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了。  相似文献   

2.
1911年12月25日从海外回到上海的孙中山先生,席不暇暖,又风尘仆仆地于1912年1月1日赶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的南京城光复还不满一个月,战争刚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12日,“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于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胜利落成,标志着“红色闸北”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展示平台,在上海又增添了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它串联了中共党史,使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在上海的历史脉络有序地链接了起来,再现了上海作为中共发源地极其特殊的历史印迹,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4.
王冲霄 《出版参考》2006,(11):24-24
1912年1月26日.中国历史上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一天。  相似文献   

5.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前身是“吴淞水产学校图书室”,初创于1912年。1952年成立上海水产学院图书馆。1985年改称上海水产大学图书馆。2008年5月6日正式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是国内收藏水产科学文献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图书馆和国内重要的水产科学文献信息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的爆发,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这个共和国,虽然在实际上只存在了三个月(1912年1月至3月),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它不仅结束了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统治,也同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自此以后,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想做皇帝的独夫民贼虽一再出现,但无不以惨败而告终。孙中山先生在讲到这段历史时曾说:“予于基督降生一  相似文献   

7.
徐重庆 《出版史料》2012,(4):116-117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从上海坐火车赴南京,当晚10时将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布中华民国成立。随车陪护人员中,有一位被总统府委为秘书,后来成了著名科学家的任鸿隽(叔永)。  相似文献   

8.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家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一带人们常叫报纸为“申报纸”,把它当作中国新闻纸的代名词;它的影响,不仅遍及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而且扩展到海外。研究这样一家有代表性的报纸,既有价值,又有必要;宋军新著《申报的兴衰》一书,便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该书有三个特点: 一、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申报》的历史很曲折,从1872年4月30日创办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经历过英商办报(1872~1909)、买办办报(1909~1912)、民族资本家办报(1912~1941)、汉奸办报(1942~1945)、国民党办报(1945~1949)等几个阶段。本书突出的是英商美查办报与民族资本家史量才办报;在史量才办报阶段,又突出  相似文献   

9.
《上海新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纸。19世纪60至70年代初,它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战乱,那一时期的中文报刊资料已十分罕见。因此,保存相对完好的《上海新报》,其史料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深入细致地考察《上海新报》,对于研究近代中文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初为周刊;1862年5月7日改为周三刊(逢二、四、六出版,星期日无报);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星期日仍无报);1872年12月31日终刊。该报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临时政府公报》是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于1912年1月29日创刊,至4月5日停刊,共出58号。 北京《临时公报》是1912年2月13日清帝退位,袁世凯组织北京临时政府时创刊。该公报每日一期,至1912年4月29日参议院移至北京,袁世凯正式组织北京政府,5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1.
《文物保护研究》2013,58(2):118-122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aterials used in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wooden art objects from the Saxony region in Germany. The use of such materials must be seen as early attempts to find a conservation treatment for wood. The docu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oils and oil–resin mixtures. The results from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samples of historic preservativ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called 'Puckelin') carried out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alysis confirm the use of tung oil as a drying oil, whereas the use of linseed oil cannot be excluded. Colophony and, probably, amber varnish were used as resinous constituents.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a conservation material dat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st likely contained rapeseed oil.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分布式整合专业信息资源的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图书馆缺乏专业人员无法实现专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提出了分布式整合专业信息资源方案模型,并重点论述了图书馆作为该模型的主体应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收藏中国近现代历史证章多年,有幸收集到晚清时期的上海会审公廨证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