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语义三角原理得知语言学习牵涉到匹配这一认知过程,而一定数量的匹配可达到语义点状态。语义三角状态和语义状态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反应状态的两个端点,它们中间存在不同反应状态。词频是产生不同反应的根源。根据Anderson认知理论,构建了外语自动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三角原理得知语言学习牵涉到匹配这一认知过程,而一定数理的匹配可达到语义点状态。语义三角状态和语交状态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反应状态的两个端点,它们中间存在不同反应状态,词频是产生不同反应的根源。根据Anderson认知理论,构建了外语自动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3.
那剑 《铜仁学院学报》2007,1(1):54-56,65
人类学家、语言学家Berlin和Kay在合著《基本颜色词》中提出了“语义特征普遍性的假设”,该理论认为在颜色词的语义场中,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共性。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语言学研究向多元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开拓了思路。本研究以此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认知理论,从英汉基本颜色词出现的顺序、语义特征及范畴三方面探讨其象似性,从而论证人类语言是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有差异,而某一文化的特征被其所采用的语言所编码。语义场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特定语言的词汇都是由诸多语义场构成的网络体系。不同语言中的语义场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相互有所差别。一些人类学家发现,对语义场的探索在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信仰体系以及推理的本质方面很有帮助。本文试从语义场角度来研究文化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不同语言对应语义场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差异的反映,语义场为文化差异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按照英语动词的不同句法表现将其分类,研究其背后的语义动因,这是Beth Levin等提出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的主要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可分别将英语中“增添”类和“清除”类动词按照其不同句法行为进行亚类型分类,总结出该两类及其亚类型动词的谓价结构。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动词元语义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只有四个元语义组成要素全部在场的动词才能用在中间语态中。句法-语义界面理论在语言的句法研究与语义研究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能够发现语言句法过程的语义基础,是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是对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和C.J.Fillmore的“格的语法”走向两个极端的适时纠正。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义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成分分析是当代语义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章介绍语义成分分析法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分析中的理论价值、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这一方法所具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义场理论分析了语义变化中的逆命名现象。逆命名是指在原来词语前加定语,指代原来事物的现象。逆命名是语言确切化的一种手段,是语义场内义位间语义干涉的结果。逆命名词的基本结构是原隐含义素+核心义素。逆命名具有普遍性和被动性;逆命名词与其相对立的新词相互规定,逆命名导致义位链层次的增加或义位节的延长。不同语言中语义场的划分是基本一致的,但其逆命名词是非对应的。  相似文献   

8.
运动事件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一框架.表达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差异.本文在介绍运动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英汉动词语义合并的方式作了分类比较,并且试图探讨合并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义与语境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这就是语义。但是.语义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存在于语境之中,语义寓于语境之中,这是语义学一条最基本的原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要彻底理解语义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的范畴划分到模糊语义的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模糊集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语境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可看出,这些研究理论指出的模糊语言的研究向语用方向的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可以进一步地从语言的开放性来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从语言的社会性探讨话语受到权力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模糊;从语言的修辞性来探讨模糊语言具有的修辞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修辞形式或手段的“语义等值形式”是语言运用中等值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语义等值形式的使用,不仅止于单词的调换及其作为独词句或省略句的形式出现,也包括句子等大一级的语言片段的置换.而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构成的语义等值修辞手段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义等值形式”是我们认识语言运用规律的一个视点,其贯彻于语用中,是为了强化语言单位的表达功能的,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义的构成受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文化内涵,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间转换的翻译活动中,语义很多时候就难以得到完整地传递,或多或少会存在语义缺失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语义缺失的三种原因:语际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并以莫言小说及其译文作为研究文本,阐述了译文中出现的几种较为突出的语义补偿方法:直译夹注,文内增补,类比替换及化隐为显。  相似文献   

13.
图片命名、范畴流畅性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表明,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普遍存在语义记忆的损伤,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表现出进行性与弥散性特点。AD患者语义记忆的损伤既可能由语义知识的存储障碍造成,也可能由语义知识的提取障碍引发,还可能由存储与提取的双重损伤造成。未来研究应开发出对早期AD检测更为敏感的语义记忆测验,并采用横向与纵向多种研究技术与手段,考虑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AD患者语义损伤的情况,以综合分析AD患者语义记忆损伤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色彩词语具有联想性和比喻性特征,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联想意义。从语义学、历时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差异迥然的黄色为例,分析可知汉英语言中的色彩词汇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因语义扩展而形成产生了诸多带有民族性特征的色彩隐喻用以表达概念、状态或情绪。研究表明隐喻思维是汉英色彩词汇语义扩展的内在机制,是人类隐喻化认知在语义领域的凸现。  相似文献   

15.
语义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因素是无限的,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以及交际参与者相互关系等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在语义理解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先秦典籍中重要的语科,在反映先秦语言,尤其是在反映先秦口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从《论语》的实际语言材料出发,着眼于其中的量词,通过对《论语》中所出现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分布特征的分析,以期反映出春秋时期量词的概貌以及在量词形成过程中名词的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很多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将文本的解析工作做到语义层面,而忽视了心理层面。要真正对文本做到定点、定位、定格,必须从文化心理角度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准确诠释语义,为翻译提供通道。选取《骆驼祥子》的一个译本为例,以文化心理为参照,对其词语语义的界定予以分析并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词汇在发展历程中的新旧词语更迭消长、词义引申演化等现象引起同义关系不断地变化与重组,由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差异等影响因素引起同义词组内部各个词在同义义项上有常用与非常用之别,这都是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的缘由,不同的语义关系都会在专书文献语言中体现出来。文章从词义发展、相同义项的对应方式、共同义项的使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今文《周书》同义词之间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使役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但以往对其内部结构的分析缺少关注。全面分析“使”字句的语义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可知“原因/条件”和“结果”是动词“使”联系的两个必有成分;从配价成分分析,“使”应是一个二价动词。揭示“使”字句在语义方面的成句条件,可以为该句式的句法分析及语法教学提供语义根据。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各个民族因社会传统、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亲属理念方面,对亲属关系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一因为思维方式与传统理念上的差别,势必会在亲属类词义上表现出来。语义场词在语义方面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样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该词的意义,需要结合其它的词来进行对比分析。本论文重点探讨了亲属语义场内的汉语、维吾尔语关于词义的对比分析,以期更好的来认识亲属语义场范围内的汉维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