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洪静 《教师》2010,(28):87-88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人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浅议创造性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诵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听名家诵读或者教师诵读、学生自由读等诵读形式,往往只是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流于肤浅。无法深入地去咀嚼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诵读教学,古已有之。诵读,可以把诗歌中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是学生与诗人心灵碰撞、与诗歌情境相互交融的最重要的手段,是我们诗歌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长期以来,高中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重视诗歌内容与手法的分析而轻视诵读,语文教师对诵读的认识不充分,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指导学生诵读,甚至自身缺乏诵读的知识与指导诵读的方法、技巧,诵读指导不到位,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学生走进诗歌美妙的艺术殿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从而使学生掌握诗歌语言、意境、内涵.  相似文献   

5.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水平。读,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诗歌,有其独特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其中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新诗,是非出声诵读而不能得其神韵的。教读过程中,我借鉴了古代…  相似文献   

6.
洪静 《教师》2010,(25)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以往,对诗歌教学总是以条分缕析的解读,分割式的探究来破坏诗歌的美感,这是不可取的.朱自清说:"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康辉 《现代教育》2011,(Z3):102-102
在完成《唐诗宋词选修》模块的教学后,诗歌教学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诵读量,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二是在诵读的基础上品读、感悟文本,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三是进行诗歌创作,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因此,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落实诵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独特的美感,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俏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2):106-108
传统中学诗歌教学的模式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丧失了语文的灵魂,故提倡在诗歌教学中重视诵读这种既传统而又符合语文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诗歌教学体现出诗歌的特征、文学的色彩,让诗歌教学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形式多样,但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反复呤咏诵读应是解读诗歌的几个基本途径,也是诗歌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诗歌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诵读法可以扭转这一局面.向学生介绍诵读背景资料、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诵读作家的其他作品、布置学生诵读诗作等做法,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能感受诗歌语言的精髓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文章主要以闻一多的“三美论”理论来探讨小学生在诗歌诵读教学的一些规律,也充分强调了诗歌诵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钰 《语文天地》2013,(17):41-42
中国古典诗歌是国学经典,学生从小就有涉及,无论是从文化的传承,还是从语言能力的提升,或是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角度,加强诗歌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是重要的。那么诗歌教学有什么有效途径呢?一、诵读——以读促情  相似文献   

15.
诵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要做到诵读而致精,在诗歌教学中,应当突出"诗眼"与"秀句",启发学生的审美关注与诵读兴趣;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收获语言美感;加强语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诵读记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利莹 《湖南教育》2005,(14):22-23
我们常见的诗歌教学方法是:首先大谈写诗背景,接着逐句翻译或讲解,然后分析写作方法,最后谈如何鉴赏。讲完后,让学生读一遍,再要求学生背诵了事。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目的是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把握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要想达到这一切目的,诵读不失为诗歌教学的一把“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是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人类的情感与审美的凝聚。但是长久以来,因为考试分值比较低,所以诗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不受重视,加上初中诗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笔者在此想从初中诗歌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上,探讨一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一、吟咏、品析、玩味,初中语文诗歌三步走1.吟咏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只有在不断的诵读之中学生才能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但是诵读并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小学经典诗歌诵读水平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有效的提升小学高年级经典诗歌的诵读水平,教师要及时地制定出一系列的诗歌诵读教学方案,而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案。经典诗歌诵读方法较多,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继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诗歌诵读环境。因此本文就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展开探究,并总结出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的目的及其价值与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诗歌教学应该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会和感悟能力,诵读和涵泳是诗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诵读和涵泳是确保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妙方。  相似文献   

20.
在笔者看来,诗歌教学当以诵读为主,而以讲解为辅。通过反复地、多种形式地诵读,就能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感情、诗歌的语言等等。教师的讲解应少而精,应适时而止,点到即可。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想讲的东西.学生在朗读时是可以自己感受、领悟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