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材料、器具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文章着重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寻找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将会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并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两宋在我国历史文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繁盛的饮食文明引领了新的饮食文化风尚,崇尚素食的饮食习惯流传至今.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影响,素食至宋代已经初步形成一种饮食文化体系.探寻素食背后的原因,有助于理解宋代饮食文化的变化,把握宋代饮食文化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就饮食民俗中的性别表现来说,新疆民族既有和其他地区、民族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充分体现了新疆民族的性别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大地上,撒拉族的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习俗的一部分,是本族传统突厥文化、当地高原文化及伊斯兰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晶,独具撒拉本族的特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华大地各族和谐共处、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特点。然而,饮食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与发展的,每个民族的饮食形式、食品种类与其经济文化类型和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简要概括了撒拉族饮食文化的品种及特点,并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以餐饮业发展中的个案来阐释撒拉饮食文化的发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机遇和挑战,进而挖掘饮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彭毅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14-16,21
饮食是无声的文化,它是一种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为社会整体所集体认同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汉阴饮食文化生成机制、饮食结构及类别、饮食礼仪等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展现了汉阴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广西客家群体庞大,是中国第四大客家人聚居区。当前对于广西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的制作方式,食品形成的来源、传说、记录,菜品中的禁忌文化和菜品中的寓意解释方面,未能更深入地揭示这些饮食文化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通过对广西客家饮食中的典型食品特征的研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意识观念,挖掘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深层含义,使其制作方式的特点与文化的深层关系能够得到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9.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受阴阳、五行以及中庸学说等思想的影响,菜碟圆圆,酒杯浅浅,却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内涵。文章从宏观层面,着重探讨我国饮食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想,进而说明饮食文化源于饮食,又高于饮食,达到饮食与文化、思想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是疍民饮食亲水性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广西疍民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疍民饮食文化有着特有的习俗符号、结构和禁忌。上岸定居后,疍民的饮食禁忌逐渐消亡,饮食结构趋向全面平衡的方向发展,隐藏在现代疍民饮食文化变迁过程的背后是关于族群饮食适应都市化生活、饮食安全与健康的人类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与饮食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饮食文化的内涵,还对旅游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饮食文化资源旅游的现状,剖析其所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弘扬河南饮食文化、依托河南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饮食文化旅游线路、深入开展体验式饮食文化旅游、加大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简称"特色理论")饱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军旅文化的丰富内涵.由邓小平创立的"特色理论",内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的底蕴;由江泽民发展的邓小平特色理论,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由胡锦涛完善的邓小平理论,内含着中国军旅文化的底蕴.饱含文化底蕴的"特色理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中餐,中餐菜单中菜名的英译成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必要手段。以中餐菜单菜名的命名方法为基础,运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探讨中餐菜单中菜名英译的各种方法,达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在各自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特别是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日本,从遣唐使时期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饮食文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既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因。对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意义、理论体系构建与加强研究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研究,并为孙子兵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拓展《孙子兵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廓清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民俗学的角度阐述了青海饮食文化的相关问题,主要对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归属、饮食结构、饮食礼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青海饮食文化兼有农业和牧业的饮食结构,因为民族和文化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饮食结构和礼仪也呈现不同一般的特色,青海饮食文化可自成一体,代表了多元的高原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反映于军事,就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文化。发源于大陆农业文明的中国军事文化,与产生于海洋商业文明的西方军事文化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的集中表现:一是义利之争——中国军事文化重义轻利,西方军事文化重利轻义;二是道器之别——中国军事文化重道轻器,西方军事文化重器轻道;三是力谋之辨——中国军事文化信奉智慧加谋略,西方军事文化崇尚力量加技术;四是和战之偏——中国军事文化偏好和平趋向保守,西方军事文化注重进攻无视道德。与此相反,具有中华民族典型意义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军事文化,既有中国军事文化注重和平、仁爱天下的优长,又有西方军事文化崇尚斗争、长于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谋统一、求和平、重防御、讲凝聚的军事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比较中西方军事文化的异同,把握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军事文化,对于我们进一步开掘中华民族军事文化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维吾尔族在饮食及饮食活动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以及不同的分工及由此体现出的维吾尔族性别观。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其中记载了与饮食有关的很多器具,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而且还可以管窥古代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风土、生活习惯等有不少差异。饮食习惯也就多种多样。韩国虽然地域相比中国较小,但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从中国和韩国的饮食生活文化进行比较可以总结中韩两国的一些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