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根长度一定两端开口的管子可以使噪音中的某一频率成份在管的空腔内共振,共振条件是波长为管长的两倍。截取八只长短各异的管子,就可以组成一个有八个音的“乐器”。把这八只管子排列好并固定在一起,放在楼厅中。当我们把耳朵从一个管口移到另一个管口时就会听到不同的乐音,这些乐音是从空气中由共振器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管子》管理用人思想极为丰富。“心制九窍”的管理思想是其用人思想的基础。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是实现这一管理思想的条件。它强调德才兼备并把德义放在首位的用人标准,讲求“明心术”、重激励的用人原则,注重人的个性差异性对管理的影响。《管子》的管理用人思想几乎涉及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可为今日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硕 《阅读》2024,(Z6):20-23
<正>音乐仿佛有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人们跟着它的节奏摇摆,还能治愈我们的坏心情。大自然中有一些动物有着天生的独特嗓音,能够发出悦耳或者高亢的声音。它们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歌唱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高音“歌唱家”:金丝雀金丝雀是雀形目、燕雀科的鸟类,它们羽毛的颜色五花八门,有红、黄、白、绿、咖啡及灰褐色等。金丝雀天生一副“好嗓子”,它的叫声清脆嘹亮、悠扬动听,它甚至能够模仿山雀、雨燕、黄雀、画眉等鸟类的鸣叫声。因此,金丝雀得到人类的喜爱,并被逐渐驯化成了观赏鸟。  相似文献   

4.
在“应试”与“培养素质”的双重矛盾中,校园文学活动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地下状态”。将以校刊(报)为载体的校园文学活动,建设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第二课堂,并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为语文教学服务,是重新焕发校园文学在基层中学的生命力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周庆宝 《阅读》2015,(Z2):64-65
小朋友们,在英语中,“说”的表达方式有四种:一是speak,二是talk,三是say,四是tell。它们的用法各不相同,我们一起来区分它们吧!一、speak表示“说,讲”,着重指开口发言;另外,speak还可以指“讲某种语言”。如:(1)Mr.Wang is speaking now.王先生正在发言。(2)I can speak English.我会讲英语。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的一个前题概念是:青年人和运动员所以不选择参加某些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体育活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些体育活动没有提供足以使他们保持参加活动的自我强化作用和奖赏。人的行为中有一个概念为大家所知,即人们对所喜欢的就去参与(接近),对不喜欢的就离开(回避)。一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并认为体育活动是有积极作用的人,常常不太容易接受所谓“体育活动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愿望”的观点。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在得不到成功和胜利时,与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新标准。在对“有效教学”研究成果认识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它们是:能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适切的教学策略;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拥有优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左”与“右”在古汉语中是两个使用频率较高、用法又比较灵活的词。随着应用场合的不同,其涵义也不同。“左”与“右”的本义,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左,手相左助也”。 “右,手口相助也”。可见,它们都有“相助”,“辅佐”之意。然而,纵观古今文章,我们发现,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左”与“右”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追溯根源,这与古人习惯有关。为此,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走近奶牛     
张嘉 《阅读》2009,(1):42-43
在“走进新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来到了三和百头奶牛场。进了牛棚,成老师介绍说:“这里一共有五百多头奶牛。”哇,这么多啊!我不禁伸了伸舌头。瞧,这些奶牛有的在悠闲地休息,有的在埋头喝水,还有的正在专心吃草……真是神态各异呀!仔细看,成年奶牛身体大约一米多高,长着一对弯弯的角,它们身上的毛是白底黑花的,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敌 国 “敌国”释作敌对的国家(“敌”有仇视的意思),如《管子·七法》:“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不能使其军队强大,却能有把握地战胜敌对的国家,这样的事从来也不会有。)此义项古今相通。 “敌国”释作地位和势力相等的国家(“敌”有匹敌、对等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已没有这一义项,值得注意。例如: 《国语·周语(中)》:“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和开展荆州市“科技进步年活动”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如下:一、实施“三项工作计划”1.“扶贫攻坚”计划。1998年,我们就按计划组织了20所中专学校和30所乡镇成校对口扶贫50个特困村,并要求长期对口扶贫,不脱贫不脱钩。针对特困村的实际情况,为增强扶贫的实效。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扫除剩余文盲;二是对适龄  相似文献   

12.
推敲     
李晓愚 《阅读》2024,(18):50-53
<正>文人写诗常常要字斟句酌,比如王安石写《泊船瓜洲》,原本的句子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想想,“到”字死板,改成“春风又过江南岸”,“过”字更有动感,但还不够形象,接着改,一直改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有生气有色彩,把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致一下子凸显出来了。所以我们说写诗作文得推敲。“推敲”一词很有意思,“推”和“敲”这两个动作都跟手有关,为什么它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脑力活动呢?说到这个词的来历,我们不得不提唐代的一位大诗人——贾岛。  相似文献   

13.
“有”和“无”是一对原括动词,“所”作为名词也是原括性的;“有所”“元所”最初都是实词性的。它们向起音节作用和构成所字结构两个方向虚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孕育并分娩出结构助词“所”。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主题探究活动的尝试,于孩子于我收获都非常大,从中也获得了许多启示。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体验学习我记得一位教育家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才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在我们大四班进行的“神奇的火”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孩子从实验的操作中知道了燃烧的秘密,还通过与父母共同制作“火箭”大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努力使每一个活动都能成为有效的教育活动,因为这才是帮助孩子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启示二:从“教师”到“家长”,挖掘家长的潜在资源在探究活动的进行中,我发现一些对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办好学校为人民,热爱学生献真情”的主题活动,并将这一活动纳入了“再塑教师形象工程”之中。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加强师德建设与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突出重点,抓到实处,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主体活动实施内容有五点:一、在“扶困助学见行动,奖励双优特困生”活动中,学校拨出奖助专款一万元,经过班主任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盐,有“万宝之中盐最贵”之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之物。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食盐的专卖制度始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管子为齐国相,对盐的管理,推行专卖制度。管子的专卖制度为一部份专卖,即以民制  相似文献   

17.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世界主流教育理念.古人有言:“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思想.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终身学习”这一概念,书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1].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于罗马召开,会议明确了终身学习的定义,即“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相似文献   

18.
智孝 《阅读》2024,(26):64-65
<正>世界上有一些“害羞”的湖泊,它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会呈现粉红色。这种神秘浪漫的色彩是由藻类和细菌的共同作用形成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奇妙的自然景观吧!  相似文献   

19.
1“小书虫俱乐部”开始报名啦!2我们都是小书虫。3“小书虫俱乐部”的会员在进行美文诵读活动。4在“走进古诗园”活动中,我们中高年级的小书虫为低年级的同学们做了回“小先生”。5我们在交流“我最喜爱的一本书”。6老师们在为我们上课外阅读指导课。7快来参加我们的最佳阅读小报评选活动吧!本期书虫发现地: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闵香玉 @俞辉  相似文献   

20.
也谈汉语的动词复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职大学报》2004,(1):105-107
本文就汉语中的动词复制结构进行分析,简要概述其他学者的研究,指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释:汉语复制结构是由“动词-宾词”和“动词-补语”两项构成。本文认为,“动词-宾词”形成结构上的焦点,需要有焦点短语来诠释这个[焦点]特征,而同时汉语中的泛动词“得”“了”需要与动词或形容词结合以及它们不同于英语泛动词的特征,焦点短语和泛动词的共同作用促成这种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