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几日,我的心绪烦乱极了。看着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的心,痛如刀绞。父亲去世已有半年了,和父亲相伴近30年的母亲从此再没露过一丝笑容,下班后,她总爱独自呆在卧室里,默默地缅怀过去。我非常爱父亲,也深知父母  相似文献   

2.
父亲(散文)王玉父亲是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县级以上单位发的“优秀园丁”荣誉证书究竟有几本,我没数过,但肯定超过个位数。父亲更是个父亲,我对父亲充满了钦佩和感激。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离家很远的学校里教书、主持工作。我和哥、妹三人随母亲在家。那时,母亲是...  相似文献   

3.
印象中的父亲很老,很削瘦。那个淡淡的影子总在廊子的尽头被拖得长长的。父亲的背后是如血的夕阳。他的脸一半在红霞里,一半在阴影里,让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时的我太贪玩,总爱被母亲罚站到那个廊子里。太小的我不懂什么叫沉静,只记得那个深幽的长廊是我童年中惟一的乐园。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廊子里,看蓝蓝的天,洁  相似文献   

4.
一面之缘     
陈所巨 《江西教育》2004,(15):94-94
那年,我正在上中学.母亲病重住在医院里。家里太穷.母亲的病痛和父亲极为无奈的表情.让我这个做长子的觉得眼前只剩下一条路——辍学挣钱,为母亲治病。  相似文献   

5.
我七岁那年,父亲南下深圳创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江南小城,这还是件出格的事。小院里的人们对我和母亲轻慢起来,院里的小孩不被允许和我玩耍,我突然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心中的绿叶     
曾几何时,我久远的童年往事被岁月的风铃唤醒,依稀闪动在温馨的梦里。   儿时的我,天真未凿,总爱用好奇的眼睛打量这多彩的世界。那时,父亲在中学教书,母亲在家务农。每至夜色阑珊,一家人坐在火坑上,父亲学习业务知识,母亲做针线活,我看小人书、连环画。小方桌上的煤油灯如萤火闪动,辉映着三张真诚的脸。父亲经常翻阅一种教育刊物,封面上五个大大的汉字——“内蒙古教育”,是我识字认字的开始,她成了开启我蒙昧心灵的钥匙。   正如歌中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也像父亲一样登上三尺讲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相似文献   

7.
廊子深处     
印象中的父亲很老,很消瘦。那个淡淡的影子总在廊子的尽头被拖得长长的。父亲的背后是如血的夕阳,他的脸一半在红霞里,一半在阴影里,让我看不清他的影子。那时的我太贪玩,总爱被母亲罚站到廊子里。太小的我不懂得什么叫沉静,只记得那个幽深的长廊是我童年中唯一的乐园。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廊子里,看蓝蓝的天,洁白的云,听鸟儿的歌唱,虫的鸣曲。最后,我趴在旧木  相似文献   

8.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身在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身在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父亲     
父亲王玉父亲是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县政府以上单位发的"优秀园丁"荣誉证书究竟有几本,我没数过,但肯定超过一位数。父亲更是个父亲.我对父亲充满了敬佩和感激。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离家很远的学校里教书。那时,母亲是非常辛苦的,既要按时参加队里的田间劳动.又...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12.
夏茫 《成长》2006,(1):55-55
我在美国所有的同学里,最漂亮的是一个越南女孩——简,她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越南人。她的美貌令我目眩,每次上课我都会有意识多看她几眼。她来上课,几乎让我们的男教授们上课都上晕了头。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单车     
父亲的单车,曾经见证了父亲和母亲的未曾轰轰烈烈却也恩爱相守的爱情。它曾由父亲载着腆着大肚子的母亲以及即将呱呱坠地的我前去医院。从此,我便注定了与父亲单车结缘。搭乘父亲的单车,是我童年快乐的  相似文献   

14.
母亲今年62岁.早年母亲和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一家人过得平安幸福。在我5岁那年.父亲不幸工伤,此后父亲就总离不开医院。母亲不但要照料受伤的父亲,还要抚养我和妹妹.心力交瘁,但是母亲很坚强,十年前她辞去了工作开了家餐馆,起早摸黑做生意,母亲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餐馆生意红红火火.一家人也过得有滋有味。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当她看到电视里那些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是个哑巴,身材是二等残废——1.62米,皮肤黝黑。就这个模样,他还是个抢手货,很多媒婆上门来为他提亲,他还挑肥拣瘦的,后来,他看中了我的母亲。我母亲毫不迟疑的答应这门亲事,并不是她看中了我的父亲,她是看中了他的家庭。我爷爷是小学教师,每月有一百多块工资,奶奶、父亲都是好劳力,家里没有吃闲饭的,日子在方圆几里内是比较好过的。而母亲的家里很贫穷。  相似文献   

16.
一面之缘     
那年,我正在上中学,母亲病重住在医院里。家里太穷.母亲的病痛和父亲极为无奈的表情,让我这个做长子的觉得眼前只剩下一条路~辍学挣钱,为母亲治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的4月8日,上午8点38分,中建三局高层电梯里,我的手机响了,是父亲打来的。父亲告诉我,母亲已经咽气了。电话那头,父亲有气无力:从母亲早上6点10分起病,到最后走,前后只有2个多钟头,太快了,太陡了!  相似文献   

18.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想要离开的城市,它是父亲梦中归来的城市。父亲24岁离开此地,支援大西北建设,与我的母亲--一位山东姑娘相遇。在我成长的那个小城,上海人与东北人、江苏人与四川人、云南人与贵州人的结合比比皆是。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如我的母亲,热爱这个自己亲手在戈壁滩上背冰化雪建立起来的小城,90%的外地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都是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父亲退休了,我接了他的班。他总爱询问学校所发生的事,我也常把有关学校里的事告诉他。 “罗长生判刑了。” “哪个罗长生?”父亲摘下老花眼镜警觉地问。 “布告上写的是枫岭乡卢坑村。听说八年前曾在我们学校读过书”。 父亲的嘴唇不自然地抽搐了两下,默默地站起,慢慢地踱了出去。 据母亲说,他后来特地赶到十里之外的乡政府,没人的时候在布告前看了许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