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36年11月,傅作义绥远抗战,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绥远抗战虽是局部抗战,但傅作义的部队收复了百灵庙,取得了胜利,振奋人心,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与称赞。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积极支援绥远抗战,主张“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并宣言“全中国主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已集中完毕,只要给我们的抗日去路,我们准备立刻开赴晋绥前线”。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还发表给蒋介石的信,要蒋介石“及时改过”,“停止内战”,将内战大军开赴抗日阵线,增强绥远的国防力量。足见,绥远抗战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过去一般中国现代史著作中,对绥远抗战,大多语焉不详。现笔者略述绥远抗战的  相似文献   

2.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变化的背景下 ,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战役两个阶段 ,其尾声是收复大庙。绥远抗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对于中日双方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人民接受启示 ,团结御侮 ,抗战图存 ,以绥战为契机 ,迅速实现全国团结和全国抗战 ,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拒绝接受教训 ,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 ,又错误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力量 ,以主观意志代替战争的客观规律 ,最终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绥远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援绥抗战热潮,这其中又以中国妇女界尤为突出。本文着重就各界妇女援绥抗战的行动、表现、原因以及对内蒙妇女运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前,在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的指挥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绥远抗战”。它曾使“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王,气为之壮”。目前,史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尚少有专文论述。展示绥远抗战的概貌及其历史意义,对于进一步研究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之作用,无疑是有益的。为了纪念绥远抗战五十周年,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浅尝试。一、绥远在抗战中重要的战略地位绥远,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东邻察哈尔,南通晋陕,西连宁夏,北接外蒙古。是中国西北部的屏障。自1931年8月,傅作义将军以三十五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的身份入主绥远后,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前,作为抗战准备的重要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进行抗战精神动员。抗战精神动员既包括在教育、宣传、文学艺术等方面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种种努力,也包括新生活运动、国民精神动员的全面展开。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精神动员激扬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及其执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路线大大制约了这种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从解决民族棉纺织业危机着眼,开始实行以推广美棉为主要措施的棉产改进政策,并采取了现实、科学的措施:中央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用合作社组织进行推广;加强美棉品种的繁育工作。美棉推广初显成效:美棉在华北地区得到初步推广;棉花品质也有一定提高,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初期至抗战爆发前后,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社会和矛盾重重的国内政治,在"苦撑待变"战略背景下,在多方寻求支持不果的情况下大胆发展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取得可喜成果,实现了战略总目标,赢得了国际社会支持,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组织领导的西安事变是多种因素促成。本文认为1936年11月份的绥远抗战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则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动力。绥远抗战不仅是西安事变的契机,而且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正是从绥远抗战的胜利,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找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出路,因此毅然进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为缓解财政危机、改善税制,进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其中,战时消费税是其中开征的一项新税。国民政府开征此税除了增加财政收入之目的外,还希望能达到货运畅通、平抑物价等目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税目设置不合理、商品等级划分不明晰、征课技术不科学等原因,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甚至引发抗税罢市风潮。但是,战时消费税的开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抗战,同时也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试谈热河抗战失败的原因马熙群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七·七事变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抗击尚处于局部抗战阶段,其中以1933年长城一线的战斗最为激烈。目前,对于输关(即山海关)抗战、察哈尔抗战、长城抗战及绥远抗战都有专著问世,唯独对热河...  相似文献   

13.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艰难、曲折但又颇有成效的统一努力,使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稍后的全国团结抗战准备了条件。承认现状,利用军阀矛盾,等待时机,全面改造等正确策略的运用使南京政府成功和平实现四川中央化,尽管反人民的政权性质决定南京政府统一政策的缺失,它不能最终完成统一的任务,但这十年间中国统一趋势的出现,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国内日益紧张的抗议局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以戴季陶为首的特种外交委员会,委以外交决策大权.戴季陶接任后自感临危受命、责任重大,故而工作异常勤勉.本文拟就其后期紧随蒋介石,从抗战初期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角度上谈谈他的外交努力和评价启示.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金融立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为构筑国家垄断金融体制展开了相当规模的金融立法活动。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致使该时期的金融立法呈现出垄断性、特权性、渗透性、适时性等特征。该时期的金融立法既有其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又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与立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八年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为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被迫实施了一系列统制经济政策。在诸多统制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收效显著的是商贸管制中的统购统销。统购统销的范围,包括一些重要农产品、矿产品类的外销物品,以及粮食和棉花纱布等的国内日用必需品。通过对这些物资的统购统销,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它的一些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政策的实施,对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并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文章试图从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对统购统销这一政策作出评析,以期使我们对它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呜海和巴彦淖尔等六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撼。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巴彦淖尔等八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岛海和巴彦,淖尔等六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随即对战后敌伪产业进行了接收.一年后,又组织了清查团分赴各地,清查接收工作中种种不法行为.清查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国民党各级官员对清查工作态度冷淡,以及大部分清查人员的消极心理,再加上地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致使清查工作成效甚微,最终导致国民党民心丧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