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是中国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参与中欧科技合作最活跃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本文分析了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未来的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李研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35-39
中欧关系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方向选择.中美竞争加剧情况下,我国应主动作为,为中欧关系发展增添新的积极因素.以博弈论为视角看待当前中欧关系,中欧双方完全有可能实现"非零和博弈",充分释放中欧关系发展潜力.科技是中欧合作的传统领域,可作为引领新一轮中欧关系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欧科技合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宏观上的归纳,发现中欧科技各领域合作均从具体项目着手,由点及面,最终形成了以《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为指导、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个领域为主要发展平台的合作制度体系。中欧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对多"集中管理、多头管理和协作管理三个时期,管理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整合了中欧科技合作的现有资源,使双方的合作朝着高效平等的方向发展。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的中欧合作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从FP4以来双方的合作项目数、合作资金、参与人员数等都有了大幅提升,正在执行的"地平线2020计划"中的联合资助机制更使双方科技合作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过40年的曲折发展,中欧之间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中欧关系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依然无法回避.“新常态”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走向何方关系到世界两大最重要经济体的未来发展.欧洲对华政策是否稳定、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效果如何以及美国强硬介入中欧之间等因素都将成为新时期影响中欧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欧科技合作背后的理念透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国际现实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中欧科技合作的状况,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欧合作新的状况为重点,分析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合作背后的理念及其展望,并就中欧今后合作的策略与定位做了深入地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中国科技部和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共同设立了中欧联合资助计划,以支持各自的科学家开展联合研究。学界对该计划的评估和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基于“十三五”中欧联合资助计划绩效评估的展开,通过综合的评估方法,对联合资助计划的目标定位、资助现状、资助成效和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外联合资助计划和合作计划的评估,以及未来中欧科技合作的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评估结果显示,中欧联合资助计划具有多边合作优势,产出多样、成果瞩目,促进了中欧间合作网络关系的深化和拓展,为合作多方带来了收益,促进多边发展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最后,结合中欧科技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对中欧未来科技合作提出加大重视程度和合作力度、以平等的机制推动开展项目合作、增设中欧间软科学合作项目、加大宣传力度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欧科技合作现状、基本经验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本文在分析中欧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加快中欧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科学》2005,(5):159-159
为增进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在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领域的对话和经验交流,促进新世纪中欧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丰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5月12-13日,“中欧科技政策和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部、欧盟委员会科研总司、卢森堡大公国政府(欧盟主席国)联合举办,中国科技交流中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欧盟驻华代表团承办,并得到中欧科技界的大力支持。论坛的主题是“新世纪科技发展与中欧科技合作”。来自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和我国的科技官员、知名学者和企业家约400多人出席了论坛。国务委员陈至…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值此庆祝中欧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中欧双方在北京举办科技战略高层论坛,这是中欧科技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对筹划未来、推动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政府机构和科技计划两个层面,对中国政府于2008-2012年资助的中欧合著SCI论文的数量、国别、领域、联合资助、高影响因子论文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政府资助的中欧合作研究规模大、领域宽,超过半数的合著论文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助;国家科技计划资助的中欧科技合作呈现出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合作特征。同时,也发现中国政府资助高影响论文数量少、重复资助、对多边合作资助比例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科技计划加强对欧盟开放合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新的国际大环境,我们与国际接轨将展开更加开放的合作。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40年来从未动摇过,而如今,欧洲发达国家也更加需要与中国展开合作。比如2013年中欧双方签订《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协议,2015年,时任中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先生和时任德国副总理菲舍尔先生协商成立德中工业4. 0联盟,以促进更多的德国技术与中国互动合作。德国的创新能力极强,其中的领军人物是一大批以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为主导的中小型企业。通常当这些微创企业的研究具备产业化能力后,都可以在德国政府支持下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鄂欧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加快鄂欧科技合作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及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展望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11日,中国科技部和欧盟研究总司联合发起的中欧科技年(China-EU Science&Technology Year,CESTY)启动仪式暨高层研讨会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中国科技部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吴忠泽同志率领的中方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中欧科技年的启动仪式并参加了作为启动仪式一部分的中欧科技合作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中欧在欧盟第七框架“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内的合作,增进中国科研人员对欧盟第七框架的了解,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在欧盟中长期科研计划中的参与度,中国欧盟科技合作促进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欧办)派员参加了于2007年11月28—2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信息和项目对接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欧盟框架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国科技合作计划,为了提高中方参与欧盟框架计划范围和程度,本文介绍了中国参与欧盟第五、第六框架计划的现状、特点和基本经验,总结了中方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合作需求,提出了促进中欧科技合作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货物运输新的渠道和基础设施"互通"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运输合作平台。文章在阐释"中欧班列"运营的战略意义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新的运输方式,指出"中欧班列"在我国对外贸易运输中的地位与作用有限,只适用于远离东部沿海港口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国际大通道沿线地区,且在合理的地域范围内运输适宜的货物,才能盈利。最后,作者提出构建轴-辐组织模式,打造关键货物集散枢纽,统筹规范组织"中欧班列",以降低"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从而产生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欧盟研发政策的创议形式、决策程序及执行手段,给出了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志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303-304,318
为进一步贯彻新时期的办院方针 ,更好地发挥国际合作对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推动作用 ,同时总结交流我院与西欧各国 2 0多年来合作的经验和体会 ,配合我院国际合作的战略转移 ,使中欧合作朝着长期、深入、稳定的方向发展 ,院国际合作局于 2 0 0 2年 5月 2 9— 30日在北京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在开放合作战略的指引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力开拓和深化对欧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合作网络,努力创新国际合作形式和内容,持续推进项目组织和遴选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积极推动中欧科研人员之间的实质性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欧合作新局面。本文以"十二五"期间(201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欧洲合作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欧合作的现状与特点,并就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