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结合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与地震科技期刊工作实际,指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防震减灾工作及地震科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及人员情况,提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震资料解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由于平衡剖面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制约效果,为定量化解释分析与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地质剖面的形成历经了上亿年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变形的地质构造在面积、地层厚度、不同层次的变形前后都会保持平衡的状态.本文将对平衡剖面技术进行分析和了解,并研究其在地震解释资料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对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从勘察、设计、结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单介绍了2020年1月25日丁青5.1级地震基本情况,对丁青5.1级地震地震进行了调制性分析、序列早期判定、序列参数计算和震源机制解等,探讨丁青5.1级地震对西藏地区,尤其青藏高原东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地震信息网络为例,充分分析当前内蒙古地震行业网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核心数据库使用情况,并提出几项广域网络优化方案,以提高内蒙古地震信息网络运行质量及数据库应用效率。另外文章提出了内蒙古地震信息网络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御立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达缘交叉学科.文章简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内容.完善并调整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流程,尝试将年代地层切片技术、90度相位转换、属性投影、分频技术和地震波形分析列为地震沉积学分析的5个特色技术.  相似文献   

7.
应用SATWE软件对某工程造粒塔进行了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结构在各个方向的主振型和各层间位移.利用时程分析,研究该体系在地震过程中的振动情况,更真实地了解其反应.其得到的计算结果用来反分析及验算,优化设计,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博的地震信息推送系统是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速报数据为基础,用新浪微博平台,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速报信息的微博自动发布功能。文章介绍了系统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分析及行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汶川地震中房屋跨塌情况的了解,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从地质勘探资料的精确、详细、准确程度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程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网上地震纪念馆是国民灾难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提出"同上地震纪念馆"的概念基础上指出其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并重点分析了网上纪念馆地震馆的内容构建,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同震变形的解耦分析对于地震反演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年日本新泻中越地震为例,着重探讨了通过地震前后DEM数据解耦分析获取同震变形的方法。通过假设相邻三质点在地震中经历刚体平动变形,可求解三维线形方程得到拉格朗日变形。本文提出定义名义平面和改善DEM可比性等手段使求解更为严密,并提出了适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建设情况的截止窗口,利用移动平均法处理后得到同震变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同震变形与地震滑坡分布的相关性,同震变形的垂直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负相关,水平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汶川8级地震中砌体结构建筑物的震害情况,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特征及其原因,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结合抗震概念设计,总结出了砌体结构抗震加固设计的一些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孟阳 《内江科技》2014,(4):52+59-52,59
<正>在地震资料收集和品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胜坨油田坨28块东营组不同位置的8口直井进行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确定时深转换关系,再将地质分层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标定,结合地质标定情况进行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对东一段底面和东二段底面进行了构造解释闭合,最后在解释闭合的基础上用地质分层约束进行构造图绘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基本搞清了该块的断裂组合特征和构造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震编目分析吉林省地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吉林省地震编目的发展历史,并通过编目资料分析了1972年以来吉林省地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省内地震主要集中在扶余(松原)-肇东断裂带、伊通-舒兰断裂带、浑江断裂带等地;长白山火山地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天池西侧和西南侧。  相似文献   

15.
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阶段,它对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释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油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的进度、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在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地下构造解释和地层岩性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描述的目的.用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来获得地震数据提取和分析地震属性信息.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构造圈闭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煤层采空区的形成机理及地质特征,分析地震勘探反射波在采空区的的特征,结合辽宁某煤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总结采空区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的特点及规律.为地震勘探采空区的解释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是一种最为广泛的应用结构类型,对这类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性能的设计中就更应该充分地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选取不同的地震波着手研究,在结构的反应差异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数据表明,在地震分析中应合理选择最接近实际场地情况的地震波.  相似文献   

18.
地震检波器是地球物理领域地震勘探分支中地震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机电转换装置,也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地震勘探及工程测量领域中的专用传感器。本文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公开的地震检波器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着重对地震检波器技术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掌握地震检波器技术的发展状况,为国内申请人在地震检波器技术专利布局和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分析中,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结构的纵横向刚度都有所减小,对桥梁的固有频率振型及结构的位移、内力响应均有影响.通过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得到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维护公众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文章在借鉴汶川抗震救灾和日本防震减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地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突出科普重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