,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导致高校德育的部分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变化。分析我国目前高校面临的新挑战,论述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高校德育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是依据高校网络德育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收集网络德育活动的各种信息、数据,包含主体、内容、客体三个层面的信息,对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与效果作出分析、评价、反馈,以提升实际德育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三个事实:一是网络本身为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支配,这一主体必须为网络负责;二是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本身是有代价和投入的,需要建构这一领域的评估体系;三是高校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德育目标实现为基准点,德育效益的获得与否需要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1.
开发高校网络德育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对课程的本体价值进行深入的哲学考察,以便确定它在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同时要求正确地制定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规范下,以网络德育价值为中心,选择和编制课题,确定课程编制模式,以构成现代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网络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德育模式,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文章在明晰网络德育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施进行了思考,探索和提出了高校实施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在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外部世界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而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作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有如下四方面:把握高校网络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辟网上道德教育新阵地;强化网络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网上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传统德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构建高校网络德育体系迫在眉睫。提出构建的基本思路和设想,其一,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虚拟性、时代性、技术性和相对性等,这是理解体系构建的必要前提;其二,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主体构建与全面渗透、集体构建与个体自建、技术构建与心灵构建等相互结合,这是把握体系构建基本方向的正确选择;其三,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主要框架体现构建内容的原则性、构建途径的层次性、构建工具的多样性,作一结构图直观展示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高校必须更加有效地加强道德教育,然而由于新道德理论建设深度不够,高校道德教育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同时德育内容和德育理念过于单一,德育模式苍白、无力,使目前高校学生在道德上虽然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要求上进、求知欲强、个人意识明显、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他们的政治信仰具有不稳定性、有很强的功利性、轻道德素质的提高、集体意识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较差等特点,因此要求高校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上应该做到目标上有层次性、对象上有针对性、手段上有多样性、内容上有整合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德育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传统德育的理念、内容、途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避、封锁都无济于事,唯有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积极利用,才能不断提升德育效能,并为创新学校德育开辟一条新路径。网络德育体系,不是另辟于现行德育理论体系之外的独立体系,它必须纳入现行的德育理论体系之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亟需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在德育工作领域主动开辟、利用网络这个新阵地。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更利于更新德育观念和模式,使德育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政治方向。因此,在高校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的创新方式。贝哈马斯交往理论分析认为,德育是师生主体间相互理解,达到一致的行为,揭示了师生交往即德育的本质,其核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研究社交网络师生关系的状况和交往行为模式的改变,充分认识朋友型、亦师亦友型、形式型的社交网络师生关系形态特点和师生关系异化原因,是实现网络德育常态化,提升网络德育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